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強大的思考能力與創造能力,即使是古代人陳沐在欽天監深刻認識到這個真理。
啟發他的三件事,讓陳沐在隨萬歷的鹵簿儀仗回宮的路上還沉浸在震撼里。
其一是欽天監那具龐大的水運渾象儀,由水力驅動,像渾天球一般,一半在內一半在外,日夜周轉一圈,不過球上繪的并非地圖,而是天體圖。整個機構上百個零件,工程龐大。
除了活塞與蒸鍋,陳沐可以在上面找到南洋軍器局那架長相奇異鑲在墻上大蒸汽窯里包括曲軸、齒輪、連桿在內的所有零件。
聽欽天監名叫張應侯的小吏說,古代曾更優秀的水運儀像臺出現在北宋,由丞相蘇頌將天體測量的“渾儀”與觀測天體運行的“渾象”集合一處,制作出三層水力機械,下層計時、中層觀測天體、上層天體測量,那架機械在靖康之禍時被金兵掠至燕京,又于八十七年后因戰火不便運輸被丟棄。
此后盡管蘇頌留下《新儀像法要》,卻始終不能復原,朱熹言:最是緊切處,必是造者秘此一節,不欲盡以告人。
讓小皇帝稱道的古人不是蘇頌,說的是元朝郭守敬,他制作了《授時歷》。其實明朝沿用的歷法《大統歷》就是忽必烈時《授時歷》改了個名字,把過去年份誤差積累刪掉而已。
這個對陳沐的震撼更厲害,郭守敬等人在得到忽必烈的同意后,在元朝疆域東西六千余里,南北長一萬一千余里的廣闊地帶,建立了二十七所測驗站點,進行名為四海測驗的全國大測,并發明出一系列天文工具,最終制出適用全國的《授時歷》。
其中蘊含的過程與技術被欽天監小吏張應侯說了一遍,但是顯然,別管萬歷還是陳沐都聽不懂。
陳沐的腦子只能讓他記住個結果,郭守敬測算一年長度為三百六十五退位二四二五日中國古代一直用十進制,退位是小數點,隔位為小數點后邊有個零,即一年為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五日。
陳沐不知道這個測算有多準確,他只知道,在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一年的長度跟這個數字差不多。
要說起來第三點其實最重要,陳沐發現小皇帝可以獨立思考了。
在小皇帝背著手走上鑾駕打道回宮時,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對陳沐問了一句:“靖海伯,為何欽天監的人明明知曉日食是日月交會,朝臣卻要教朕,說日食是帝王舉措失當,天子失德?他們明明知道!”
騎馬跟在鹵簿儀仗后緩緩策行的陳沐在直至進宮前都在思慮萬歷的性格,事實上他到現在也不明白眼前的小萬歷是什么性格,他們接觸的太少了,張居正把小皇帝當作寶貝一樣護著,這天下除了張居正、李太后、馮保之外,大約沒人能在除朝會之外的地方天天見到皇帝。
他也不例外,回到北京半個多月,這是他見到小皇帝的第二次。
但他隱約知道歷史上的萬歷是什么模樣,發中官下地方做礦監、打了萬歷三大征、還有出了名的怠政。
很少參加郊祭天地、很少參加祭祀祖先、很少上朝、很少接見大臣、很少對大臣的奏疏批示、很少參加經筵講席這是皇帝在發現朝臣貪瀆的事實后采取消極手段,不足為奇。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里面有些是外因,有些則與性格有關,至少在陳沐的印象里,朱家皇帝從來不缺少勇者,別管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千里迢迢去南京只為篡位的朱棣、應州親上戰場斬首一級的總兵官朱壽,還是連天地祖宗都很少祭拜的萬歷。
從小萬歷那句‘他們明明知道’,陳沐只感覺到,帝國年少的皇帝確實缺少畏懼這種大多數人都有的概念。
他時常挨罰受跪,卻并不害怕挨罰受跪。
這個小孩子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為外物所阻,他接受外來的批評與教育,自己心里則有另一套依照好惡認知形成的行為準則。
屢教不改,大約是李太后與張居正最頭疼的地方。
在宮門外,陳沐翻身下馬時朝左右皺皺眉頭,招來一名錦衣,請他向陳府傳了句話,這才邁步跟著鹵薄儀仗步入宮城,小皇帝心情不太好,他得想個辦法。
欽天監最大的官職才五品,像張應侯這種九品五官司歷就已經是一方面的主官了。
過去欽天監是位卑權重,不過自打土木堡算錯了卦,之后就沒誰待見。武宗荒唐、嘉靖信的是方士、隆慶仁厚但有高拱護佑,到了萬歷朝又有張居正當國,欽天監?早被忘到姥姥家了。
其實要不是陳沐前些天提起制圖測量,小萬歷都不知道朝廷還有這個部門,過來看看,問日食是什么情況,這個五官司歷張應侯居然也告訴皇帝日食是讓皇帝約束行為,這可把小皇帝氣壞啦!
跟隨皇帝步入宮禁,穿梭在紫禁城的夾道上,直至皇帝的鹵簿儀仗停下,各自散去,僅有數名大漢將軍、錦衣、宦官相隨,陳沐便看見身著日月袍頭戴金絲翼善冠的小皇帝口中哼著不知從哪里聽來的曲調,一個人當前晃晃悠悠大搖大擺地走著,看樣子竟是打算一路走回乾清宮了。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陳沐沒得到準許可不能跟著往里闖,他看樣子小皇帝好像忘了還有他這么個人,只好咳嗽一聲提醒在前面溜達的皇帝。
“誒?”小皇帝皺著眉頭神色不善地停下腳步轉過頭來,看見陳沐的第一眼竟是有些茫然,脫口問道:“靖海伯……你跟朕回家做什么,尚膳監可沒給你準備飯食呀?”
小皇帝太心不在焉了。
陳沐拱手道:“陛下,臣是來謝封爵之恩的。”
“噢!對對對,是朕找你過來的,來,一起走。”小皇帝在前頭朝陳沐招招手,見他不動,小萬歷干脆挑著眉毛自己走過來,從大袖里費勁抽出小手朝前一指,“走,你那道圣旨,朕寫的不好,問了翰林院的吏員,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寫。朕今日是被氣昏頭,不過……”
皇帝邊走邊說,揚起小臉兒滿面困惑:“你那個北洋衙門東洋大臣,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元代郭守敬測算一年為365.2425日,近代測算直到現在使用的一年為365.2422日,一年僅相差25.92秒。
月球有一座環形山名為郭守敬環形山,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2012,名為郭守敬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