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十七節 沒想到吧?這個逼我不裝

  兌換還是不兌換?這是個問題。

  書法是基礎。是傳統文化的基礎。

  秦淮習帖十年,專于趙孟頫體,趙孟頫體,其章法不激不厲,筆法蘊藉沉穩,結字平正秀麗,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字體。

  雖然秦淮的書法水平不算拔尖,但硬拉出來也能溜溜。

  不過,秦淮自然是能不獻丑就不獻丑,如果真要出風頭,那一個宗師點的代價也太貴了一點!

  秦淮沉吟了片刻,隨即兩片眉皺起,故作難為情:

  “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秦某人專注于雕刻,書法這一項,真是短板,我要上去拿筆,恐怕都是這樣拿。”

  秦淮笑著在須老先生面前比了一個十分滑稽的捉刀動作。同時不經意把手指展示出來。

  須老先生看了看秦淮的手指,突然皺眉。

  “秦老弟這手指怎么青紫色?”

  “前些日日以繼夜的雕刻,忘記休息,當時停刀的時候,手指都麻了。現在拿刀手都疼。”

  秦淮捻了捻手指,回憶起那一幕,隱隱約約都有些心悸。

  須老先生揮了揮手:“那秦老弟還是別留墨寶了,先欠著,欠著行罷?”

  “真不好意思,須老先生八十大壽,我卻……”

  秦淮心里美滋滋,臉上卻是演出一副抱歉的神色。

  須老先生連連擺手,他連孫女在他八十大壽上畫神龜都能笑呵呵一帶而過。

  秦淮因為手指有礙,不能獻墨寶,又有什么關心系呢?

  須老先生不再提讓秦淮留下墨寶的事情。

  見狀,秦淮嘴角微微勾起狡黠的笑意。

  呵呵呵……真以為他會硬著頭皮花一個宗師點兌換書法技藝?宗師點多么珍貴,難道為了出一個小小的風頭,就會動用宗師點?

  不存在的。

  十個宗師九個騙,誰還沒點演技呢。

  坐在這個位置悠閑的看表演多安逸?何必跟小輩們摻和?

  秦某人生性低調,不喜歡出風頭。

  就像剛才的玉枕穴,他也是低調的說了一句,然后把全部戲份交給閻老先生,沒有引起萬眾矚目。

  能讓秦淮主動跳出來裝逼打臉的事情……暫時還沒有。

  他拉過站在一旁面帶失落的題字青年,低聲說道:“你們別緊張,商量著題一首龜雖壽就行了。”

  受了秦淮的指點,青年喜出望外的拍了拍后腦勺,如夢初醒。

  對啊!

  龜雖壽!

  怎么剛才沒想到呢?!

  “謝謝前輩。”

  青年連連道謝,他們剛才被突變的畫風攪亂了心緒,哪能在短時間內想到龜雖壽這篇名詩?

  秦老先生的提醒,恰到好處。

  “去罷去罷,加油。”

  “好,謝謝前輩,我先過去”。

  被秦淮傳了功力的青年昂頭挺胸回到書法隊伍中,跟隊友小聲商量。

  “所以是沒有人能想到應對措施上來題字了?”

  須寅清呶了呶嘴,覺得百無聊賴,用手肘撞了撞林櫟。

  剛才林櫟為了保證玉枕的實用性,而不惜蒙冤的舉動,倒是令她對林櫟多出了幾絲興趣。

她就喜歡與眾不同、靈魂有趣的朋友  ——有趣的人是水做的骨肉,庸俗守舊的人是泥做的骨肉。她見了有趣的人便清爽,見了庸俗守舊的人便覺濁臭逼人。

  見林楓不為所動,繼續說道:

  “年輕人當中,也就你有點意思了。”

  聞言,林櫟冷漠是抬了抬眼睛,瞥了須寅清一眼,不想搭理。

  尬聊……

  完美尬聊。

  “唉,跟你聊天真無趣。”

  見林櫟一直木頭般的杵在原地,魂不守舍,心事重重的模樣,須寅清干巴巴的嘆了一口氣,美麗的眼睛四處亂轉,十分不安分。

  “嗯,他們竟然想到怎么題詩了?”

  須寅清詫異的挑了挑秀眉,這才一轉眼,幾分鐘都不到,幾位青年就想到了辦法?

  沒這么快才對。

  剛才的局面如此嚴峻,他們應該嚇懵了吧?

  在須寅清驚詫的目光中,

  書法隊隊長已經和兩位隊員商量好了。

  隊長向前夸一步,中鋒起筆,當蘸滿墨汁的筆毫接觸到宣紙,輕輕摁下,手腕的力度透出,同時將鋒芒藏起,手腕橫拖,雖然只是神字的那‘點’,但起手、藏鋒、運勢,結尾一應俱全,而且行筆不慌不忙,深得修身養性精髓,看得人賞心悅目。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各有形態的十六字分為兩豎,章法顧盼生姿,點與線藕斷絲連,遙相呼應,煞是有趣。

  看到這句話,眾人都恍然大悟,原來是名篇龜雖壽!

  龜雖壽配上千年兲戲水圖,倒是一個不錯的應對。

  甚至可以說很巧妙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另一位青年接過墨筆,沒有蘸墨,而是直接趁著氣勢,往下疾書,雖然有枯筆分叉,但自得一種意趣。

  一群老先生連連點頭,這小娃娃不錯,寫字氣勢很足,心胸開闊,豁達活潑。

  最后一位青年拿筆點濃墨,墨汁還在筆毫上凝聚欲滴,就開始橫捺點挑,這位年輕人喜歡寫濕筆,也有一番別致的韻味。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詩罷。

  落筆。

  三位青年退后兩步,同水墨畫那一隊青年共同抬起畫幅,展示給老先生和廳內賓客看。

  一幅水墨畫,一首題詩,六位青年才俊聯袂合作,帶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

  老先生們看得很開心,什么龜王八啊,吉不吉利啊,其實都不重要,鬧就鬧唄。

  而且他們并不是一定要后輩們身懷精湛的技藝,唯一希望的就是后輩們不要忘本,努力繼承老祖宗的優秀文化。

  在老先生們眼里,東方蘊藉之美,仍為他物難可比擬。

  ——曾經,我們是地球上對美最有發言權的人啊。

  如今,我們身在東方,卻遠離東方……

  這不得不說是在場老先生們一生的痛。

  而現在,老先生們看到后輩兢兢業業的在傳承著傳統文化,嘴角忍不住揚起欣慰的笑意。

  東方,還是那個東方,只是可能回來得有點晚罷?

  PS:謝謝大家支持!謝謝取個名字好難QAQ的盟主飄紅,這是自雪梨入行以來,(其實還是萌新)所收獲的第一個盟主,尤其感謝!謝謝,謝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