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沒再找蜀藩訛錢,天暖和起來,北直隸賣蜂窩煤的小伙子收了賬,就該給皇帝老爺上貢了。
但天暖和也不光只有掙錢的好事。
天暖和起來,天津往南的鐵路就要開工,北方口外屯在歸化城的兵馬也要開始行動,大量物資籌備不光兵部戶部要走賬,皇帝也習慣對出征將士另行賞賜。
這都是花錢的事。
塞內長長的車馬商隊自大同出關,分行四路,踏著草原、山谷的蒼涼古道運載大批軍用物資向歸化城行去。
來自天南海北的商隊齊聚一堂,早在去年秋季萬歷皇帝就下詔征募敢向口外輸送物資的商隊,盡管沒有賞賜,應募著仍舊居高不下,今年過年初一到十五大同掌管口市的登記官吏都沒有放假,各地商賈從北洋接了貨物便向大同匯聚,只等著口外冰消雪融便率隊出發。
朝廷沒給賞賜,但對這些應募押送軍資的商賈給予塞外通商的權力,除五金、火藥等軍資外,向塞外押送兩車輜重即準給販一車貨物。
稅務在出關時一概繳清,皆照塞內市價繳一成稅,在這之后,商賈將貨物販到哪個部落,朝廷不管;販賣多高的價格,朝廷也不管——這在過去是從未有過的情況。
大明對北方的貿易封鎖已持續二百年,顯而易見這是商人們大賺一筆的機會,何況安全也不必擔憂。
且不說塞外戚大帥正率軍向歸化城行軍,朝廷本身在歸化城就駐扎著北洋的強兵勁卒,還有衛軍作為護衛同他們一道出關,人們都說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朝廷也是迫不得已,皇帝有意將大明金國作為帝國向北方乃至西北的跳板,如今歸化城云集各路官兵,各項物資經過一冬,皆在緊缺狀態,輜重必須要運上去,可一旦發動衛軍進行押運,這仗就虧本了。
如今天津到昌平的鐵路是通了,延慶衛到宣府、大同這段也通了,唯獨昌平到延慶衛這八十多里路沒通——八達嶺、無定河,那段路最難修,難修還只是次要的。
難不怕,目下國內修出來的鐵路,萬全都司這端施工時間比北洋都快,靠的就是軍戶多又容易管理,實地沿途考察的事前年就做完了,鐵軌木軌由北洋造好后用青龍軍列直拉到昌平,再由昌平總兵用大車沿途看護一趟一趟運到延慶衛,衛所的百戶各自干活,軍戶忙活、百姓農閑征發徭役,斷斷續續忙活了一年。
哪怕慢點,施工人員也只能就近,要不然養不起。
自戚繼光出塞,北方用兵不斷,口糧消耗大的情況下關內沒能力大規模發動地方徭役,只能給工錢,管不起糧食。
偏偏那段路地勢艱險,軍戶少、沿途百姓也少,而那段路到現在還沒修好的結果就是天津到昌平這段路,大明有過去超乎想象的極端運力,僅僅二十六個時辰,最新型號的青龍軍列就能穿越四百里將巨量貨物送抵昌平,但一過昌平就堵住了。
那八十里路要用馬車拉四天。
過了那段路,速度又突然快了起來,二十七個時辰即抵大同。
但是要想從這兒把貨送到歸化城,最近的路還要四百里,沒有鐵路,方逢時給輜重隊的日期限制為輕裝輜重十五日、重裝輜重三十日抵達。
這意味著半月一月的口糧將作為路耗被損耗掉,他們后面要接受的路耗還多著呢,照這樣算這場仗不論進行到哪一步,都一定是虧本的買賣——草原上哪兒有找到回報超過路耗的敵人呢?
方逢時不想虧本,去請教告老還鄉的兵部尚書王崇古,最終促使朝廷推出這樣的決策。
輜重在大同交由商賈代運出關,商隊中插入幾名軍兵沿途看護,裝載輜重的車馬由朝廷準備,除炮車外所有馬車的形制統一,依重量比照貨物價值,準商賈向大明金國販運貨物;商賈則需承擔隨隊旗軍的伙食,并需在規定時間內將輜重運至歸化城,送達歸化城后他們可自行選擇去往何處販貨。
一部分旗軍會繼續跟著他們,承擔保護、測繪、向導、監督的職責。
在北京周遭,大明有批量制造大貨車的充足經驗,最早從永樂遷都到嘉靖重修三大殿,大量運載貨物的需求使朝廷大量制造大車,兩輪的四輪的六輪的八輪的,他們甚至還造過十六輪的大車,當然后者的實用性太低了。
這些大車在朝廷用完之后為節約成本,會折出成本賣給周邊百姓,好賣的自然是兩輪車與四輪車,后來等到再用的時候再找百姓買,買來用完再賣……實在買不到才重新做。
大明的四輪車轉向不太方便,但也沒有普遍認知中那么不方便,四輪汽車沒有轉向裝置確實不好轉向,但四輪馬車和四輪汽車不一樣,它更像六輪卡車,無非車頭是牲畜罷了,左右輪也沒和車軸卡死,轉彎時雙輪轉速不同,牲畜轉彎大車自然也轉彎了。
不過這次買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因為軌道的問題,他們需要使用能在軌道上跑的車,就只能由北洋新造統一規格的大車,清一色外緣裹鐵皮的凹型四輪車,車身上釘著鑄造鐵片,上有四行字。
首行為北洋軍器局承造四輪車。
次行為土道單馬載重一千二百斤。
三行為石道單馬載重四千斤。
末行為鐵道載重八千斤。
這一次北洋依然沒有給車底用上轉向工具,但加了軸承,因為不論簧片還是轉向軸,都會使載重變小或容易損壞,越復雜的東西壞了越不好修是個常識,在塞外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條件下損壞,軸斷了可以換個備用軸,但承重的轉向工具壞了就意味著這車廢了。
何況北洋也沒打算給軍用物資帶來費老二的享受,任何東西大批量的普及,裝飾、舒適都不重要,實用才最重要。
比方說萬歷皇帝最鐘愛的大青龍,鐵路的應用讓周思敬忙得焦頭爛額,上百臺最大型號的火德星君作為青龍軍列的車頭被生產出來投入使用,蒸汽局根本沒工夫給它們做裝飾,套個鐵殼子就用了。
甚至就連外頭套的鐵殼子,都被周思敬外包給了北洋造船廠。
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