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791

  夏天要在美國收購銀行,起步還是非常謹慎的,沒有瞄準花旗、寶通、美國、第一國民銀行這樣的大銀行,而是先從收購小銀行起步。

  因為那些大銀行的所有者,都是像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加州財團、波士頓財團這樣的超級財團。

  而且這些銀行,恰恰就是他們的核心資產。他們也正是憑借這些銀行,來控制美國的經濟活動的。所以,動這些銀行,無疑是動他們的命根子。

  夏天雖然有布仕家族撐腰,而且在美國政界、商界都有不俗的關系,但是想動這些財團卻也很難。

  因為這些財團手中掌控的資產超過萬億美元,而且在幕后執掌著美國鉦壇,隨便一出手,就是世界風云變幻。如此強大,暫時還不是夏天能夠抗衡的。

  所以大型銀行并不是他的目標,他目前只想收購十幾家小型銀行,讓他先慢慢的滲透進來。今后再尋找機會,實現擴張。

  夏天進軍美國金融業,并沒有掀起太大波瀾。

  一是他沒有大肆宣傳這件事,收購都是低調進行;二是現在比爾·克琳頓的丑聞正炒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再加上銀行收購案,這幾年一直都沒有停過,所以夏天收購美國的銀行,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夏天進軍美國金融業,還是在業內引起了討論。

  一方面是因為夏天很有錢。美國金融業這幾年因為鉦策放開,本來銀行兼并就已經很嚴重了。現在再加上一個夏天來攪局,那無疑會更亂。

  二是夏天本身也是一位銀行家,天下金融在東亞一帶相當有名。現在收購美國的銀行,無疑將把他的業務擴展過來。美國的金融業競爭本來就非常大,現在再加上夏天的天下金融,那競爭自然就更激烈了。

  不過有人對夏天收購美國銀行表示顧慮,也同樣有人對夏天涉足美國金融業表示支持。很多小型銀行收到風聲之后,都主動聯系夏天,想要跟他開展合作呢。

  在美國,銀行一般分為小型銀行和大型銀行。小型銀行是指那些資產在十億美元以下的銀行,它們多是立足城鎮和郊區,服務經營區域內的中小企業和居民。

  而大型銀行,通常是指那些跨州經營,在多州乃至多國都開展業務,資產在一千億美元以上的銀行。它們服務的通常都是比較大型的企業。

  小型銀行雖然論實力,遠不如大型銀行,只是金融食物鏈中最不起眼的小魚小蝦。但是俗話說得好,小雞兒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兒。

  小型銀行扎根基層,專門服務區域范圍內的中小企業和居民。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以專補缺,以質取勝的集中服務方式,更好地服務區域范圍內的客戶。

  而大型銀行通常服務的都是高端客戶,對中小企業沒有那么多精力去維護,這就剛好給了小型銀行發展的空間。

  另外,小型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要明顯優于大型銀行。因為小型銀行立足區域發展,只需要管好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所以它對區域內企業的發展非常了解。

  哪家公司業績好,哪家公司業績差,哪家公司有可能要破產等等,都非常了解,自然也就更容易管控風險。

  這也使得小型銀行在面對經濟危機時,相比大型銀行,擁有更強大的抗壓能力。像零八年次貸危機爆發時,小型銀行的利潤依舊保持在百分之七到八,遠比那些瀕臨倒閉的大型銀行表現優異。

  所以,小型銀行雖然實力弱,但其實小也有小的好處。

  夏天收購這些小型銀行,就可以掌控它區域內的經濟活動,等于是成為一方的土皇帝。這對他加強在美國的實力,也是很有幫助的。

  再者夏天現在要推動天下錢包,成為人們常用的支付方式,這同樣也需要銀行業的支持。所以手上有自己的銀行,更方便他做事情。

  十一月份,夏天開始對美國的銀行展開收購。

  與此同時,內地的多家上市公司,也受到了夏天的收購。

  夏天對上市公司的收購,主要集中在天下集團已有的業務領域,比如金融、地產、酒店、服裝、能源、食品、醫藥、出版、科技、互聯網等。

  這樣一來,收購的上市公司,可以比較輕松的與天下集團相融合。而且俗話說得好,不熟不做。太過陌生的領域,夏天也玩不轉,很可能買下之后經營不善反而虧本,并不是好事。

  九零年代,內地的上市公司并不算多,而且很多還都是有后臺的。有些更是當地知名的納稅大戶,背景非常深,連夏天也輕易不敢招惹。

  不過盡管如此,夏天還是選中了幾家上市公司進行收購。而他采用的策略也很直接,直接在股市上大筆吸納相關公司股票,以攫取公司的控制權。

  之所以如此粗暴,近似于惡意收購,一方面是因為這幾家公司,夏天已經調查清楚了,都是國企,一向傲嬌慣了的,想要上門收購根本不可能,甚至談合作人家也不愿意。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是強行收購。

  一方面這幾家企業雖然很有潛力,但是因為主事人不懂得經營,這些年來業績一直十分低迷。再加上現在是中國股市的熊市,交易十分低迷,所以這幾家企業的股價更是低。如果現在買下來的話,到時候,只要用心經營一下,就能夠賺大錢。

  另外,這幾家企業的背景不算太深,而夏天也是照足規矩收購,這樣一來,即使收購完成,也不會得罪太多人。

  夏天是玩狙擊收購的行家,當年趁香港股災之際,一句席卷了四十余家上市公司。胃口之大,令人咋舌。內地的上市公司跟他比手段,等于是小巫見大巫了。

  他先利用媒體放出風聲,直指這些上市公司的賬目可能作假,引發公眾的恐慌情緒,隨后再趁大家恐慌拋售的時候,一一接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