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二八節 說走就走

  “現在?”秦王沒想到白暉突然又說去鄢邑。

  白暉搖了搖頭,秦王心說這個時候怎么能離開,盟約還沒有簽訂,而且魏、韓附秦自己總要安撫一二。所以白暉搖頭,秦王心說這才正常點。

  可沒想,白暉又說道:“今天有點晚了,明天早上走。”

  “明天!”秦王想不到白暉竟然這么急。

  當真是任性,說走就走。

  一個下午的時間連準備行裝都不夠用,可白暉要出發,仆從們忙的雞飛狗跳。

  不僅僅是白暉要去,白暉還把楚、魏、韓三王都叫上了。

  至于盟約,秦國派出了樓緩、甘庶兩人負責談判其中細節,而韓相張開地,則由秦王授予上卿,成為秦國使國中的一員,魏國的魏無忌,也作為使團書吏第一次真正以官員身份出現在列國的舞臺上。

  數日后,鄢邑。

  至于白暉為什么要來到這里,可以說除了秦王之外,其余三王都猜到了。

  白暉為的是船宮而來。

  船宮,是楚國原先的名字,因為秦楚之間的協議,所以船宮成為了秦楚造船廠,就設在長江支流的一處小湖泊內。

  岸邊是干船塢,小湖泊作為測試之用。

  造好的船會順著大江南下,一路到出海口。

  這是中原最大的,也是人才最全的造船廠,但卻不是未來最大的,楚國計劃在泉州建一個新的船塢,并且已經開始抽調這里的大匠以及許多熟練工。

  而秦國則打算在辰國半島的大同江口建一座真正的超級船塢。

  這里,會在未來數年之后,變成內河船的造船廠,但眼下,海船還需要在這里建造。

  船舶工業,中華的歷史上有多牛逼呢?

  第一個真正的高峰就是這個時代,秦漢時代。先不說始皇滅楚之戰,艦隊一次性可以運輸五十萬石的糧食。只說更早一些的吳、越兩國。

  也就是說在一百年前,吳、越的造船工業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小巔峰。

  余皇、三翼、突冒、樓船、橋舡等多種艦艇。

  余皇是王船,也可以理解為大旗艦。而水軍的戰艦則是三翼,其中大翼長十丈、寬兩丈,水兵百人,速度還不算快。

  越國滅吳之戰,當時越國的戰艦大小就有三百多艘。

  到了楚國滅越的時候,楚國擁有十五丈戰艦,大小戰艦五百多艘。

  此時,鄢邑船宮之中,有七個巨型大船臺,制作軟帆、硬帆式海船,近海船,最小的一條船其船身重量都超過后世的百噸。

  當然,這樣大小的木船對于唐宋之后的大型戰艦,比起明朝的大福船還是有差距的。

  不過,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船已經是巨無霸。

  其余中型、小型船臺無數。

  站在船宮內一眼都望不到頭。

  還有一座超級大船臺正在興建,這是超級遠洋船的干船塢,目標是制作出船身重量千屯的大船,真正的七桅巨艦。

  這個時代的千屯,一屯是二十石,依后世的計劃方法,已經接近五百噸。

  船宮的管事一一的介紹了正在制作的船之后,秦王問白暉:“不是已經有六十丈巨船,難道還不如這船?”

  白暉解釋道:“大肚子槽船速度慢,只是運輸力高。而且船只并不結實,在靠近海岸的水路上航行沒有問題,如果出海遇上風浪,一個大浪打過來船就變成木頭片了。所以并適合出海。”

  “出海,你要出海之遠?”

  “恩,很遠!”

  白暉只說了很遠,但沒說到底有多遠。

  事實上,白暉也不知道未來能走多遠,想來中南半島有可能,但呂宋島呢。那里是需要真正能跑遠洋的船只才能靠近的。

  雖然說,呂宋距離大江口新港要比中南半島更近,但航行的難度卻更大。

  而且這個時代,那里有沒有人,白暉也不知道。

  白暉懂華夏歷史,不懂東南亞的歷史,事實上那里有人,而且人數非常多。早在公元前五千年的時候,長江流域、華南沿海就有一次大遷移。

  然后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百濮大部分人往南移。

  就在當下的,亞洲的另一大古文明,天竺則將佛教開始大規模往東南亞傳播,當然,還有婆羅門教等。

  所以,那里有人,而且有許多人。

  但是,白暉并不知道這些,他只知道二千年的歷史中原都沒有去統一東南亞,因為那里窮山惡水,更加上交通不方便,等到了運輸力達到,可以征服的時候,那里已經不好打了。

  突然間,白暉想到了一件事,立即拉著秦王到了一旁。

  “王兄,你認為象驪山那么大的一座銀山,值多少錢幣?”

  “笑話,你一定在說笑話。”秦王不信,這天下若有那以大一座銀子,白暉這種性格怕是早就帶著秦軍撲過去了,還能留到現在。

  銀,在這個時代不是貨幣,銅才是。

  但銀子依然是珍貴的金屬,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經有鑲在銅器上的銀,秦王用的筷子就是銀質的,銀可以發現毒物。

  眼下用上等瓷器,那些瓷器也有鑲金銀的工藝。

  所以銀,還是值錢的。

  白暉靠近秦王,帖的很近:“王兄,我說真的,礦石估計有幾十萬萬屯,變成銀子也有幾萬屯。就算現在咱們的采礦水平不行,一年挖出幾十萬兩銀子還是有可能的。”

  “才幾十萬兩?”秦王對這個數據不怎么感興趣。

  幾十萬兩銀子,也就是幾萬兩金的價值,那么大的一座銀子,竟然只有這么一點產量。

  秦王感覺有點遺憾。

  “王兄,不少了。”白暉可是知道,那座銀子巔峰的時期,產銀量達到整個地球的三分之一。當然,眼下的采礦水平有限,幾十萬兩銀子不算少。

  “可那么大的一座山,一座銀礦山,才挖這么一點,是不是有點少。對了,那銀山在那里?”

  白暉的聲音更低了:“王兄,在倭島北部,我想我應該可以找到。”

  “啊!”

  秦王一聽在倭島,感覺這座銀山是個雞肋,銀子這東西雖然值錢,但眼下秦國并沒有銀制的貨幣,依然還是銅幣與金幣,大宗商貿純粹就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搜索書旗吧(),看的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