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船陸續的到了平城,平城內高句麗貴族已經不吃粟米了。
高句麗貴族的食物,主食是粟米、糙米、豆子一起煮的飯,沒什么菜,多是海帶湯或是蝦醬之類。
大量的大米被運到這里之后,淵氏也不敢全部都存放在自家的倉庫內。
按比例也會分配給各級貴族一些。
高等貴族拿家里的奴仆出來工作換取,低等貴族就要親自出來作事。眼下柳木這邊需要無數作事的人,僅礦區那邊需要會寫字的人就超過千人。
高句麗小貴族之中的識字率也沒有超過百分之三十。
大貴族家的庶子賤子地位因為他們會寫字,近半個月來提高了不少。
眼看著自己圈的地一點一點的成型,周圍的一圈樹還有灌木已經種植完畢,矮墻也全部完工,還特別挖了一圈類似護城河,卻只有不足一丈寬,僅兩尺深的水渠,完工之后就會挖開江邊的放水進來。
兩座小橋也正在修建之中。
高履行來了,看到柳木正在觀察這里干活的人,靠近說道:“郎君,高句麗傳聞有常備軍六十萬人,其中騎兵號稱八萬,實際上確實有八萬匹馬,騎兵人數約在三萬人左右。高句麗的果下馬,力氣不小而且適合在山地奔跑。”
柳木沒回頭,低聲說道:“就我觀察,高句麗真正的常備士兵只有五萬人,還有差不多八萬人是貴族家的護衛,其余的是半奴半兵。高句麗全境都實施的軍管制,整個高句麗就象是一個大軍營,別說是六十萬,號稱百萬常備軍也不算假。”
高履行的神色一愣,轉念一想點了點頭。
“郎君高見。”
柳木這才轉回頭:“我關心的是,高句麗人對我第一批五十條槽船,能不能裝滿精鐵礦石。”
“這個不知,倒是卑沙城眼下停止了交易,高家的意見很大。”
“再堅持兩個月,等淵氏拿到足夠的好處再說。”
高履行低聲追問:“兩個月之后會有什么變化?”
“如果計算沒有錯的話,兩個月的時間淵氏會賣出至少一千船的礦石,這些礦石再不值錢,咱們實際付出的成本也要達到百萬貫。其中錢幣要占至少五成,甚至更高。這么多錢幣很有趣。”
柳木用很有趣三個字作點評。
高履行表示明白。
柳木轉回身將一個小冊子遞給高履行,高履行接過飛快的看了一遍后,將其塞到了懷中。
柳木這才說道:“你替我守在這里,蕭公作好人,你作惡人。我要回江南一個月,一來組織一批麻布與低等絲綢,另一個就是郭將軍估計快要回來了,東羅馬之行如何,我不能不關心。”
高履行立即問道:“那鈔,用嗎?”
“恩!”柳木低頭思考了好一會,輕輕的搖了搖頭:“先作足準備,等我回來。正好這段時間讓礦區體驗一下錢太多有多苦。”
高履行跟著笑了,十萬貫錢就是六百四十萬斤。
買礦石付錢,裝滿一船就按船上的裝貨量付錢,這有什么錯。
“我去安排,保證會讓高句麗人看到一座錢幣山。”
“痛、并快樂者。”柳木說完之后與高履行一起大笑。
柳木又給高履行交待了一些細節之后,上船往江南去了。
幾天后,江南杭州府。
柳木到杭州的時候郭孝恪已經回來有三天了,依柳木定下的規矩,所有人進港之后先住過一處特別設置的院落,有醫官詳細的檢查之后,須再觀察三日才可上岸。
柳木原本以為自己或許是小心過度,可杭州港這邊執行的力度比柳木要求的還大。
船員們也甘愿被封閉檢查五天。
柳木見到郭孝恪的時候,郭孝恪還沒有從封閉的院子中出來,有一處屋內中間有十六塊玻璃組成的玻璃墻擋在兩側,李孝恭與郭孝恪正隔著那玻璃在聊天。
柳木進屋的時候,郭孝恪正在給李孝恭手舞足踏的講著故事。
“我給你說,那也是皇帝。桌上所有的吃食只有一種作法就是煮,他們沒多少香料味道差先不說。你想不出來,那一大碗圓丟丟的大粒綠豆子,你伸手抓一把,我伸手抓一把,就這么抓著放在自己面前的盤子里。”
“伸手抓?”李孝恭搖了搖頭:“我不信,那是有數千萬人口的大國皇帝,這么抓實在是可笑。”
郭孝恪很自豪的拍了拍胸口:“老郭我也是名留千古的人物了。裴老他教會了倭人用筷子,我也教會了羅馬人用勺子。”
柳木聽著哈哈大笑,就歷史上的記載,確實是這樣。
柳木沒進屋,給抱琴低語幾句之后,這才進來坐在李孝恭身旁。
郭孝恪很是自豪:“這些人手笨的和雞爪子一樣,筷子他們是學不會了。不過我倒是學會了怎么在吃飯的時候分清,誰是大人物,誰是普通人。”
“如何分?”李孝恭很是好奇,可用手抓著吃飯這事他依然不是十分相信。
郭孝恪用手在比劃著:“他們大人物吃飯用三根手指抓,普通人是一把抓。這就是區別,我觀察了足有半個月,絕對不會錯。”
“厲害,確實如此。”柳木支持郭孝恪。
李孝恭還是不信:“那位奧斯卡巴迪就沒有用手抓。”
柳木這時說道:“那是你沒看到,你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讓越國公派人教過用筷子,然后在我這里又學習了幾天。”
柳木說話的當空抱琴進來,將一只小盒遞給了柳木。
柳木打開,里面是四只叉子兩把餐刀四只勺子。
“這是我準備的下次去東羅馬販賣的物品,這是銀的,鍍銀的。接下來還會有鐵的、銅的、木制的等各種。五根刺的肯定是皇帝用的,平民只能用兩根刺的。勺子也有分別,刀分為兩種,鋸刀與平刀,然后沒想好如何分貴族與平民。”
“這能值幾個錢?”李孝恭不看好這生意。
柳木比劃了一下:“皇帝用的,怎么也要一副開價要他七個八個的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