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武、粟珞離開了耽羅島,范雎也緊急趕回肥邑。
數日后。
燕太后與年幼的燕王從新城轉移到了肥邑,住進了王龁為白暉準備的大宅之中。
這畢竟是一位太后,一位王。
魏無忌入內,施禮之后說道:“太后與王上一切安心,大河君已經去請天子詔力保燕國正統,這天下邪不壓正,正義必會得到聲張。”
燕太后眼淚都流出來了。
天子詔,這東西放在八百年前,便是天意。放在五十年前,已經沒人在乎。可此時,天子詔依然是天意。
誰敢不服,自然有秦國在背后保證天子詔的權威。
燕太后哭著說道:“本宮必要親自感謝大河君,前往天子面前謝天子恩。”
魏無忌再說道:“眼下,這里有一份檄文,請太后過目。留在趙國的燕軍,粟珞、騎武兩位將軍已經聯絡了五萬兵馬,他們想北上勤王,誓死為王上效命,可惜卻少了大義。”
燕太后連看都沒看一眼那檄文,親自簽名,然后用上太后印。
這是以燕太后的名義,請天下人為燕王討一個公道。
而白暉需要的,就是燕國太后的認可,這才可以強調趙地燕軍北上。
名正言順。
燕太后內心大喜,她逃到這里就是想借秦國庇護,可眼下又有粟珞、騎武帶著五萬兵馬,那么燕太后相信這就是她手中的兵馬。
就算是為了利益,粟珞、騎武在短時間內也一定會忠于自己。
張平沒在,秘密去見張順了。
帶著白暉的計劃,讓張順成為忠于廉頗的人,先忠于廉頗,為趙國利益再忠于燕國。
范雎則帶著騎武、粟珞的信物,以及騎武、粟珞派出的親信,去策反任何有可能跟著他們一起混的燕國燕軍,以及燕國的一些小城池。
僅僅十天時間。
葉小舟帶人以五百只燃燒壇,火燒五蓮城。
五蓮城往東是即墨,往西是臨淄,往北就是饒安城。這里囤積著大量的軍械、軍糧。作為趙軍監視齊國、監視燕人趙軍最重要的一座城池。
一夜之間,城池易主。
燕人趙軍易幟,將趙軍的軍旗燒掉,全部換成了燕軍旗幟。
整個城池的所有貴族,家產全部充公,所有的普通人,交足買路費的,自行離開,交不足的,為燕軍運送物資三個月,也可離開。
燕軍拿下五蓮城之后,葉小舟拉著一批從貴族家抄來的貴重物品飛快的回到了淮港,葉小舟表示,秦軍從來沒有離開過淮港,北邊的事情不知道,不清楚,沒聽說過。
粟珞有了五邊,加上之前的祝邑,進可攻,退可守。
同時,粟珞通令天下,這里本就是燕國占據的土地,叛臣樂毅將其獻給了趙國,眼下燕國只是收回屬于自己的國土。
同時,粟珞隨燕太后一起發檄文,燕易王后賣國求容,將燕國的土地送給趙國,讓燕人不得北上與東胡蠻子血戰爭地,燕人既有肥沃的土地,燕人便可占據河北良田。
這里說的河北,就是以齊地大河以北的土地。
檄文出,天下驚。
燕易王后沒再砸自己的屋子,因為她沒力氣砸了,被這個消息驚的吐血三升,人已經虛弱不堪。
趙國震驚。
田文臉色蒼白,與趙奢一起急急的從長平趕回邯鄲。
這才是天塌了。
邯鄲城中,趙國公族已經軟禁了樂毅。
田文一回來,就急急的找到趙普:“你們的腦袋里在想什么,為什么軟禁樂毅將軍。”
趙普更怒:“那你說如何?”
廉頗在旁嘆了一口氣:“或是樂毅相應檄文,在趙國的燕軍背趙歸燕,那么齊地我們趙國還能留下多少?”
趙奢看了看田文,又看了看廉頗,退后一步坐在一旁。
趙奢心中為難。
若是樂毅在此時歸燕,那么對趙國損失太大。可軟禁樂毅,便會失去人心,樂毅心中必然會有不滿。
可能有什么辦法呢。
這本就是一件左右為難之事,而且沒有人能夠背得起樂毅歸燕的損失。
田文臉色陰沉,對著趙普說道:“我要見樂毅。”
趙普沒回答,只是輕呼一聲:“來人。”
有仆從入內,趙普說道:“帶左大夫去見樂毅將軍。”
樂毅是被軟禁的,也并非是關押在某處,就是邯鄲城的樂毅將軍府之中,僅僅只是不允許人出入,府內的仆役還是樂毅自己的。
府外,有一千趙軍包圍著樂毅的將軍府,府內一應所須也由趙普派人送進去。
田文由趙普的人帶著,這才能進府。
樂毅倒是淡定,在客廳迎接了田文。
兩人面對面坐著,而帶田文過來的那名趙普的隨從卻站一旁。田文怒喝:“滾出去。”
那位遲疑片刻后,依然站在那里,不回答,也不反駁,也不離開。
田文臉色變的更加的陰沉,正要說什么,卻聽樂毅說道:“二主之臣,必然會被人猜疑,讓他留在這里也好讓許多安心,也好讓我自己安心。”
田文只能點頭認同。
樂毅對田文說道:“事情我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有許多地方讓人想不明白,若說這事沒有秦國白暉在背后,我說什么也不信。”
“除了他,還有誰會如此狠辣。”
田文認定了,這是白暉謀劃的事情。
樂毅說道:“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此事牽扯的極廣,若說白暉他派人與燕太后早有聯系,說不通。因為沒有半點風聲,也沒有任何一點跡相,這一切太過突然。”
田文卻說道:“有一點,便可解釋這一切。”
“請左先生提醒。”
“蘇家,我認為蘇代之事便是秦國一招苦肉計。我剛剛得到消息,是蘇厲入宮見過燕太后,而蘇厲與燕太后之前也經常見面,燕太后也數次要讓蘇厲成為燕王的書畫教師。”
田文腦補了一些情報上沒有的部分。
田文要告訴樂毅的便是,蘇家早就是白暉安插在燕國的內應。因為蘇秦用自己的性命,助白暉拿下了臨淄,幾乎是滅了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