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215 儀仗出巡

  他們所有人都不知道,潘亞明設計出來的這個,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有人有設計出來,不過時間上要推移到十九世紀了。是個英國人,名叫惠特沃斯的有名機械師發明的。

  一開始的時候,他的思路也是鑄造大炮用這個六角形技術。他提出的其實是多邊形旋轉原理,只是因為技術原因,沒法做到,只能做到六邊形。不過他的建議,被英格蘭軍方否決,就用到槍上去了。

  結果在南北戰爭時期,南軍的神槍手使用這種裝配了多邊形槍管的“惠特沃斯步槍”,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甚至在910米距離外一槍狙殺了北軍在戰爭中陣亡的最高將領約翰·塞奇威克將軍。有點搞笑的是,當時這位將軍是看到阻擊手了,不過并沒有在意,還對他手下說了這么一句經典的話:“這么遠的距離,他們連大象都打不到。”

  這款槍,在原本的歷史上,被后世定義為最早的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狙擊步槍。

  而對應的火炮,自然是六角火炮。這種火炮的代表,在原本的歷史上是七十磅惠特沃斯海軍炮,其采用了惠特沃斯獨特的六邊形炮管,以及前膛裝填設計,口徑為五點五英寸(一百四十毫米),極限射程超過兩千七百米。

  當然了,在這個位面上,潘亞明可以說是陰差陽錯地發明了這款火槍火炮,實驗結果和數據立刻通過在會安的錦衣衛,通過聊天群稟告給了遠在京師的皇帝。

  崇禎皇帝聞訊,不由得大為歡喜,當即下旨嘉獎。這種高精度的火炮火槍,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對于來自后世的他來說,遠比一般人要清楚。要知道,后世有一款叫cs的游戲,如果有一桿厲害的大狙,戰場完全可以一面倒的。

  而在海戰上,如果有這樣高精度的火炮,則更能讓敵人絕望!有了這個六角形火炮,對于將來在南洋的決戰,崇禎皇帝就更有信心了。

  不過有點遺憾的是,這個六角槍炮也不容易造,一如之前的線膛炮一般。不過能有改進已經不錯了,他也不是很在意。當然,這種槍械必須嚴格管控,特別是六角槍,造太多也不好,由特種部隊,狙擊手等兵種使用就差不多了。

  從這件事情上,也讓崇禎皇帝看到了一個事實。就是自己并不是萬能的。

  對他來說,他在意的是后膛火炮。因此,他交代給京師兵仗局和軍器局這邊的,也是在研究后膛火炮火槍為主。比如佛朗機炮,就是通過子母銃方式的火炮,可以算是后膛火炮了。在射速上,具有前膛炮所不能比的優勢。

  京師這邊,因為崇禎皇帝的親自指點,反而沒有人去從其他方面去想,去解決問題。而遠在會安那邊,卻發明了比眼下更進一步的技術。雖然這個技術,說起來進步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六角槍炮,也是線膛槍的一種。但是,至少是進步了不是。

  這么想著,崇禎皇帝感覺有必要多增加一些研究經費,讓各地都有研究所能自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研發。

  他在對這事做出指示之后,便沒再操心了。畢竟這種都只是細節而已,如今的他,準備出京。

  不過這一次出京,倒也不是微服私訪,而是打著皇帝儀仗,正兒八經地出巡。

  海蘭珠和田貴妃已經懷孕,沒法跟出來了。皇后原本不想來的,說后宮需要她主持,但還是被崇禎皇帝給叫出來了。才二十來歲的花一樣年齡,何必這么死板,難道要老死在皇宮不出來走走?

  按理說,皇帝皇后一起出門,這場面就大了。但崇禎皇帝不想擾民,還是一切從簡,就算這樣,也有一千來人的規模。

  出了京師,崇禎皇帝便帶著忍不住歡喜的皇后一路視察通州到京師段正在鋪的鐵路。交通部部長劉懋親自陪同介紹相關情況,雖然平時也有奏報,但這是實地介紹,還是不一樣的。

  “陛下,這第一處的鐵軌鋪設,就按陛下所言,以獲得經驗為主,加上冬天剛過去,因此才鋪設了一半左右。”

  “鐵軌倒是夠用,不過發生過一起偷盜鐵軌的事情,微臣已經處理!”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眉頭微皺,轉頭看向他問道:“怎么處理的?”

  偷盜鐵軌是很嚴重的事情,必須要嚴肅處理才行。否則還有人有樣學樣的話,鐵道游擊隊多了,火車就沒法開了。

  “連坐,其家人也一起被關押示眾。”劉懋連忙回應道。

  崇禎初年實施的保甲法就有連坐的處罰,換句話說,在這個年代,很多比較重大的犯罪都是要連坐的。

  崇禎皇帝也不心軟,點頭道:“發配新省吧,那里需要很多人。”

  天山那邊是以后大明向西推進的橋頭堡,如今漢人還太少,必須充實才行。

  其實,不止是新省,其他幾個地方都是。因此,現在大明關內的囚犯很少,除個別死罪之外,大部分都被流放這些邊緣省份了。搞得很多大牢都沒什么人,老鼠都可以開大會了。

  在劉懋的介紹下得知,通州到京師的這個鐵路,估計要到秋天才能正式開通。如今既然沒好,也就沒什么看頭,崇禎皇帝便帶著皇后去了下一站:通州造船廠。

  蒸汽輪船的打造,也是大明朝目前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之前得到奏報,這里發生了一起事故,因此,崇禎皇帝這次出京,就順道再過來視察一番了。

  有一艘木制的蒸汽輪船,在試驗的時候不小心引發了火災。人沒事,跳河都活了。但是船沒了,燒毀在通州河上。

  崇禎皇帝這次過來,并沒有責備他們,而是鼓勵他們把遇到的困難,都要想辦法解決掉。摸石頭過河,沒問題,但是,同一個錯誤,就不允許再犯。

  如今,通州造船廠這邊,主攻鐵包木頭的蒸汽輪船,盡量降低螺旋槳的共振,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研發方向則是把船往大里打造,全鐵方向打造。

  崇禎皇帝看著蒸汽輪船在通州河上“突突突”的時候,倒沒什么。但是,周皇后自從出嫁之后,是第一次出宮,看什么都新鮮,更不用說從未見過的蒸汽輪船,無風自動的這種自走輪船。

  她知道這一切都是科學技術知識的應用,是崇禎皇帝指點下做出來的。由此,在她的內心,就更堅決了要監督自己兒子,也就是太子好好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爭取要兒子做一個和皇上一樣的皇帝!

  視察完通州造船廠,崇禎皇帝便直接去了這次出京的目的地,京畿之地的永平府。

  崇禎三年初,入侵京畿之地的建虜,在臨走之前,掠走了永平府的所有壯年男女,扔下老弱后一把火燒了永平府。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年,永平府恢復地不錯,崇禎皇帝帶著皇后親自過來視察,也體現了皇帝對子民的關心。

  這一次,自然是事先有消息通知的。當皇帝皇后快到永平府時,所有的永平百姓,幾乎都擁出了永平府,在地方官員的帶領下,出城迎接。

  如果在別的地方,或者會有百姓會抱怨皇帝影響生活什么的。可是,在這永平府,不但所有人出城而來,抱怨的人,更是一個都沒有。原因無他,永平府比任何一個地方都要深受皇恩。

  想當年,狠毒的建虜用出毒計,火燒永平府,只留下老弱。那個時候,永平府的老弱都是絕望的,沒人以為自己能活得下來。

  但是,沒想到的是,崇禎皇帝第一時間下旨給關寧軍,攜帶軍糧趕來救人。不但如此,還下旨京師實施糧食管制,用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強征了所有糧食進行統一管理,發放糧票,限制每人每天的糧食用量,從而擠出糧食來救援永平府的老弱。

  不是沒人勸過皇帝,也不是沒人議論過。永平府的那些人,都是老弱,就算救活了又如何,能給大明帶來多少好處?皇帝如此竭盡全力的救援,不劃算!

  但是,崇禎皇帝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不但給永平府送來了糧食,還下旨給京師百姓,勒令京師的王公勛貴帶頭,捐助御寒衣物。不但如此,在當時物資緊張的條件下,皇帝還下令重建永平府,用水泥修筑房子。就是在皇帝這樣的努力之下,永平府的老弱在經歷過家破人亡的悲痛之后,大部分人活了下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堂堂一國皇帝對老弱如此,可見皇帝的仁心仁德。也因此,要說全天下百姓對皇帝的崇敬之情,永平府為最!

  這里的百姓,在緩過氣來后,為了紀念那段最艱苦歲月的恩情,他們紛紛收集當年的糧票以作紀念。以至于到了后來,糧票竟然比紙幣還貴,等到如今,市面上已經是一個有價無市的狀況了。也就是說,有錢都難買到了。

  當永平府百姓遠遠地看到御駕到來時,都不用永平府地方官的招呼,全都跪了下去,黑壓壓地一片,齊聲大喊,恭候皇帝的到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從來沒有一個地方的百姓,會如此虔誠地對待他們的皇帝。這一點,從聊天群系統的成就值獲取速度上就能看出來了。崇禎皇帝只是顯個身,還沒說一句話,就聽到系統的提示聲,連綿不絕地響起了。

  “陛下,永平府的百姓真是太熱情了!”連周皇后都感覺到了這一點,欣喜地說道。大明百姓如此愛戴皇帝,她身為皇后,自然與有榮焉!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也有點感慨的說道:“老百姓其實是最樸實的,你對他好,他便對你好。朕是他們的皇帝,牽掛他們,他們就對朕感恩,這種可不是馬屁!”

  有些話他沒有說出口,因為在這個位面上,已經沒有必要說了。在原本的歷史上,如果朝廷、官府能顧得上百姓死活,不是走投無路,基本上也沒人會起來造反。

  當然了,也就是崇禎皇帝來自后世,與這時代人的價值觀不一樣。因此,當年京畿之地剛被建虜禍害完,物資奇缺。可就算是這樣,崇禎皇帝也克服了種種困難,堅持自己的做法,甚至參考后世困難時期的做法,連糧票都搞出來,最終才最大可能性地救下了盡可能多的百姓。

  當時據事后關寧軍和廠衛的稟告,已經有白蓮教徒去蠱惑人心了。

  當年建虜臨走這一招,不可謂不毒辣,但大明挺過來了。而后,崇禎皇帝用彼之道還施彼身,就抓住遼東物資急缺這一點,不停破襲,就逮著糧食這一點做文章,最終讓滿清空有一身戰力,卻沒法完全發揮出來,也算是一個經典的滅國之戰的戰役了。

  “也只有圣明如陛下,才能受到百姓如此之愛戴!”周皇后聽了,感慨地說道,“也只有出宮,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這些!”

  她如此說著,同時又記在心里,回去要好好教導提點太子,一定要他好好地向父皇學習。

  此時的她,因為兒子終于得立太子,可以說,她的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太子身上。無論如何,她都沒想到,這個太子,十之八九和大明朝第一個太子一般,一輩子只能當太子了。

  兩人說著話,御駕前行,終于到達了人群面前。

  崇禎皇帝掃視著密密麻麻的人頭,伸手大聲說道:“朕一直牽掛著永平府,今日終于得空過來看看。朕只有親眼看到你們安好,朕才會放心!”

  當年被建虜擄走的壯年男女,最終回到家鄉的,十不存一。不過五年時間過去了,當年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成長為毛頭小伙。這一眼望去,終于不再只是老弱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