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章了,不容易,撒花慶賀一下!)
數日間,與大白結伴同游,將長安城內外名勝逛了個遍。
一路行來,所遇文人墨客亦是不少。他們甚至還與這些文人騷客切磋了一番詩詞歌賦,縱論了番強國富民之策。
一時間,岑青與白正之名,在長安文人騷客之間,名噪一時。
書畫雙絕岑,臨風玉樹白子貞。
說的正是和大白,大白自言姓白名正字子貞。
當然,沒有剽竊那些千古名家的詩詞,否則的話,估計他就不是‘書畫雙絕’,面是‘詩畫雙絕’了。
想想,把《將進酒》這樣的千古名篇唱出來,得震撼多少人?
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估計那位坐鎮中央的老李,明天都得派人把他請入宮中,好好喝上一杯,交流交流。
當然,若是老李還有這等精力的話。
如今宮城內,已傳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說是老李病重,后宮之間,以及諸皇子之間的氣氛,皆有些怪異。
又有小道消息稱,宮中鬧鬼,秦叔寶將軍與尉遲將軍,這些天都守在老李的寢宮外,給老李當門神呢!
據說鬼神遇到這兩位沙場老將,也得退避三舍。
不少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甚至將這兩位將軍的畫相,掛到自家門前,讓這兩位將軍給他們當門神,每日焚想祈禱,讓人啼笑皆非。
大白聽到老李病重的消息,便和說:“師弟,從人皆言這位陛下愛民如子,是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圣君,不若我去給他看看?”
大白的醫術,自非凡俗之人可比,若她出手,自然可以輕易將老李從鬼門關拉回來。但這不是打亂了人家的部署嘛!
而且,身處西游之中,在旁邊見證一下這等大事也就罷了,胡亂參與,那可不是什么明智之舉。
雖然早就有想過,在某個時刻參與一下,但那只是為了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他并不想以這樣的方式參與進去。
于是,他搖起頭來,正色道:“師姐稍安,我等皆非凡人,若胡亂參與凡人之事,難免有擾亂天道運行之險。需知,那位乃是人間帝君,統御萬民,一言一行,皆影響甚大。”
頓了下,又道:“若那位命該如此,師姐若出手替其逆天改命,天庭又怎能輕饒我等?若他命不該絕,定然有人能救他脫險。我覺得,那位圣君還命不該絕,定能逢兇化吉。”
大白聽到這般說,便只得息了這個想法。
確實,人間帝王,一言一行皆影響甚大。救一下普通凡人,于天道而言,影響不大。但一國之主,這影響可就大了。
既然不想輕易涉足此事,那她自然不能給找麻煩。
又幾日,忽有小道消息傳,圣帝駕崩,宮中哭聲一片。
然而,諸皇子還來不及有何異動,次日一早,那位圣君不僅清醒了過來,且還頒布了一道旨意:傳天下僧眾,云集長安,于化生寺開壇講法,舉辦水陸道場。
聽到這個消息,全城百姓盡皆歡呼‘天佑圣帝’不止!
大白問:“這便是師弟所言之大事?”
微笑道:“經我推算,此次水陸大會,可是能出一個了不得的大人物呢!屆時,菩薩亦會到場。只是不知菩薩幾時會到。”
大白秀眉微蹙,曲指掐算,但卻毫無頭緒,暗忖:難道師弟的衍算之法,已超出我那般多了么?
自是難知大白心中所思,見她真個掐指推算,不由暗笑。
不幾日,坊間便有‘江流兒為父報仇’之事流傳開來。
而后這位江流兒被老李選為大法師,將于下個月,即九月初三這日,登壇講法,弘揚善事,超度亡魂。
時光匆匆,十數日光景,一晃而過。
這段時間,天下僧眾聞旨而動,紛紛齊集長安城,朝中有臣工于化生寺鑄造高壇,以及佛事諸物。
又有朝臣從僧眾中選出有道僧眾一千兩百眾,于化生寺講法。
這日,和大白拒絕了一些才子墨客之邀,聯袂前往化生寺聽經聞法。不想于半路,見那位圣君于早朝之后,攜眾朝臣上寺進香。
那光景,當真皇威赫赫。
護駕軍千隊,扶輿將兩行。
百官環佩分前后,五衛旌旗列兩旁。
所過處,百姓分立兩邊,齊齊跪地,山呼萬歲。
龍輦里,彩鳳扇兒飛,金玉連環響。煙舞霧騰繞,瑞靄齊飄揚。
滾龍袍,珠玉冠,其貌堂堂,威嚴莊重。
和大白身隨眾甲士之后,朝化生寺而去。
當那位圣君去進香之時,和大白也來到寺外,只是在隔著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化生寺上空,佛光沖霄,普照四方。
所有魑魅魍魎,皆不敢靠近分毫。
和大白身為妖,對這佛光自然也是不喜。
尋常民眾于這佛光普照之中,只覺神思清明,通體舒泰。但對和大白而言,這佛光卻是天下至毒之物,可侵蝕他們的妖力。
不過對付這佛光,倒也并非沒有辦法。
其一,他們身上皆有功德金光,大白身上的功德金光不多,但抵擋一陣,倒也無甚問題。其二,他們還可以收縮妖力,將其封印,雖如此一來,于佛光普照之下,依然有所不適,但也不至于受損。
其三,便是身上的鎮魔將軍印了。此印乃天庭所授神物,以神光包裹住身體,便可輕易抵御這佛光。
甚至還可憑借這神印,洗去一身妖氣。本身他身上的妖氣便不濃郁,再借此神印一滌,早已微不可查。
借鎮魔將軍印的神光,裹住他們的身子,往化生寺走去。
近前處,見甲士林立,挎刀持戟,左右巡游,以陛下于寺內進香為由,阻擋前來觀禮之百姓,進香之香客,唯僧眾得以入內。
但這些甲士,只能阻擋一下凡人,對和大白而言,皆同虛設。
二人施了個法,便輕而易舉的走了進去。
進得寺來,便見幛幡飄舞,寶蓋飛輝,高僧羅列,詠誦真經。
和大白只覺得腦袋嗡嗡,如蚊蠅繞于耳畔,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