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我想跟你們說件事。”
張家,一家人正坐在小院里納涼,雖已入秋,但暑熱未去,這也是張家人每日晚飯后的日常。
張家老太太拍了拍外孫女挽過來的手,微帶著幾分責怪地說道:“你這丫頭,都是家里人,有什么話直說就是。”
張老爺子也看了過來,老夫妻倆兩兒一女,如今只有這個外孫女陪在身邊,相比于其他孫子孫女,兩人最疼惜的當屬張伊一無疑。
張伊一有些遲疑,磨蹭了一會兒,她才說道:“國慶節我想出去一趟。”
張家老太太笑道:“這有什么,你大舅昨天還在說,準備叫上你和曉琳,十一一起去九寨溝旅游,你媽都已經答應了。”
“姥姥,我想一個人出去走走。”猶豫了一陣子,張伊一還是說了出來。
張家兩老口都有些意外,家里孫輩不少,但只有張伊一打小跟在身邊,她什么性子,兩人自是再清楚不過。
可能是單親家庭的緣故,又總是跟著老頭老太太生活在校園里,張伊一的朋友很少,性子也有些沉悶。
張老爺子心思微動,忍不住多想了一層。
外孫女年紀也不小了,雖仍在上學,可也到了婚嫁的年紀,他問道:“伊一,你是不是談朋友了,真要是有,也別瞞著家里,你年紀也不小了,帶回來讓我和你姥姥看看也是可以的。”
張伊一臉上霎時羞紅一片,她連忙說道:“姥爺,你說什么呢,我整天忙于學業,哪有時間考慮這些。”
難得見她露出小兒女的模樣,張家老太太笑道:“學業重要,人生大事也該考慮考慮了,身邊有合適的,不妨處一處,你媽像你這般大的時候”
話出口,老太太便意識到不對,及時停住了話頭。
張子瑜自從跟李家那個紈绔子離婚,已有兩個女兒傍身,她便熄了再婚的心思,任憑誰勸,都無動于衷,一心撲在工作上,讓張家老兩口是操心不已,卻也無可奈何,不過這些顯然不合適當著孫輩說。
張老爺子暗自嘆了口氣,又緩聲問道:“伊一,你準備去哪,要不把我這個老頭子也捎帶著?”
張伊一有些想笑,又有些感動,從小沒有一個完整的家,都是跟著外公外婆生活,她卻知道,自己受到的關愛不比別人少一分,不管怎么說,外公外婆還有兩個舅舅,對她都是真心偏愛,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姥爺,你腿腳要是還好,周末我陪你爬香山去。”
如今已是9月中旬,燕京一入秋,西山的楓葉便陸續開始染色,香山就成了絕佳的去處,是一年里最黃金的時節,整日游人如織。
“那我們就說定了,周末肯定去,曉琳她們整天見不到人,還是我們家伊一孝順。”張老爺子滿口答應,到了他這般歲數,走一趟少一趟,也不知道還能去幾回。
張家老太太是個明白人,她問道:“伊一,你國慶節想去哪里?”
話題又被拉了回來,張伊一沉默片晌,有些忐忑地說道:“姥姥,我想去鄧州看看。”
此言一出,小院就是一陣的沉寂。
鄧州!
這是張家的禁忌,平常絕對沒人會提起,誰也沒料到,會在今夜被揭開。
張家兩代五口人,在鄧州鄉下生活了近十年,當年吃的苦受的罪,每一個人都記憶深刻,自從返程回鄉,除了大兒子曾回去過兩趟,張家人便再也沒人踏足過那塊地方,更是不會提與陳家的恩怨情仇。
該來的躲不掉,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了,張老爺子嘆了口氣,心思也是復雜難明。
老太太拉過外孫女的手,心里也有幾分疼惜,張家和陳家的恩怨,說到底,伊一是最無辜的。
雖然說是張家從小把她拉扯大,可伊一終究是老陳家的骨血,她即便想阻攔,可終歸還是說不出口。
張老爺子問道:“跟子瑜商量過了嗎?”
張伊一搖了搖頭,“前幾天我見過陳喬山,已經跟他約好到時一起回去,暫時還沒跟我媽說。”
哪里是暫時沒說,她根本就沒準備親自去說。
張伊一自小跟隨外公外婆的時間要遠勝過在母親身邊,跟兩老顯然更親近,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跟母親開口,思來想去,也只能先告訴外公外婆。
“這怎么行,你從沒單獨出過遠門,而且時間也太倉促了些,這眼看只剩半個月,想準備一下都來不及,我們怎么能放心。”張家老太太很是擔心,這個外孫女從小帶在身邊,親孫女也不過如此,甚者還一度惹得兩個兒媳婦說嘴。
“去,既然跟陳家人約好了,就一定去。”張家老爺子倒是拿定了主意。
欠下的債,終究是要還的。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按老話說的,他們這輩人離天遠離土近。
外孫女也已長大成人,當年欠下陳家的恩情,是到了還回去的時候了,即便她想認祖歸宗,張家也沒有阻攔的道理。
老太太略微猶豫,即將出口的勸阻到底還是忍住了。
陳衛國畢竟是張伊一的親生父親,孩子想回去看看,也很正常,想攔估計也攔不住。
張老爺子突然說道:“伊一,我陪你一起去吧。”
老太太也接口道:“對,我們跟你一起過去。”
張伊一嚇了一跳,陳家在農村,來回一趟三四千里,她早就查過,只能坐火車,單程十七個小時,還得轉車,外公外婆都七十多了,雖說身子還康健,卻也經不起這種折騰,她忙勸道:“姥爺,我都這么大的人了,你們不用擔心,路上很辛苦,我一個人去就行。”
張老爺子搖了搖頭,“伊一,有生之年免不了都是要到陳家走這一趟的,早一天晚一天,總是要去的。”
說到這,老爺子臉上閃過幾絲慚愧,見外孫女眼里透著好奇,他繼續說道:“張家不僅欠衛國一個交待,包括你兩個舅舅,我們一家人,還都欠著陳家的恩情。”
“當年全家被下放到農村,我從小沒干過農活,你外婆更是高門大戶家的小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連個灶臺都搭不起來,你大舅也不頂事,當時多虧了陳家老爺子,不僅沒嫌棄我們,還幫著我們歸置,那些年里,沒少受陳家人恩情……”
說起過往的種種,自是這年月難以想見的,說到一些事,老教授也有些動容。
見孫女臉上有幾分悲戚,張家老太太忙說道:“行了,當著伊一說這些做什么,當年的人情債是我們欠下的,跟伊一沒關系。”
張家老爺子沒再繼續講述當年的舊聞,頓了頓,他半是悵惘半是慚愧地說道:“是該走一趟了,再不去看看,怕是想走也走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