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13章 踩中刺猬

  歷史就像十三歲的小姑娘,經常被人肆意地評說。

  電視機上面,周云深正在侃侃而談著:“很多所謂的通俗歷史作品,無非是把野史或者傳聞中的歷史拿出來用現在的語言組織一遍,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哲學觀跟審美觀。讀者們閱讀這種糟粕,其實是百害而無一利!”

  主持人倒是高興得很,對于他們這種媒體人而言,觀點越激烈越好,越尖銳越能吸引人。

  于是穆原贊同的說道:“的確很多作者的思想比較片面,對很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有失公允。近些年來,有關歷史的內容在文化界全面升溫,什么講三國、品論語、明末清初等等,您認為這種歷史寫作熱是否跟功利有關呢?”

  “當然有關了。當初我們這一批寫歷史的人還不多,胡煒他也算是半個后來者,業界的口碑被很多作品給毀掉了!有的作者寫明史,不過是拿本吳晗的《朱元璋傳》或者現成的《朱棣傳》、《嘉靖傳》做參照,以網絡低俗調侃語、無厘頭幽默來炮制一本又一本書,力圖發家致富。”

  周云深一口氣說完之后,還有點意猶未盡的呷呷嘴,整個人對通俗化寫作的態度一目了然。

  “什么歷史本來可以更好看?正如我們一直說的那樣,歷史需要銘記,如果一心想要討好讀者或以流行文化為風向標,最容易流入低俗,這樣的作品不比地攤文學高貴多少,最終只能讓讀者倒胃。”

  張楚微微皺著眉頭,這周云深充其量也只是個研究者而已,說這種話只是在立牌坊而已,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影響力。

  為什么自己老爸會打個電話專門來讓自己看這次的節目?

  類似批判整個類型的行為早就見多不怪,現在很多作家或者專家之所以被旁人所熟知,依仗的就是批評。

  好在這個問題并沒有困擾他太久,因為在主持人穆原的詢問下,一切都清晰起來。

  “那您覺得現在歷史創作存在這樣的誤區,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本的采訪臺本上面可沒有這個問題,只不過是穆原在隨機發揮,正好接住剛剛的話題。

  周云深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他嘆息了一聲說道:“主要是寫作入門的門檻太低了。現在隨便什么人,以為自己看了本史書之后就覺得能寫歷史了,這簡直就是對歷史的侮辱!或許大家也都知道了,有個所謂的青年作家,學都還沒上完,就想著要來寫歷史,以為歷史的讀者會跟盜墓讀者一樣好忽悠,大錯特錯!”

  “您是在說張楚?”

  穆原狐疑的詢問起來,他心里同時也樂開了花。

  畢竟這已經透露得很明顯了,盜墓目前全世界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而且還是學生!

  之前關于張楚新書要寫歷史的傳聞已經在網上沸沸揚揚的,傳播得非常廣泛。

  他的讀者們當然都是各種支持,只不過在旁人眼中就稍微有些不自量力。

  周云深這種人氣不高的中年人,在話題度上面哪里有張楚高?

  節目做了這么久,穆原總算是來了點精神,這種爆點是多少節目都夢寐以求的。

  哪怕《講訴》比較正經,并不是那些挑事兒的訪談節目,但也需要收視率跟話題來維持節目經費的!

  周云深很爽快的承認,“對,就是他。他一個理科生,大學都還沒畢業,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歷史跟張楚之前寫過的幻想并不一樣,其余作品只要想象力好文筆一般就能寫,但歷史作品要求的是準確,很難想象一個年輕人寫歷史。”

  “現在張楚還沒有正式宣布新書的類型吧?就算他寫歷史,其實我覺得也挺期待的,畢竟人家是高考狀元,北大學子,去年的最佳新人得主。”

  穆原不知道究竟是在幫張楚解釋還是在刺激周云深,他這番話倒是讓電視機的觀眾們知道究竟張楚是誰。

  的確,在人們固有的影響里面,寫歷史的幾乎都是學富五車的專業人士,像張楚這樣的年輕人幾乎不懂歷史。

  周云深繼續開口說道:“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寫歷史,必須清晰的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信口開河,或者把史書上面的東西翻譯成白話文。就像我寫《敦煌》的時候,不僅親自重返敦煌,而且還把相關歷史記載全部都找到,同時也把宋朝的風俗人情、西域各個民族都了如指掌。歷史不能順便書寫,希望張楚能把時間放在學習跟閱讀之上,不要老是想著寫東西。”

  電視機前面的張楚搖了搖頭,這位周老師明明是為了賣書,幾句話里面都不離他的那本《敦煌》。

  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行為可以理解,畢竟誰不說自己的作品好呢!

  但張楚很反感周云深這種夸贊自己貶低別人的做法,尤其這被踩的人名字叫張楚。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你爸打電話回來呢。”楚嵐極其氣憤的說道,“什么時候年紀成了衡量一本書好壞的標準,你的書還沒寫出來呢,他們就知道不行,什么道理!”

  “媽,您別氣。他呀,無非就是想抨擊我來獲得網絡熱度罷了,我偏偏就不如他的意。”

  周云深或許是想踩一踩張楚,只不過這次恐怕踩到了刺猬身上!

  張楚一直都覺得一部感人的歷史作品一定不是炫耀歷史知識的佶屈聱牙的考證專集,也不會是生硬地把古文翻譯為白話的歷史流水賬。

  以史為鑒,如果歷史作品都不能吸引讀者閱讀,那這個詞語又有什么意義呢?

  張楚想要從人性的角度對歷史人物進行有趣的、文學的觀察,把人的歷史分解成鮮活的、極具個性的、充滿魅力的特殊個體來進行描述。

  更何況自己也不是沒有去了解這方面的歷史,他幾乎把明朝的典章、器物、文化、風俗等概念了然于胸,深入到了明朝的歷史情境中去。

  為什么現在歷史類的作品被書店、讀者們束之高閣?

  還不是因為它們晦澀難懂,除了真正的歷史愛好者之外,估計沒人會閱讀這種違背現代消費者閱讀習慣的圖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