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26章 意猶未盡

  “雖然蘇今天不在場,但我仍想說,蘇才是Victor的靈魂設計師。”

  白熱化的唇槍舌劍之后,托馬索教授重新獲得了‘發言權’。

  “Victor之所以能這么驚艷,跟蘇主張的算法框架設計是分不開的,同樣,跟蘇對智能的一些理解也是分不開的。”

  “我希望大家能夠首先平和的看待這件事情,在友善的氛圍中開始這次討論。”

  托馬索的話再次掀起了巨大的議論。

  因為他話里話外的意思,始終在無限拔高蘇小木的功勞與學術水平。

  “教授,光憑你嘴上說的,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只看到了Victor的驚艷,但還不足以顛覆以往的智能項目!”

  “而且,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都是由教授您親自主導完成的,是否有過高吹捧的嫌疑?”

  “從表面上來看,我不認為Victor能代表人工智能的最高水準。”

  “理論上來說,只要有足夠多的運算資源,我們能支撐起更多的智能產品。”

  “就比如微軟的小冰,足以完成巨大的單對多模式的智能互動,雖然智能的行為并不高效,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總會有那么一天的。”

  格羅茲教授也參與到了這種略顯混亂的討論中。

  她說道:“以我的了解來看,蘇的某些觀點,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更適合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

  “微軟小冰也好,無人駕駛也好,智能屬性都不足夠,更深一層的機器學習,人機交互,更是非常粗糙。”

  李飛飛接過話頭:“我們得承認,這世界上有一種人,他是獨特的,天賦橫溢的,蘇的觀點很新穎,且極富創造力。”

  托馬索教授最后總結道。

  “我知道大家有很多的不解,我慢慢的說,今天我們只是討論,任何一項有關于重大變更的研究方向,或者標準,都不是我們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但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開始。”

  這句話說到了很多人的心里,現場的混亂漸漸平息。

  “蘇有很清晰的表達過,他的觀點只代表個人,并且對行業內有一定的危險度。”

  “首先,蘇認為,在強智能的道路上,應該要允許程序的合理失控。”

  “因為我們人類本身就無法永遠保持絕對的理智,所以延伸到人工智能這個作為人類智能的補充上,我們應該允許合理失控的發生。”

  “這里指的是在實驗環境下,有些失控,是對研究有益的。”

  “其實一開始蘇的方向就有別于現有的方式,我們現在所有的智能研究,都止步在以數以百萬次計的重復訓練上,蘇完全不認可這一點。”

  “事實上,我也不認可!我多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

  “他認為,如果是這樣的智能,事實上它會是個只聽話的智能,我們無法保證,只聽話的智能到底會產生多大的破壞力,因為自始至終,智能只是作為人類智能的補充!”

  托馬索幾乎原本的表達了蘇小木的觀點,并加以補充。

  作為發起。

  之后的討論不可避免的開始以這樣的方向為起點,現場變得更為混亂起來。

  不少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資深教授,開始對自己數十年以來堅守的觀點、信念、定義表示了一定的懷疑傾向。

  尤其是——

  智能只是作為人類智能的補充這一觀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深入思考。

  這場會議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深夜,并不時有消息對外披露。

  當某些觀點作為共同觀點被認可的同時向外界披露時,引發的震動可想而知。

  在某種層面上,全世界都認為智能會是下一次的大·工業革命!

  在無法統計的層面上,智能已經開始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最后,托馬索教授再次放下一個重磅消息:

  “……或許是出于商業利益的目的,至少現在廣泛應用于各大領域的大數據結合智能分析的推送方式,已經漸漸變成了只聽話的‘智能’。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我,包括在座的各位,都只能被迫的接受你傾向性更明顯的消息推送!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智能再進一步的話……”

  “后果,我想大家都能想明白的!”

  美東時間晚上十一點,第一次關于智能新定義的討論匆匆結束。

  相較于去攻擊提出者蘇小木,大家更多的目光都放在了托馬索說的話上。

  細思極恐!

  當然,在另外的層面上,某些既得利益者,開始動用各自的力量,影響事情的發展方向。

  首當其沖的,就是未參與這次討論,但又因托馬索教授之口表達了相當多觀點和定義的蘇小木……

  至少,從新聞媒體上的表現,就已經很能看出傾向性了。

  因為,蘇小木并不是美利堅國人,同時,他的年紀太輕,注定了影響力有限。

  不像托馬索教授這樣的傳奇人物,很多人工智能相關的公司或者項目的領導者,都是他的學生……

  午飯前,蘇小木自己從書房中走了出來。

  “咦,你忙完了?”

  冷不丁的看到蘇小木,蘇荷倒是一愣。

  她跟萬黛正在廚房準備午餐。

  蘇小木笑了笑:“嗯,忙完了。”

  “結果怎么樣?”萬黛問道。

  蘇小木沉吟道:“結果還沒出來,現在只是個草案,我將它暫時命名為人工智能1.5,應該還不錯。”

  “只要實際能夠順利編寫成功的話,應該就能實現我想要的效果。”

  事實上,在設計人工智障1.5的算法框架時,蘇小木也考慮到了后續的延伸問題。

  所以不免多想了一些。

  導致的結果是,今天上午無數次的嘗試,并推倒重來,最后才找到合適的算法的核心部分容器。

  按照蘇小木的預估,至少不會出現一些沙雕的邏輯。

  “那就很不錯,預計得花多少時間設計程序?”蘇荷問道。

  蘇小木想了想:“大概20個小時吧,全力的情況下。”

  “好吧,你先去客廳稍等一會,我估計你會對外界的變化非常吃驚的,等著吃飯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