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36 人無好壞,制度有

  “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在以前有個國家會把罪人集中流放到一個島上去自生自滅,可是運送罪犯的船只到地方之后,當地官員總會發現罪犯死亡率奇高。為什么呢?有人經過研究發現了原因。由于朝廷是按照人頭給船家付費的,所以這些船家就玩了命的往船艙里塞人,水和糧食則越少越好,根本不顧罪犯的死活。于是朝廷把付費方式改了改,變成到地方按照下船的活人給錢,你們猜是何結果?”

  對于苗魁的疑問,洪濤沒有直接回答,又開始講故事了。此時眾人還沒找到合適的辦公場所,只能和經略安撫使大人擠在府衙大堂里一起辦公,聽到大人在講故事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抬起頭。

  “商人逐利,既是按活人收錢,他們必不能讓人死在路上。”洪濤的這個問題對于宋人而言太簡單了,不敢說所有宋人都有商人天賦,但每個宋人都對商業不陌生是肯定的,就連老實巴交的彭大都能毫不思索的給出正確答案。

  “沒錯,從這之后,運往小島上的罪犯死亡者百中不足一。別問我這是什么朝代,大人我之所以講這個故事也不是讓諸位去考較史料的,更不是讓大家來討論罪犯該不該死。我只是想問諸位一個問題,船家為什么忽而視人命為草芥、忽而又變成了觀世音菩薩呢?”洪濤講的這個故事根本不是發生在中國,更別提啥朝代了,那是英國往澳大利亞流放囚犯的真實案例。

  “……”眾人頓時陷入了冥思苦想中,說是商人逐利吧,也對,但之前的草菅人命也是逐利。都是逐利,怎么會有一惡一善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呢,想不通。

  “有位哲人說過,壞的制度會讓好人作惡,好的制度則會讓壞人從良。廖春之所以作惡,恐怕不僅是他的個人責任。本官對這句話深以為然,并致力于把湟州變成一個能讓壞人從良的地方,還望諸位與我一同努力。”

  廖春的事兒對洪濤觸動很大,他倒不是懊悔自己殺錯了人,而是要借機向這些人灌輸一個思想。

  古人對皇帝存著天生的敬畏,且認為就應該無條件的聽命于皇帝。這種觀念很難改變,也無法一蹴而就讓他們幡然悔悟,得用滴水穿石般的功夫去磨,同時再輔以利益方可事半功倍。

  另外這番話也不是完全在忽悠人,規則的重要性洪濤感觸很深。后世他的國家改革開放不過三十多年,貪污之風就有點要超越古人了。

  是那些官員本性為惡嗎?想來不是的,他們剛剛踏上仕途時也是懷著理想、抱有熱情、準備為國出力的。但最終為何會嬗變成了理想的對立面呢?

  當年宋美齡曾經說過一句話,能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那是在抗戰結束時,幾位記者從延安回到重慶,高度贊揚了我黨廉潔奉公、富裕理想的獻身精神。

  宋美齡聽過之后,是這么和記者說的:如果你們所說都是真的,那我只能說他們還沒有嘗到權利的真正滋味!

  想來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這位總統夫人對權利的滋味是深有感觸的。不幸的是,她這句話好像說對了。

  洪濤可不想再由自己把這句話說一遍,他想要的大宋也不是只能堅持幾十年活力的大宋。該如何避免這種輪回呢?想來想去好像別無它法,只能逐漸去除人治,向法制過渡。

  這個過程會很艱苦、很危險,甚至要和所有掌權者為敵。但洪濤自認是個有理想的人,他打算再嘗嘗啥叫獻身精神。

  到底啥叫制度,恐怕就夠大家琢磨好幾天的,而且還不能去打攪帥司,大人這幾天脾氣非常不好,時不時就會在大堂里破口大罵。

  除了不罵皇帝之外,滿朝文武連活的帶死的都快被他罵遍了。在這種時候誰再敢去添亂,保不齊就得挨上一頓板子。

  連找不到衙門口和屬官都可以無所謂的帥司大人到底是為了什么發火呢?回答只有一個,兵事!

  民政什么的洪濤根本就不關心,沒有自己這個經略安撫使的時候大家好像也沒餓死,該怎么過日子還是怎么過吧,暫時還顧不到那么多。

  但湟州的軍事建設洪濤真沒法忽視,在見完各寨堡的守將,聽取了他們的工作匯報之后當場就怒了,先把樞密院罵成了廢物,又把王安石和司馬光罵成了敗家子。

  眾將官里不乏忠貞之士,剛剛提出反對意見,話還沒說完呢就被以統軍不利為由定了罪,不多不少,拉出去先來十板子。

  還不白打,帥司大人說了,給兩個月的時間,然后會親臨個寨堡檢查軍備。到時候會有軍事演習,如果這位受罰的禁軍指揮使能率部打贏親從官禁軍,那這十板子當場就可以還回來。不敢打沒關系,帥司自己找人打自己,就這么任性!

  至于對方服不服洪濤根本不管,他已經贏定了。其實這算耍賴,以親從官部隊的裝備和戰法,應付三倍以上數量敵人的攻擊毫無壓力,就算把大宋最精銳、作戰經驗最豐富的禁軍調過來,在演習中也是必輸無疑。

  注意啊,說的是演習,實戰另論。

  真正讓洪濤氣憤的并不是有人頂嘴,而是湟州的軍事建設太落后了,兵力也太薄弱。真正的防御力夠不夠用不知道,因為夏人一次也沒從這個方向上進攻過。

  但想進攻肯定不太夠用,這一點洪濤馬上就發現了,然后就怒了。皇帝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既不想給自己增兵,還想讓自己主動出擊,這不是逗傻子玩呢嘛。

  湟州有多少作戰兵力呢?整五千,湟州駐有三千,其余兩千人分成了七份,分散在七個寨堡中。為啥會這么分配呢?眾將官給出了答案:為了防備歸順不久的吐蕃各族作亂。

  至于說這么點兵力怎么過境去打擊敵人,怎么能守衛百里長的邊境,眾將官又說了:北面邊境都是大山橫亙,不僅夏人的大部隊過不來,宋人的大部隊也過不去。

  既然兩邊誰也看不見誰,打個毛啊?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盯著這些三天兩頭轉換陣營的蕃人!

  怎么盯呢?當洪濤看到全州的防衛策略之后立刻明白了,合算抗日戰爭時期小鬼子搞的堡壘封鎖戰術也不是他們的原創,而是從北宋朝廷剽竊的。

  湟州總共有十五個寨堡,大的軍寨有上千兵力、小的軍堡也有上百。它們全都坐落在沿河的河谷或者盆地中,同時也是湟州的交通要道。

  只要把這些土地肥沃適于耕種的地方占據住,順便再卡斷交通,就等于把本地蕃族全都限制在了一個固定區域中,無法自由行走,也無法獲得足夠的生活物資。想活下去就必須與各軍寨、軍堡搞好關系,服從管理,然后才能通過交換或者勞役換取生活用品。

  這么做有好處,但缺點也十分明顯。好處是相對容易,不用太了解對方,更不用替他們考慮過多,就當是一群掛名的職工養著。愿意上班就上,不愿意上班也不追究,只要不添亂到日子發工資。

  缺點呢?很多,第一就是耗費錢糧。這些蕃人等于永遠要靠中央財政撥款活著,一旦中央拿不出這筆錢他們馬上就得反。

  第二就是沒有認同感,既然你從心里就沒打算讓人家成為國民,人家自然也不會上趕著認你這個國君。

  你認為對方是累贅,恨不得人家一場瘟疫全死光。人家也沒覺得拿你的救濟有什么虧欠,當你挨揍的時候,可以心安理得的站在一邊看熱鬧。假如利益足夠的話,沖上來給你兩拳也很正常。

  第三就是不穩定因素太多,花了這么多錢又收不到稅,結果養出來的都是白眼狼。有個風吹草動,敵人還沒來呢,他們就先心思活動了。你在前方打仗,背后還得防著他們作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