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三章 皇宮必須高端大氣上檔次

  從地圖上來看,其實金陵也可以看成是東都了,但是京師就是京師,是不能稱之為東都的,所以東都只能是空置而不設。

  柳八茍的這道折子,可以說也是煞費苦心的結果,因為雖然李軒多次透露遷都金陵城的口風了,但是朝廷里不少人都是反對的,反對的理由亂七八糟,什么樣的都有。

  有的人認為應當遷都武昌、還有的認為應該去長沙或者鄭州,還有的認為應該先緩一緩,等以后直接遷都到咸陽或者京師,當然了,認為應當留守肇慶的也有。

  議論紛紛之際,柳八茍自然是秉承上意,堅定不移的支持李軒定都金陵,不過為了照顧群臣們的意見,他又搞出來了陪都。

  而且偽明只有一個陪都,但是我們大唐直接來三個,就是要比偽明多,就是要比偽明牛!

  李軒看到了這份折子后,在御書房的小早會里,還以開玩笑的語氣道:“這東南西北就差了一個東,以后有機會了,也可以搞得東都嘛!”

  其他人不知道李軒說的東都是什么地方,還以為說的是什么杭州啊、松江之類的地方,但是沒有人知道,當時李軒說的東都,實際上卻是扶桑江戶。

  那那天統一華夏了,海軍也牛逼了,登陸附扶桑列島那是必須的,把什么天皇趕到太平洋喂魚,然后搞個殖民地,建個東都豈不是美滋滋,等幾百年后,后世人也不用空想什么飯啊愛啊,小澤啊瑪莉什么的,想要可以直接上啊!

  造福數百年后的民眾,這樣的自己得是多偉大啊!

  李軒自己都佩服自己偉大和無私!

  遷都一事,雖然說前期的過程有些議論紛紛,但是當柳八茍的折子被李軒批了一個大大的準字后,就是宣告塵埃落地了。

  遷都金陵,以長安、肇慶、京師為陪都,同時把西安改為長安,京師改稱幽州,金陵改稱京師。

  由此,最終確定以金陵為首都,并改稱京師,長安、幽州、肇慶為陪都。

  不過雖然在小朝會上正式確定了這個方案,但是想要遷都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的,尤其是現在江南地區還不算安穩。

  如今第二軍也只是控制了江南部分地區而已,浙江的俞大猷還在活蹦亂跳呢,而安慶府南下的兩萬多明軍也還盤踞著池州等地區。

  就算是想要遷都,那也得是以后的事。

  不過遷都事多,很多都是需要提前準備的,所以李軒是派出了諸多大臣先去京師打前站,別的不說,這皇宮的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啊。

  對于皇宮問題,朝臣們都是建議,直接重新明皇宮,但是李軒直接來了一句:“什么時候能夠修好?要多少錢?”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是把眾多的大臣們問道了,因為大家都不是傻蛋,他們都是很清楚,李軒這句話的背后意思并不是直接問多久和多少錢,而是說,要多久才能修好,才能夠遷都?

  這修皇宮難不成幾萬,幾十萬兩銀子就能夠搞定?如果要幾百萬幾千萬的話,這錢那里來?有這錢,他們都直接充當軍費了,還修什么皇宮啊。

  所以內閣那邊是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依舊以明皇宮為皇宮,皇宮內的大量主體建筑慢慢修繕,有錢就修快一點,沒錢就修慢一點,修他個七八年甚至十幾年。

  此外,皇宮西側的漢王府保存的比較完好,地方也小,預計工程規模不大,加急修繕的話,預計一兩年就能夠完工,可以把漢王府直接納入皇宮的范圍,然后先住在里頭。

  當然了,即便是漢王府也是因為閑置了多年,雖然保存完好,但是加急修繕也是需要時間的,縱然不如明皇宮修起來要十幾二十年的,但是一年半載的還是需要的,所以又是提出建議,先以完好,同時規模龐大,富麗奢華絲毫不下于王府的魏國公府作為皇家別院。

  而李軒去了京師后,先下榻皇家別院,等待皇宮修筑好了之后,在住進皇宮里頭。

  李軒一看,這個方案還算可以!

  這皇宮修不修,其實對于李軒來說都不怎么在乎,那破地方其實他都不愿意去住,但關鍵的是,身為皇帝,總得有一座規模龐大,襯得起他萬古圣君身份的皇宮啊。

  所以,這皇宮還必須得修,而且必須修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奢華高調有內涵!

  但是這修是修,但是李軒卻不愿意現在修啊,窮光蛋一樣的大唐王朝,絕大部分的錢都拿來打仗,哪還有錢修理皇宮啊,所以先住在其他地方是必須的。

  而直接把魏國公府弄來充當皇家別院,那是再好不過了,省錢,而且住起來其實也不會比皇宮差多少。

  所以李軒也是同意了這個方案,而現在這些去金陵打前站的大臣們,是先去處理好各種事務。

  而李軒自己,也是在肇慶這邊開始準備遷都了!

  對于李軒自己來說,遷都最大的問題絕對不是皇宮,那只是個破房子而已,真正的重心是,如果要遷都金陵,那就意味著要把大唐王朝的政治、經濟、工業、軍事重心遷往金陵以及附近地區。

  所以提前需要做的準備是非常多的。

  按照內閣方面的預計,不包含軍方的將士在內,如果要遷都的話,肇慶城內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將會一同遷往。

  包括百官以及官員們的家眷,將士們的家眷。

  同時還有大量的兵工廠下屬的工匠們以及這些工匠們的家眷。

  現在的大唐王朝家大業大,這遷都已經不是和前幾年那樣,能夠說走就走的遷都了。

  遷都一事確定下來,并為此開始準備的時候,江南那邊的前線部隊,也是為了迎接圣駕的即將到來,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整后開始掀起了大規模的攻勢。

  說是大規模,其實應該是多路同時進攻,而每一路的兵力其實都不算多,其中算最多的就是回師池州的第五步兵師了。

  安慶明軍渡江南下,事實上已經截斷了第二軍的補給線,雖然說第二軍上下因為打下了金陵城,擊敗了王以旗所部十萬大軍,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等物資,這補給一時半會的也不缺,但是這補給線總是被人這么掐斷自然是不妥當的。

  所以第二軍需要把這個安慶明軍給殲滅或者是直接趕回長江北岸去。

  而安慶明軍在得知了王以旗戰敗身死,金陵失陷的消息后,根本不用第五步兵師殺到,他們自己就是先一步渡江跑回安慶去了。

  而浙江杭州那邊,也是輕松拿下,因為奔襲杭州的部隊迅速果斷,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杭州城內的官員和少量守軍才剛剛知道王以旗戰敗呢。

  占領杭州后,也就代表著,俞大猷在浙南的部隊陷入了戰屢包圍之中,最后這俞大猷也是夠大膽的,直接以兩萬江南新軍為犧牲品,讓他們拖住第三軍的進攻步伐,然后他自己帶著一萬破賊軍以及兩萬江南新軍,一共三萬人向北逃竄,不過他自然不是傻乎乎的向杭州撤退,更不是去金陵,而是先向西去,擺出了決死奔襲撫州乃至南昌和贛州的姿態。

  把江西的部分大唐守軍給嚇了一跳,但是那里想到人家虛晃一槍,直接找了個空子,在貴池方向得到了明軍水師的接應,并最終渡江成功返回了安慶。

  當然了,這一路的狂逃,加上是不是的還和大唐陸軍打上那么一仗,結果三萬人就是變成了一萬不到。

  五萬大軍,兩萬人被直接放棄當了犧牲品,有將近兩萬人死在逃亡的路上,只剩下一萬人不到逃回了安慶。

  而有意思的是,這逃回安慶的這不到一萬人明軍,清一色的破賊軍哦,至于江南新軍,不好意思,已經是不復存在了。

  逃回安慶的俞大猷雖然損兵折將,狼狽的很,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此戰失敗,錯不在他,而且他也是目前明王朝里,僅有的那么幾個敢和偽唐賊軍打仗的將領了,所以明王朝非但沒有懲處他,反而是委任他為鳳陽總兵,統帥麾下破賊軍以及安慶守軍以及瀘州、鳳陽等府明軍。

  這是一個新設立的總兵職務,和江北總兵一樣。

  自從王以旗戰敗后,金陵城以及江南其他各地的殘余明軍要么死,要么被俘,要么是逃到了江北,最后大多是匯集揚州府一帶,同時江北各地緊急南下,為了組織偽唐賊軍北上的明軍,也是大多匯集在揚州。

  因為揚州匯集了眾多互不統屬的明軍,為了統一領兵,明王朝在此地緊急設立了江北總兵,統帥揚州等地明軍。

  鳳陽總兵和江北總兵,這也是目前明王朝僅有對江南局勢敗壞,所能夠做出的反應了。

  不過這兩個地方的明軍雖然有些雜亂,而且總兵力也不算多,安慶不過三萬余人,揚州不過四萬余人,不過這兩個地方都是戰略重地,加上經過了這么多慘敗后,明軍就算是再傻也知道死守不出了。

  而大唐陸軍想要大規模北上的話,這運河是必須拿下的,

  沒有運河,樞密院的后勤部是絕對不敢保障能夠維持大軍北上的后勤供應安全的。

  這大唐陸軍又不是什么冷兵器部隊,只要有一口吃的拿都能去,大唐陸軍已經是典型的近代軍隊了,這彈藥消耗可是非常大的,沒有可靠的物資運輸渠道,這大軍手里的槍炮可是分分鐘會變成燒火棍的。

  加上剛拿下江南,還需要繼續攻克江南眾多的城池,同時也是需要保持重兵彈壓江南這個財賦重地,免的發生什么意外,當然了,更加重要的是,第二軍和第三軍歷盡月余苦戰,部隊的損失也有些大,彈藥消耗更是龐大無比,急需補充。

  所以,第二軍以及第三軍的攻勢也算是十二月初停了下來!

  而到了這個時候,整個江南已經是處于大唐控制下了!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