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唐帝國搞出了棱堡后,并且是在海外領地以及邊地里表現出來了巨大的戰術防御能力后,大唐帝國就是對棱堡保持了極大的熱情,幾乎是在所有需求的地方開始修建棱堡。
在內陸繁華區域,又或者是戰略價值極大的區域,大唐帝國就是修建大而全的棱堡。
比如說在金陵城里新修筑的皇宮,她不僅僅是一個皇宮,除開內部的宏偉建筑外,它的外部宮墻的防御體系設計,就是一個典型的棱堡防御體系,因此皇宮其實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棱堡,只不過外表上看起來宏偉狀況,讓人忽略了它的軍事防御性能而已。
又比如在江陰,陸軍也是在這修筑了一個沿江炮臺,這炮臺同樣也是一座棱堡。
然后是吳淞港要塞,吳淞港不僅僅是海軍基地,同樣也是一座龐大無比的軍事要塞,中心是一座大型棱堡,而周邊是六做小型的凌波,常年有至少上萬名陸軍以及數千名海軍陸戰隊駐防。
再配合炮臺上的上百門大口徑火炮,讓此地成為了江南地區的第一要塞,該炮臺上的大口徑火炮足以徹底封鎖進入黃浦江的航道,同時能夠一定程度上封鎖長江入海口,之所以只能是部分封鎖長江入海口,那是因為長江入海口太寬,而目前的火炮有效射程,哪怕是大口徑的加農炮,有效射程其實也沒有多少。
雖然說抬高仰角,可以獲得更大的射程,但是最大射程在實戰中沒有任何的意思,必須是有效射程才能夠擊中敵人。
如果說最大射程的話,哪怕是目前大唐帝國的陸海兩軍使用最多,也是最頻繁的五斤加農炮,其最大射程也能夠達到三千米左右。
但這個最大射程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最大射程的情況,炮彈會飛到那里去,那真的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標準情況下,陸軍方面對五斤野戰炮的使用,其有效射程是規定為四百五十米,這個距離基本上是有效射程的極限了,而實戰中,陸軍方面在使用五斤野戰炮的時候,往往是拉近到四百米左右的距離才開火。
此外還有裝備數量同樣眾多,僅次于五斤火炮的九斤火炮,這種火炮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三千五百米,但是有效射程也不過五百五十米左右,實戰使用的時候,陸軍方面往往是會拉近到五百米內的距離開火。
至于海軍那邊的艦載加農炮,雖然使用的艦炮炮管其實和陸軍的野戰炮一樣,但是他們的實戰有效射程更近一些。
海軍在實戰的時候,甭管是九斤艦炮的還是十四斤以上的重型艦炮,都是會在五百米以內才開火,而實際上,想要取得比較可觀的有效命中和殺傷,這個距離往往還是需要拉倒三百米以內。
在海軍參謀部的那些參謀們的設想里,大唐帝國海軍的作戰方式,尤其是和敵軍艦隊決戰的時候,應當是集中所有能夠集中的戰列艦,大型巡洋艦,然后組成一條或者多條的戰列線,組成戰列線的戰艦成一一條線,首尾相連跟隨前進。
通過機動,搶占T字頭,然后用側舷火力消滅對方,而側舷火力的開火距離,就是在三百米左右。
雖然說海軍的艦炮在實際戰斗中,開火的距離會比較近,這是受到了戰艦在海面上顛簸的影響,假如把艦炮搬到陸地上,有了穩定的設計平臺后,命中率會有所提高,進而拉高有效射程。
但是參考陸軍那邊,其最大的有效射程其實也高不到那里去,在大約五百米的標準上,頂多能夠提高一兩百米而已,是不可能達到最大射程的。
為此,海軍那邊為了提高海防火炮的命中率以及有效射程,想了很多辦法,不僅僅是海軍,實際上帝國整個國防工業上下都是為了提高火炮的射程而努力。
并且提出了很多的方案!
有的人想要提高火炮的精度,采用更加精密的造炮工藝,來提高火炮的精度。
也有人想著通過改進瞄準方式,來提高精度。
也有人想著,干脆搞圣天子提過的線膛炮!
但是很可惜,不管是提高造炮工藝還是搞線膛炮又或者是改進瞄準方式等等,這些都是受到了基礎科學的印象,對材料以及加工的工藝要求太高,目前來說,這個問題暫時是無解的。
至少皇家理工學院那邊就是表示,以目前的工業技術能力而言,火炮的性能已經是差不多達到極限了,很難有所大規模的改進。
對此,軍方雖然不甘心,但也只能是接受。
火炮的有效射程不足,這也就讓海防火炮難以封鎖比較寬闊的江面!
吳淞港炮臺,并不足以徹底封鎖長江的入海口,所以大唐帝國才是會在長江下游的其他地方也是陸續建設炮臺,除了規模宏大的江陰炮臺外。
長江兩岸的松江、蘇州、揚州、常州、鎮江五府都是建設了眾多炮臺,至于金陵城就更不用說了。
包圍著金陵城,有大大小小的堡壘目前有十二座,其中五座是江防炮臺,另外的七座則是城防炮臺,而在金陵城的對岸的江浦,還搞了個‘軍營要塞’,這個軍營要塞,其實一開始只是個近衛軍的軍營,駐扎在金陵城的長江對岸,以控衛金陵城。
后來根據這個軍營不斷的修筑防御工事,雖然干脆是又搞了這個大型的炮臺,由此,以往的這個純粹的軍營,就是變成了一個擁有駐扎部隊,江防炮臺,城防要塞等功能的標準大型要塞。
大唐帝國修建眾多的沿江炮臺,也是一種無奈,火炮性能不夠,只能是用數量來湊了,修建炮臺的時候,往往是南北兩岸同時修筑,利用兩岸的火炮來同時封鎖長江,要不然的話,只有一面的炮臺,很難徹底封鎖長江。
在國內的繁華地區,尤其是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黃河運河流域修筑大量的堡壘等設施,這些算得上是以防萬一,更多時候,這些堡壘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兵營,造成這樣的結果,那是因為軍方如今是喜歡把軍營堡壘化。
而在邊地以及海外領地,堡壘的修筑和應用,就是顯得更加的專業了。
基本上海外領地的堡壘,其實規模都不大,但是去實用性卻是更強,除了軍事用途外,還兼顧城市功能,同時建設成本也更低,因為很多海外領地的堡壘,都是直接征用當地的土著,隨便給一口吃的就行,反正大唐帝國這么多年來,在海外修筑各類基礎設施的時候,就沒有過給當地的蠻夷土著發工錢的情況,甚至就連蠻夷土著們所食用的糧食,往往也是就地征收,畢竟大唐帝國總不能千里迢迢的從國內運輸糧食過去不是。
大唐帝國,從來只有從海外領地運輸糧食回國的,從沒有從國內往海外領地大規模運輸糧食的先例。
因為大唐帝國命令禁制糧食出口!
修筑堡壘的建筑材料也是當地搜集,頂多就是用一些國內運送過去的水泥而已。
所以在海外領地修筑堡壘,其實比在國內修要更低,最大的成本可能就是子彈錢了!
不過在邊地修筑堡壘,就是要麻煩的多,在中原腹地修筑這些堡壘,因為沒有什么工期限制,也不急需,往往都是軍方自己動員民兵或者部隊自己干,反正一天干一天,這幾年下來往往也就干成了,基本都是自食其力。
然而在邊地,因為軍事上的迫切需求,需要快速完工,同時在邊地,其實也很難讓當地的蠻夷修城,比如在河套戰役期間,當地的韃靼人自然是不會跑去給大唐帝國修筑城堡的,就算是想要動用強行手段,人家也是會跑的。
當材料和人力都需要中原腹地支援的時候,成本上往往是比較高的。
黑龍江這邊的修筑城堡,海軍也是參考了陸軍在河套地區的經驗,同時也是參考了海軍以往在海外領地的行動,所以是做了兩手準備。
一方面是準備效仿在海外領地的辦法,征召利用當地的蠻夷,以做到低成本甚至無成本修筑。
另外一方面的話,則是為了預防萬一,在無法征召大量蠻夷土著的情況下,動用前期移民乃至軍隊自身來修筑。
而現在看來,當邱曉得知奴兒干城以及周邊的十多里范圍內,所有的蠻夷土著都是跑了個精光的時候,他就是知道,這想要征召土著修城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只能是靠自己動手!
四千多移民的青壯陸續下船后,就是根據他們之前編成的民兵編制開始修城,最先開始修的是簡單的城墻設施。
雖然說如今槍炮發展迅速,傳統的城墻在大唐陸軍的大炮面前,基本上是沒有什么作用了,但是完善的城防體系,尤其是棱堡這種新型的防御體系,對于現時代的槍炮防御效果還是挺不錯的,所以城墻是第一時間修起來了。
不過修城、安頓移民這些事,是輪不到邱曉操心了,這事自然是有移民屯墾司的應俊志負責。
天才一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