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中年男人滿臉的滄桑,不像是技術出身,倒更像是下苦力的。
如果換個場合,朱敏多半不會引起陳喬山的注意,因為他比陳衛國更像體力勞動者,僅從面相上看,沒有半點高級知識分子的影子。
但事實上,朱敏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他如今的身份是webEX網訊的總裁兼創始人,這是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硅谷互聯網科技企業,市值曾一度超過國內三大門戶的總和。
看著這個滿臉滄桑的中年男人,陳喬山不斷提醒自己要牢記人不可貌相,換做其他任何一個人,誰能相信朱敏會是一家上市公司老板?
網訊如今在國內沒什么名氣,在硅谷卻是大名鼎鼎。
幾年后,IBM將以32億美金收購網訊,這將朱敏推進了國人的視線之內,他也被冠以硅谷華人創業第一人的名頭。
陳喬山曾看過朱敏的專訪,談起他的人生,傳奇已經不足以形容,出生于解放前一年,高中遇到上山下鄉,在農村一待就是近十年,期間還娶妻生子。
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有兩個選擇,要么做張子瑜要么做陳衛國,但朱敏卻是個例外,77年剛恢復高考,他帶著媳婦一同考上了大學,當時已年近三十,后來又考上動亂后的第一屆公派留學生,創業的時候已經人到中年,做的卻是互聯網行業,這在其他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
陳喬山實在沒想到,會在這種情況下見到個硅谷牛人,他也很是意外,“你是網訊的總裁?”
朱敏有些驚訝,網訊在國內的知名度有限,很少有人一口叫破他的身份,尤其對方還是一個年輕人,他好奇道:“你認識我?”
“從媒體上看過相關的報道。”陳喬山找了個托詞,面前這個中年人被美國媒體稱為“硅谷精英”,就是年齡大了點。
想比于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網絡概念股,網訊也絲毫不弱,朱敏對標的是微軟的Lync,能在微軟免費服務的壟斷下,把產品做到每年幾億美金的營收,“硅谷精英”確實是實至名歸。
朱敏看了看面前這對青年男女,問道:“陳先生真的在磚廠工作過?”
陳喬山想過很多可能,唯獨沒想到對方會問這個問題。
“干過兩天,怎么,朱先生對這個有興趣?”
“我也在磚廠干過。”想起多年前的農村歲月,朱敏稍顯滄桑的臉上也有幾分動容,高中都沒念完,便去了農村,從結婚到生兒育女,一待就是近十年,這是一段他永遠都無法 忘記的往事。
不僅是陳喬山,嚴小沁也呆住了,她不認識朱敏,但看對方的穿著,怎么也不像是磚廠出來的。
想到朱敏的年紀,陳喬山也就明白過來,張子瑜一家五口都被下放,更不用說一個知識青年了。
既然朱敏都主動談起這個話題,陳喬山也不介意多聊些,介意拉近相互間的關系,他狀似驚訝地問道:“朱總,你都上市公司總裁了,真的在磚廠搬過磚?”
“那能有假?”
朱敏還真有聊下去的興趣,整個酒會,港澳富豪名流不少,但能聊下去的不多,
他笑道:“我也是內地出來的,六十年代末,我剛滿二十,屬于老三屆那一批,當時正在搞上山下鄉,那時候叫‘接受教育,扎根農村’。”
說了兩句,朱敏突然感覺有些不對勁,便停了下來。
陳喬山一身正裝,雖看不出品牌,卻絕對不便宜,這種人哪能夠去拿力氣換錢?
朱敏意識到鬧了誤會,對方剛才明顯在和女伴開玩笑,卻被自己聽了去,還當了真,他搖了搖頭,便準備結束話題。
陳喬山對放出那段歷史也有所耳聞,老奶沒少提張家當年的遭遇,不過朱敏屬于知識青年,待遇想來應該好一點,見對方突然停了下,他問道:“朱先生,當初沒有磚機,你們在磚廠應該很苦吧?”
“苦?當然不是了。”
聽到這個問題,朱敏不禁笑了,“那時候也不是磚廠,就是生產隊的磚窯,雖然要費力氣,卻比在村里掙工分舒服多了。”
“那時候農村最苦,尤其是夏天雙搶的時候,凌晨三四點就得下田,搶種搶收不能耽誤,反倒是燒磚燒瓦,只要點了窯火,看著灶門就行了,一燒就是六七天,比下地舒服多了……”
說起往事,朱敏帶著幾分唏噓。
他這輩子最好的時間消磨在了農村,開始在硅谷創業的時候,他都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如今坐擁億萬身家,再說起過去那些舊事,他突然發現,心里竟然也變得平靜。
陳喬山聽得只搖頭,他兩輩子干過最辛苦的事就是搬磚,沒想到朱敏竟然把搬磚當成了偷懶的方式,還真是有幾分諷刺的意味。
朱敏這時問道:“你真在磚廠干過?”
“朱先生,我是農村出身,我父親的年紀和你差不多,他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其中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磚廠,我這也算是子承父業。”陳喬山攤了攤手,他知道問題出在哪,卻又不能證明什 決定一個人命運最重要的因素是出身,其次是運氣,相比之下,個人的努力是最無足輕重的,這是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的理論,聽上去很不雞湯,也很讓人無奈,但這是最普遍的現實。
如果不是陳喬山,陳家姐妹上大學之前,不可能走出鄧州。
陳夕陳婉哪怕真的考上北大,姐妹倆很大的幾率也得為房子車子搭進去半輩子,最終也就是成為一個中產。
朱敏明顯很是驚訝,面前這個青年和女兒差不多大,如果不靠父母,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對方也是一位創業者。
“陳先生,康盛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是的,我們專注于互聯網社區平臺的研發和運營,目前來說還是一家初創公司,但我們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面對硅谷的知名華人創業者,陳喬山拋棄了謙虛那一套,雖然兩人的業務沒有任何的交集,但誰能知道未來會如何,人脈就是這么建立起來的。
朱敏看了看手里的名片,最近幾年國內的互聯網很火爆,他在硅谷都聽說了,不過對于康盛科技,他是一點印象都沒有,至于名片上的總裁職位,還有所謂的自主知識產權,他并沒有太過在意,對于陳喬山,他倒是有些好奇,“你也是程序員?”
陳喬山實話實說道:“我不懂代碼。”
“那你負責什么?”朱敏是硅谷最早一批互聯網創業者,網絡在美國還沒大規模普及的時候,他就開始用網絡思維做軟件,對于他們這一代創業者來說,所有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都是碼農,這幾乎都成了硅谷的定律。
陳喬山一笑,想起朱敏曾那句很有名的話,不由起了開玩笑的心思,他說道:“Full、time、beggar!”
嚴小沁聽了半天,這時不由一愣,全職乞丐?
朱敏卻是一愣,他沒在意字面的意思,而是下意識地往深層去理解,越琢磨,他越是覺得這句話有意思。
他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手里就五千美金,為了把項目繼續下去,只能融資。
九十年代初的硅谷,是白人的天下,互聯網屬于高新技術,亞裔碼農得不到任何的信任。
朱敏還清楚地記得,那個階段,他跟乞丐還真沒什么分別,根本無心做產品,也沒時間關心這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約見投資人,一旦沒有后續的投入,他隨時都有破產的可能。
雖然時過境遷,早已過了為錢擔憂的階段,但是朱敏對創業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