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96 他們不會撤退

  為啥還有站著的呢,因為火箭的力量太大,會把人體(射射)穿再釘進冰凍的土地里。如果后面有人離得太近,就會被串在一起。趕巧了這兩具尸體都不會倒下,靠著箭桿支撐就那么詭異的站在原地。

  “看來標尺還是有點用的,大郎,派人坐吊籃出去清點一下大概人數,敵人應該不會很快再發起進攻了。”

  尸體最集中的就是五十步到一百步之間,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死在這一區域,近處和遠處的尸體明顯要少很多。至于說城墻下面,好像一個都沒有,剛才那些霹靂彈白扔了。

  “那這些傷者”將大郎沒吐,但看得直咧嘴,眼神都不敢定在一處,只能掃視。

  “傷者不要碰,讓他們多喊一會兒。這是在為我們唱贊歌呢,假如是他們贏了,現在喊的就是我們。大家輪流下去喝口(熱rè)湯,順便傳令再吐往城外吐,趕緊派人沖洗趕緊,凍上就弄不掉了。”

  別看洪濤指揮打仗時像個棒槌,面對如此慘狀卻毫不動容,倒是看到城頭上一片片的嘔吐物才皺起眉,好像這些污漬比尸山血海還令人難受。

  人數很快就清點來了,大致是九百多人。肯定是大致,那十多個下去清點的廂役一個個吐得臉都綠了,誤差在正負二百洪濤覺得很合理。

  三波攻勢發(射射)了四百多具馬蜂窩,每具三十二支就是一萬多支巨箭,戰果很不理想,命中率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平(日rì)訓練時,二百步距離上馬蜂窩的命中率應該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也就是說實戰中命中率還得降低二倍多。

  “是本官的失誤,王大,記住這次的教訓,以后要把標尺錯開,遠近搭配才對。”為什么命中率會有如此大幅度的降低呢,洪濤看明白了,不是設備原因,而是使用方法不得當。

  上百具馬蜂窩、幾千支巨箭都以一個角度發(射射),散布的面太小了。在敵人用密集陣型進攻時,火箭的散布越廣殺傷力反倒越大,這和平時訓練針對小范圍目標的原理完全相反。

  火箭不用太考慮密集程度,因為它是相對無限破防的,就目前而言沒有任何一種盾牌和甲胄能阻擋。所以單位范圍內箭矢密度太大就是浪費,(射射)中一箭和(射射)中十箭的效果基本相同。

  發(射射)頻率也很關鍵,太快了反而不美。因為人不是機器,是會害怕的。

  第一波馬蜂窩就已經把敵人的信心打垮了,當前面的人往后跑時,第二波馬蜂窩的標尺應該調得更遠一些。在逃命狀態下,幾乎每個人都能跑出博爾特的速度。

  最后就是發(射射)角度問題,如果馬蜂窩是在平地發(射射),可以不考慮前面那些問題。可現在是五六米高的城墻,距離只有不到一百米,這個夾角救了很多夏人士兵的命。

  夾角越大火箭的散布范圍就越窄,這個問題也得寫入戰后總結,做為一種新裝備的使用經驗傳授下去。

  “大人不必自責,如此戰績已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現在夏人恐怕是要真的撤軍了,再攻下去只是徒勞。”

  蔣大郎可能很少聽到領導主動認錯,或者說他認為這根本就不是錯。從發(射射)到結束不到一炷香時間,近千名悍卒死傷殆盡。

  如果這個效率還算低的話,多高算高呢?夏人恐怕也是小覷了這座城,連試探(性性)進攻都沒有,直接就派出了主力,想一鼓作氣拿下。要是他們能耐心一些、謹慎一點,這場戰斗指不定打成什么樣呢。

  “撤軍?剛進攻了一次就撤軍?”洪濤對蔣大郎的判斷很是不解,上萬人跑了七八天時間才趕到,光搭建營寨就搭了一天多,打十分鐘仗就撤了?對方這位將領的心也太寬了吧,難道不該想想其它辦法嗎?

  “此處夜晚滴水成冰,若是再有風雪侵襲,再想退就不好退了。一旦糧草耗盡,不用攻打就會自行潰敗,到時候誰下令也沒用。對方馱馬數量不多,又沒有牛羊跟隨,加上來路程五(日rì)是極限。現兩(日rì)已過,除非大人的馬蜂窩耗盡。”

  經過剛剛的交鋒,蔣大郎已經把信心恢復滿滿,比原來還滿。他算是想明白了,帥司大人會不會打仗無關緊要,只要火箭夠用,就算讓王大指揮夏人也是輸。

  這根本就不是打仗,完全是大人欺負小孩。而且這個小孩還是遠道而來,帶的吃喝很不足。

  他以前在(禁jìn)軍里就干過后勤,打仗可能不太拿手,但這筆賬還是會算的。不管宋軍還是夏軍都得吃飯,且飯量也相差無幾。

  “只能堅持幾天卻要勞師遠征,還傾巢出動。大郎,敢不敢與本官打個賭,夏人這次不會撤。如本官輸了就把西邊的山坡與你屯田,你若輸了呢?”

  聽了蔣大郎的解釋洪濤非但沒醒悟,還執迷不悟起來,又要開賭。只是他的賭本有點無賴,此處目前還未劃入大宋版圖,就算全給蔣大郎他也沒法開墾耕種,指不定哪天夏人又給占去了呢。

  “末將不敢與大人相博大人斷夏人不退那必然就是不退。”蔣大郎也是宋人里比較油滑的,插上毛就是猴精。有了那么多聽說和親眼所見的教訓,肯定不會上這個惡當。

  “你就不能像二郎一般豪爽些?”洪濤很氣憤,這都什么人啊,居然不接招。

  “二郎已經輸了一年軍俸,大人還是饒了末將吧。”激將法也不管用了,蔣大郎打死也不應戰。

  “那下面該如何應對?”洪濤沒招了,不賭就不賭吧,夏人到底撤兵不撤兵自己也是猜的,說不定猜錯了呢。

  之所以判斷夏人不會撤兵,主要還是參考了梁道初的(身shēn)份。他可是梁太后的侄子、夏國宰相的兒子。

  假如王安石的兒子在陣前生死不明,沈括有膽量試探一下就撤兵嗎?要是事后證明王安石的兒子就在城中,那沈括的仕途基本就算完蛋了,王安石能恨他一輩子,得往死里整。

  宋人是人,夏人也是人,國(情qíng)不同,可是人(性性)都差不多。這位夏人將領不管是誰,要不就拖時間不帶兵來,只要來了就得竭盡全力相救,不見到梁道初的人或者尸首不罷休。這樣不管勝負,去向梁家都能有個交代。

  “末將不知是不是讓二郎他們”蔣大郎已經不敢再憑借已有的經驗做出判斷了,當戰爭一方發生重大變化時另一方也會跟著變,會變成什么樣不是經驗能判斷。接下來就得見招拆招出大招。

  “再看看吧,這是一個鍛煉隊伍的好機會。你看他們,是不是比剛才自如了一些?我們不能總依賴特種部隊,以后到了山那邊兩軍對壘是免不了的,搞不好還要攻城。你是他們的指揮,不如多傳授他們一些戰場上的知識,權當一次訓練。”

  現在就發動雪崩擊潰敵人嗎?洪濤覺得還不到時候,最好的是殲滅戰,實在不成才會選擇擊潰。目前好像還沒到危急時刻,己方除了一些人吐得苦膽水都出來了,連個受傷的都沒有,慌什么。

  讓這些廂役見一見什么叫真正的殘酷,經歷一下生死轉瞬,會比訓練十年還管用。至于說為何要訓練廂役而不是(禁jìn)軍,洪濤有自己的考量。

  廂役相對(禁jìn)軍而言確實戰斗力要弱不少,可是也有優勢。他們更聽話、更容易控制。以目前的狀況看,自己想要完全控制一支(禁jìn)軍幾乎不可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