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旬的會試之后,整個大唐帝國又是重新恢復了平靜時期,雖然會試之后還有殿試,但是因為殿試基本不會有落選的考生,基本上就是重新排定名次而已,再加上最近幾年大唐王朝對殿試的重視也只是一般。
更多時候,殿試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其實春天的科舉基本上就已經是結束了。
眾多士子里,除了考中會試的考生外,其他人也都是開始做自己的打算了。
有的準備返回家鄉,準備參加明年本省的會試分考,那樣競爭要更小一些,而有的則是準備報考國子監大學或者金陵大學,有的干脆是留在金陵里,然后等待明年的會試。
當然也是免不了對科舉徹底失望,準備回到家鄉當士紳,老老實實的禍害鄉里。
所以會試結束的這一段時期里,國子監大學和金陵大學以及各地的師范學校,也是開始忙碌了起來。
和后世秋季入學不太一樣,因為傳統科舉的存在,所以大唐王朝的大學乃至其他的各所中小學校,招生季都是在春季。
各小學以及中學招生工作,大多是春節后就是開始了,而預科學校以及師范、大學,則是在二月下旬,也就是會試結束以后。
不過春天剛好是春耕時期,所以各學校會在剛開學不久之后,就是放春假。
因為農忙的存在,各地的小學基本都會有農忙假期,不過根據氣候的不同,時間也不統一,比如說南方省份,尤其是兩廣地區是可以種植兩季稻的,而且他們的雨季來臨的早,春耕時間也早,所以春假也是比較早,同時到了夏天的時候,還會有夏假,等到了秋天的時候也和其他地方一樣有秋假。
而其他地方的時候,基本都是種植一季稻、小麥的,因此在放假也是和嶺南不太一樣。
基本上,各地的學校的假期都是因地制宜,沒有統一的說法。
但是春假和秋假,基本上都有,只是時間不統一而已。
為什么要給學生們放假?很簡單,各地學校的學生,都是本地的青少年,而這些學生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出身富豪之家,他們大多還是普通百姓,頂多就是小地主家庭,他們在忙農的時候是需要回家幫忙的。
平日里,他們可以去學校上學讀書,但是到了農忙季節的時候,他們這些青少年如果不回家幫忙的話,會讓各自家庭的農活受到影響。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大唐皇家理工學院以及幼軍營,他們從來就沒有各種假期。
大唐理工學院就不說了,這玩意根本就不是純粹的學校,而更像是一所官方綜合研究所,里頭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官身的,說白了,里頭的學生一個個都是官員了,當官了還放假?在大唐王朝可沒這么好的事。
大唐王朝和傳統王朝一樣,官員們除了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會有幾天的短暫假期外,其他時候都是得上班,想要請長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除非你不想干了。
官員們想要回家一趟,其實很困難,要不然也不會有宦游這個詞匯出現了。
當官十幾年,一次都沒回過老家那是很常見的事。
一般回老家了,大體上就三種情況:丁憂、致仕、罷免。
對于官員而言,除了年老致仕外,另外兩種可都不是好事。
而幼軍營那邊的話,因為里頭的學生都是孤兒,連家都沒有,也就別說什么農忙了,而實際上,這些幼軍營里的學生進入了幼軍營后,基本上和農活沒什么聯系了。
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學習,訓練!
這些從小就進入幼軍營的孤兒們,他們每一天都是在學習和訓練中度過,其中學習成績優越的天才們就會不斷的跳級,最后一路升入皇家理工學院。
但是這些天才們總是少數,而大多數的人,最后都是從軍或者從政。
他們在幼軍營的時候,就已經是根據個人的素質以及愛好等進行分班培養了,理科班的往往最后進入皇家理工學院,軍事班的會進入御學堂,文學班的會直接從政。
這些從小啥也不干,就只知道學習和訓練的幼軍營學生,說實話他們連農活都不會干了,你還給他們放什么農忙假期啊!
但是這種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卻是李軒心目中這個時代最為頂尖的人才!
其他外面渠道培養出來的人才,哪怕是國子監、御學堂什么出來的學生,這些人依舊是帶有了太多這個時代的痕跡,想要改都改不過來。
但是幼軍營里的學生們,他們是孤兒,而且基本上都是十歲以前就被招收進來,他們的世界觀還沒有徹底成型,而且幼軍營的教育是封閉性的,所有的教育制度,說實話李軒都是照搬后世的,和外頭的學校截然不同。
所以幼軍營里出來的學生,在學識方面是要遠遠超過外面的普通人的。
哪怕他們的水平放在后世,大多也就是小學生的水平,但是一個小學生水平的現代人和土著能一樣嗎?
不一樣!
區別大了去!
今年會試結束之后,各地的幼軍營也是迎來了新的一輪畢業潮以及入學朝。
眾多招募的孤兒們,在經過了去年的前期或長或短的簡單培訓后,今年將會正式入讀各地幼軍營的一年級,而眾多六年級學生,則是今年正式畢業,他們有的將會進入皇家理工學院,有的會進入御學堂,有的會從政。
說起來,他們和普通人比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用經過武學堂的入學考試就能夠從軍,要知道御學堂的每一個學生,基本都是現役軍官。
而從政的話也不用參加科舉,直接就能夠從政,當然了,他們的品級一般都比較低,大部分都是八品以下。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人帝國的科學、軍事、政治里依舊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是帶來了極大的一影響力。
尤其是科學這一項上,幼軍營出身的學生,基本上占據了皇家理工學院數百名師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沒辦法,因為這個世界上,目前只有幼軍營這邊有著完善的,相當于后世一到六年級的教育,而其他地方雖然名義上有什么小學、中學、預科甚至大學了,但是說實話,即便是國子監和金陵大學的理科水平,其實也還比不上幼軍營的六年制教育。
甚至在軍事上也是如此,人家幼軍營軍事班的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軍事,從小到大都是學習怎么打仗,這到了御學堂后,又經過三年的完整學習,這從小到大,人家就專門學習怎么打仗,和其他半路出家,都快二十歲了才跑去報考武學堂,最后進入軍界的軍官們完全不同!
怎么不一樣呢?
普通軍官,他除了軍人的身份外,他以前估計還是個讀書人,然后對于其他的生活技能啊什么的多少都知道一些,甚至有可能很精通。
但是幼軍營出身的軍官!
他們除了打仗什么都不會!
幼軍營的特殊教育制度,造就了特殊的幼軍營學生群體,然后對幾乎整個大唐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也是李軒一直以來所希望看到的。
如果沒有幼軍營的學生,就沒有皇家理工學院,那么就沒有各種各樣的發明,李軒記憶里的眾多東西就不可能在這個時代復制出來,軍隊也是得不到榴彈炮,燧發槍,蒸汽機什么的更是沒影的事。
不過幼軍營學生早些年,主要是集中在科學研究領域,其他人,尤其是朝堂上的其他官員們對他們沒什么感覺,但是最近兩年,幼軍營的學生們開始進入軍政兩屆后,卻是逐步引起了其他官員們的注意。
政界里都還好,文官實在太多,而且幼軍營里的學生加起來也就那么幾百個,大多還是低級官員,影響不算大。
但是在軍界,幼軍營學生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大了!
這從近衛軍的情況就可以看的出來,目前幼軍營的學生在御學堂畢業后,大多數都是會進入近衛軍服役,少部分才是進入陸軍服役,而海軍那邊,則是只有少數幼軍營的學生。
這樣也就導致了近衛軍里的軍官,幼軍營出身的越來越多,然后暫居了大部分的職務。
從近衛軍的參謀長、副參謀長之類的高級職務,再各團團長、副團長、參謀、營長、隊長這些中高級職務,幼軍營的學生已經是占據了半數還多!
這可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近衛軍這邊是這樣,同時近衛軍的規模小,職位有限,所以現在也是開始有部分的幼軍營出身的軍官進入陸軍和海軍服役,而這,引起了不少軍官們的忌憚。
這倒不是說怕他們結合起來造成什么叛亂風險之類的,而是因為這些人威脅到了他們的位置。
這些幼軍營出身的軍官,從小到大學的就是打仗,除了打仗他們別的也不會,雖然說軍事是需要天分的,但是學了這么多年出來,哪怕是按部就班的指揮打仗,那干起來都不會太差。
更關鍵的是,這些人還年輕,大唐陸軍和海軍的軍官年齡本來就夠年輕的了,很多都是二十多三十多,超過四十的并不多。
但是這些幼軍營的學生們,現在大的也就二十出頭,小的甚至只有十五六歲而已!
然而更重要的是……
這些幼軍營出身的軍官們,幾乎清一色的校官!
沒錯,但凡是幼軍營出身的軍官,進入現役后,通通都是少校起步!
為啥,因為他們都是先進入御學堂,然后從御學堂畢業后進入現役,而御學堂的學生畢業后都會被授予少校軍銜。
設想一下,一群特殊群體出身,而且還很年輕,人數還不算少的校官,當他們成長起來后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針對這個情況,雷萬中將首先上折子,談及幼軍營軍官問題,而后就連一向來都不敢參與其他事務,害怕功高震主,引來殺身之禍的郝柏年都是專門寫了一封折子給李軒,同樣是說道了幼軍營軍官這個問題。
兩位軍方大佬冒著政治風險,上折子,雖然都是密折,沒有公開,但是這也是說明事情的嚴重性。
一時間,就連李軒自己,都是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幼軍營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