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朝陽,自東方的地平線升起。
武好古睜開眼時,天已經亮了。
屋外傳來了騾馬打鳴的聲響,想來是武誠之從騾馬行雇的騾子走馬到了。
昨日從上方寺回家后,武好古便把行囊收拾妥當,又細細檢查了一番準備販去海州的書畫,將它們一一裝箱,又放上吸水的石灰包,再把箱子封了。
另外,他還備了一些衣物、干糧,還帶了不少“私交子”——官交子是最早的紙幣,不過只在四川流通,而私交子則是金銀絹帛交引鋪和寺廟的長生庫發行的,是一存款和匯款憑證。
武誠之還為兒子準備了一把日本刀,給他在路上防身之用。不過在武好古看來,他老爹給的日本刀太過華美,簡直就是“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閑雜鍮與銅”,拿去大相國寺市集上至少能賣兩百緡,帶著它出門簡直就是露富。
不過父親的好意,武好古也不好拒絕。
昨天晚上,武家父子二人,便坐在書房里,一直聊到了很晚。
從小時候的點點滴滴,一直說到了最近這些日子,似乎總有說不完,聊不盡的話題。
對于今生這個父親的種種記憶,也如潮水一般,在武好古的腦海中涌出。
心中,更是升起了一股股暖意。
武好古起身下床,走出房間來洗漱時,武誠之已經在廳堂里等著他了。
“大郎,早食已經備好了,快些吃吧,吃完就走。”武誠之道,“若是出門太晚,縣衙那邊就要排隊,只怕到下午才能輪上了。”
武好古去縣衙是為了辦理文引——文引就是通行證、路條之類的東西。宋朝對人口和貨物流動還是有管理的,在各個交通要道都設了稅卡,行人須憑文引才能通過。
而文引則有戶籍所在的縣衙開具,武好古今日便要帶著戶冊去開封縣衙開具文引了。
和后世的衙門一樣,平民百姓去開封縣衙辦事,也免不了要排隊的。
“知道了,孩兒出門就雇條驢,總要早些到。”
“戶冊帶著了?”
“嗯!”
“再帶幾個銀鋌,若是人太多便給王押司一個。另外,回來的時候再去買些粗布衣服,出門在外,切忌露富,知道了嗎?
對了,還有這把日本刀太花哨,須得用麻布包了刀鞘……可惜你和爹爹一樣,都是手無縛雞之力,使不得刀。不過也可以嚇唬歹人……”
將要和兒子分別,武誠之變得有些絮絮叨叨的,話說起來沒完沒了,卻讓武好古想到了前世的父母,也不他們怎么樣了?
心里面正不是滋味的時候,馮二娘突然推門進來,對武好古道:“大郎,潘娘子到了。”
“潘娘子?”武誠之愣了愣,“那一個潘娘子?”
“潘十八姐啊,”馮二娘瞥了眼有點后知后覺的“前夫”,笑著說,“官人難道不知十八姐對大郎有意思么?”
“大郎和潘十八……”武誠之皺了皺眉,喃喃道,“怕是有些配不上啊。”
武誠之還在喃喃自語的時候,洗漱完畢的武好古已經迎了出去。到了院子里面,便瞧見一位窈窕少女,身著一襲月白色的衣裙,亭亭玉立在大門內,手中握著書卷,笑靨如花,十分動人。
“大郎,快些過來。”
武好古連忙上前,“十八姐,你怎來了?”
潘巧蓮揮了揮手中的書冊,“你看這是什么?”
武好古定睛一瞧,原是一本戶冊。
“是戶冊?”
“便是戶冊,”潘巧蓮笑問,“大郎,你的文引可辦了?”
“文引?”武好古說,“還沒,今日便去辦。”
“那便一起去吧。”
武好古愕然道:“你也要出開封府?去哪兒?”
潘巧蓮嗔道:“自是大武哥哥去哪兒,奴便去哪兒了。”
“那便是和我一起出京?”武好古聞言大喜。這一路去海州,可能還要順道下一趟揚州,來來回回總要數月。若是恁般長久見不到潘巧蓮,如何不叫人想念?
若是能叫潘巧蓮陪著,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只是潘孝庵能答應?
想到這里,武好古便問:“十一哥答應我們倆……”
“答應甚底呀!”潘巧蓮紅著臉打斷武好古道,“奴家只是要去青州省親。”
去青州省親?潘家將門在青州也有親?
武好古也不去點破潘巧蓮,能有美人相伴,還有甚不滿意的?他當下便和家里招呼了一聲,陪著潘巧蓮就出了門。
開封府城內有兩個縣,開封和祥符,開封縣在東,祥符縣在西。潘巧蓮的戶籍是落在潘家園的,屬于祥符縣管轄,如要辦理文引也自然該去祥符縣,可是她卻和武好古直奔開封縣衙而去了。
到了開封縣衙門外,武好古才想起來,“十八姐,等這里辦完了再去祥符縣衙就有點完了,怕是要排隊等候上許久了。”
潘巧蓮反問:“去祥符縣衙作甚?”
武好古一呆,“給你辦文引啊。”
潘巧蓮淡淡一笑:“便在這里了。”
可以在開封縣辦祥符縣的文引?難不成“聯網”了?
武好古真糊涂的時候,一個開封縣衙里負責合同憑由的押司已經迎了出來,見到潘巧蓮便拱手道:“這不是潘娘子嗎?可是要辦合同憑由?”
潘十八姐一直幫他哥哥潘孝庵經營金銀絹帛交引鋪,自然常與人訂立合同,和開封縣衙里面管合同的押司也就混熟了。
“并不是合同,是文引。”潘巧蓮摸出個銀鋌塞了過去,“顧押司,能通融則個么?”
“行啊。”收了銀子的顧押司笑著言道,“可是潘娘子要辦文引嗎?”
潘巧蓮笑了笑:“顧押司難道不知奴的戶籍在潘家園么?”
“對對對,潘娘子是將門女。”顧押司滿臉堆笑,“那今日是……”
“是替奴的一個堂姐來辦理的。”潘巧蓮一指身旁的武好古,“他也是我家的朋友,也要辦理文引。”
“那邊一起來吧。”
武好古聽得糊涂,不過還是跟著潘巧蓮還有那顧押司一起進了間廳堂。
這里是辦合同憑由的,自是空空蕩蕩的。會到縣衙來辦合同的都是大買賣,一般都是晌午飯過后,酒足飯飽才來衙門的,現在時候還早。
顧押司對潘巧蓮非常恭敬(人家是財神姐姐),請她和武好古落座后,便親自去取了文引回來。
“大武哥哥先來吧。”
潘巧蓮叫武好古先辦,武好古也不客氣,便取出了戶冊,小心翼翼地翻開。
所謂的戶冊和這個時代的書有點類似,是蝴蝶裝的——就是將印有文字的紙朝里面對折,再以中縫為準,把頁碼對其,用漿糊貼在另一包背紙上,然后裁齊成書。
順便提一下,這個時代線裝書還沒有發明,不大牢靠的蝴蝶裝書是主流,還有一種被稱為“旋風裝”的書卷則處于被淘汰的過程中。
武好古將戶冊翻好,然后便說道:“開封縣,武好古,士子,去淮南東路省親。”
他這么說是為了少加點稅,若是以書畫商人的名義出去,那他攜帶的書畫可就逃不了重稅了。若是省親的士子,那就能少繳一些過路稅了。
“好了。”顧押司很快就在一張空白文引上填寫完畢,又用了印。
現在輪到潘巧蓮了,她也取出一本戶冊,翻看后遞給了顧押司,“開封縣,潘氏,小字金蓮,客戶金瓶兒(小瓶兒),去淮南東路省親。”
“甚?”
潘巧蓮并不是用自己的名字辦的文引,不過顧押司并沒說話,可武好古卻突然叫了起來。
“十八,你說的小字是甚么?”
潘巧蓮笑了笑:“金蓮,潘金蓮……等出了開封府,奴便是潘金蓮了!”
什么?潘金蓮,武大郎……這仿佛是個不祥之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