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要把錢祧里拉下臺,實際上不僅僅是錢祧里,現在的每一個值班大臣后面都是一堆人虎視眈眈著,想要把他們干掉然后自己上位。
沒辦法,這么多大臣都想要自己上位,那些地方上的布政使什么的想要當巡撫,巡撫想要殺回京畿,擔任一部侍郎,右侍郎想要成為左侍郎,左侍郎想要成為尚書,而普通部門的尚書想要成為吏部、稅部、商部這樣的權重部門的尚書,或者是去督察院,翰林院擔任一把手,所為的不外乎就是想要最后進入御書房,成為值班大臣,位極人臣。
而目前大唐王朝里雖然說已經是有了致仕的年限,規定了正三品以下,致仕年齡為六十歲,正三品以上致仕年齡為六十五歲。
但是這個致仕年齡限制,目前來說作用并不大,因為大唐王朝的高層,整體年齡都不大,以柳八茍,王文華,錢夢久他們為代表的最早期的開國功臣,如今也不過五十多歲而已。
而錢祧里,其年齡還要更小一些,今年連五十歲都還不到,準確的來說,錢祧里今年才四十五歲。
如果真按照六十五歲的年齡致仕的話,還還得二十年以后呢。
但是錢祧里可能在值班大臣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年嗎?
不可能的事!
錢祧里已經是當了足足六年的值班大臣了,如果再當二十年,那就是二十六年!
如此漫長的時間,別說是錢祧里了,就算是柳八茍這樣擁有開國、擁護、從龍等幾乎是大唐第一功臣的人,也不可能在值班大臣這個位置上坐穩二十六年之久!
高層人員是不可能一直都是這么些人的,當時間久了,甭管是因為能力不足還是為了保持正常的人員輪換,李軒都會對人員進行變動的。
最近幾年,他基本上保持著持續更新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臣的節奏。
在這個過程里,白云奇、王文華、錢夢久這三位最早期的從龍之臣都是陸續從高位里退了下來,他們退出一線政壇后,李軒也是沒有虧待他們,白云奇被安排到大唐西洋公司擔任董事,并且還給了他不少股份,錢夢久則是不愿意繼續從政,也不愿意到國營企業里發揮余熱。
這人也算是經歷過人生巔峰的了,所以退出政壇后,就是回到了興泉府老家養老,回到老家后開辦了一個私立學校,滿足早年想要當塾師的愿望。
更新換代的不僅僅是文官,軍方的將領同樣如此!
軍方系統里的方東全以及黃學仁等一票黃竹山時期的老將領們,除了還剩下陳屠夫這么一根獨苗苗外,其他的已經是全部退出了現役。
而實際上,早在統一之前,方東全他們就已經是退居二線了,在樞密院里廝混了幾年后,趁著帝國收復遼東以及高麗半島,徹底完成統一之后,李軒在宣平八年冬,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封賞功臣儀式。
在宣平八年的封賞儀式上,李軒一口氣新封了五個公爵、二十六個侯爵,五十七名伯爵,此外還有三百多名子爵,六百多名男爵。
加上原有的封出去的貴族,這也就使得了讓帝國擁有貴族爵位的人突破了千人。
只不過,這超過千人的貴族里,絕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減等世襲的爵位,而男爵因為已經是最低等,所以更是沒有辦法承襲爵位了。
也就是說,數十年過去后,帝國的貴族數量肯定是會一下子減少好幾百個的。
到最后,貴族的整體數量,應當是會維持在五百人左右。
至于說真正世襲罔替的貴族爵位,到目前為止,李軒只封賞出去了十五個!
而且目前來說,大唐王朝封出去的世襲罔替,也和傳統的世襲罔替不太一樣,因為世襲的爵位并不是一直保留原有的爵位,而是采取了減等世襲到男爵后不削爵,一直保留男爵爵位,與國同休!
這,是李軒親自定下的世襲罔替的新定義!
因此一個公爵被封賜世襲罔替,其子孫后代并不是說一直能夠承襲公爵爵位,而是減等承襲到男爵后,能夠一直承襲男爵爵位。
當然了,開國功臣總是會有優待的!
世襲罔替只保留男爵爵位,但是李軒自然也是不可能讓少數真正的功臣,兩三代人之后就泯然眾人了,人家拼死拼活跟著你造反,為的不就是榮華富貴嘛,更何況,這些貴族大部分也都是軍事貴族,而李軒也是需要在國內維持軍事貴族的地位,進而維持帝國軍事力量的強盛。
因此,還有一部分人是獲得了兩代或三代后再減等承襲的特別優待!
比如郝柏年就是獲得了這種優待,作為帝國軍功幾乎最大的將領,他在宣平八年正式獲得陸軍上將軍銜,成為了帝國第一個上將,但是獲得這個軍銜之后,他就是立即申請退出現役了。
沒辦法,誰讓他功高震主,不想死翹翹,想要享受榮華富貴的話,在統一戰爭結束之后肯定得夾著尾巴做人啊。
而李軒為了政治影響考慮,自然是不會批準他的退役申請的,只不過想要帶兵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剛好那個時候李軒準備晉升的上將也不止他一個,所以隨后李軒擴大了樞密院,設立樞密院副使,而副使的人數沒有明確規定。
郝柏年以及后面陸續晉升的野戰軍的陸軍上將,比如李春景他們,都是成為了樞密院副使,然后回到了金陵城享福!
至于在外頭打仗的那些辛苦事,就不用麻煩這些軍方大佬了,下頭有著一大票等著建功立業的新晉少將、中將們呢。
作為回歸金陵,放下兵權的補償,郝柏年、李春景等幾個人是成為了帝國公爵,然后還獲得了三代后減等世襲,世襲罔替這兩大優待!
統一戰爭里,以方東全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土匪出現的將領陸續推出一線。
而以郝柏年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就是涌現出來,并在貴州、兩廣戰役期間迅速崛起,并成為帝國陸軍核心將領的這一批開國功臣,也是在統一戰爭之后陸續推出了一線,把位置讓給了統一戰爭中后期期間陸續崛起的新生代將領們。
相對來說,軍方的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
這里頭固然是有著李軒對軍隊的掌控力度非常強悍,但是也有著華夏的傳統有關!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典故可是每一個開國將領都知道的,很多將領在統一戰爭后期,就已經是為后路開始做打算了。
人家郝柏年在率領第三軍拿下河北、攻克幽州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上書請求退居二線了。
等到統一戰爭之后,面對李軒調他回金陵城擔任樞密院副使的圣旨,他非但沒有被這種明顯的明升職務,實際剝奪軍權的行為而感到反感,反而是慶幸自己保住了小命,更保住了自己未來的前途以及家族的榮耀。
他可不像和方東全那樣,因為想要死抓著權力不放,最后是被一腳踢出了現役。
郝柏年這是以退為進,放棄了軍權回到金陵城,但還是樞密院副使,現役陸軍上將啊,以后有什么大戰了,他這樣的大佬肯定是還能再一次領軍出征的。
怎么也比退出現役好啊!
人家郝柏年今年才三十幾歲呢,還年輕著,可不想就這么回家養老,更不想因為功高震主被一刀咔嚓了。
郝柏年是聰明人,其他人也不傻!
所以統一戰爭結束之后,李軒對軍隊的高層進行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一大票戰功顯赫,在野戰部隊里生無可生,都是被李軒召回了金陵城,部分安排為樞密院副使,而部分則是安排到樞密院各部任職。
宣平八年后,陸軍樞密院以及海軍統帥部的各部規格進一步提升,各部部長為上將銜,這個上將軍銜剛好可以用來安排這些人。
軍方的新老交替很順利,而且老將們雖然退居二線,但是依舊活躍在軍界,影響力依舊不小。
但是文臣這邊的新老交替就是沒有這么順利了。
相對于武將而言有著鳥盡弓藏的傳統因素所影響,文臣這邊卻是沒有太多的這一類的影響,相反,很多文臣們都是覺得,這天下統一之后,才是他們發揮才華的時候。
統一戰爭時期,大唐王朝的文臣們,和諸多開國階段的文官們一樣,都是屬于邊緣角色,是不怎么受重視的。
但是國內統一之后,這統一天下就是變成了治理天下了,這個時候,文官的作用也就大大體現了出來。
不少文官們都是等著天下統一之后發揮才華,博取榮華富貴呢,怎么甘心在剛統一呢,就是退居二線了。
但是這只是文官們的想法,而李軒的想法卻是不一樣。
李軒認為,在早期的開國階段,文官階層的質量實在是不咋地,以柳八茍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就崛起的文官們,其水品是真的不怎么樣,早期的時候還能夠跟上,但是到了后期,他們的能力已經是無法滿足治理天下的需求了。
畢竟治理一億五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和治理一個土匪窩還是區別很大的。
所以,這兩天,李軒一直都是想要完成文官之間的新老交替!
但是,雖然李軒是這么做的,但是李軒的做法卻是比較穩,他并不希望早期的文臣一股腦都是被趕下臺了,那樣不僅僅會讓老臣子寒心,更加重要的是政治影響太大,容易造成各種李軒所不希望看見的動蕩。
如今帝國剛統一不過兩年,正是需要修生養息,大力發展的時候,可沒有多少精力放在政治斗爭上面來,所以李軒必須控制事態。
錢祧里這事,就是他特意控制的一個結果!
下頭的人早就對錢祧里不滿了,拆分稅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們想要把錢祧里拉下馬的一個前奏,但是很多文臣們到現在估計都是沒有能夠理解李軒的一些政治理念。
什么政治理念?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