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76章 勝利在望

  這一次,不僅所有工程師全部在場,甚至連官方也派了人下來。

  而珠港澳工程總設計師孟設計,也神色嚴肅地來了現場。

  在這樣的情境下,林總工也慎之又慎地再三強調:“我們都知道,這幾年來我們究竟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我們為的是什么?為的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

  在缺乏已有技術支持,且他國經驗無法照搬的情況下,他們成功地走到了現在。

  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自主技術研究與實施,多少技術工人的汗水與心血,支撐著他們一路向前。

  這條路,自走上來開始,便已無退路。

  “林總工,你說的我都理解……”有一名官方工作人員心中忐忑,仍然有些遲疑:“可是國際上,最后一節沉管的安裝和融通,在傳統技術下……至少也需要八到十個月……”

  他看了眼孟設計和陸子安,僵硬地道:“可我們這個工程……只用一天……”

  這樣,真的行嗎?

  “這位領導,我需要向您匯報的是,我們的無人沉放對接系統,已經全面實現了無線應用。”林總工甚至不愿意在這種愚蠢的問題是浪費時間,輕描淡寫地翻出本小冊子遞過去:“您如果好奇,可以詳細地了解一下。”

  “另外,國外的案例,其實有許多數據,已經無法再給我們提供借鑒了。”蘇總工右手撐在桌上,左手輕輕一叩:“我們的這座橋,可以說是“集大成者”的首例。”

  所有人抬起頭看他,目光充滿了欣喜和驕傲。

  “我們采用了當前世界上最好的高性能環氧鋼筋、不銹鋼筋、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合理的結構、工廠化制造等,集目前國內國際最好的耐久性技術,來保證港珠澳大橋達到120年的使用標準,這在華夏也是絕無僅有的。”

  如果說初期他們還有借鑒國外案例的想法,那么,當真正接手這個工程,并將所有技術全部了解透徹、徹底吃透以后,目前他們已經創新出了四百多項新技術,連申請專利都得各種排隊……

  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科研創新可謂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題中之義。

  說句不客氣的,國外目前的技術,很多已經落后于他們了。

  這種情況,他們還需要去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成功嗎?

  “不,我們不需要。”

  林總工挺胸抬頭,站得筆直:“我們擁有最團結的團隊,有著最新、最嚴謹的專業技術,甚至,我們已經制定了比國際更為嚴苛的驗收標準,我們的目標是?”

  臺下,所有人已經握緊雙拳,與有榮焉,在這一刻齊聲大呼:“120年!”

  不是八十年,也不是一百年。

  他們的目標是120年!

  帶著這般情緒,所有人直到最后一節沉管運到泊系區域,都依然平靜不下來。

  一個個步驟,干凈利索。

  每個細節都監測到位。

  無人水下對接,靠的是彼此的默契與儀器的精細。

  “所有人,各就各位!”陸子安目光盯緊屏幕,聲音果斷而冷靜:“開始!”

  按照他們在會議室進行的一樣,每個人分工明確,一個個動作快速而精準。

  這一次的對接,比預想中的更加順利。

  迎流面積增大?他們采用的是更大的拖力和技巧,全面克服海流影響。

  沉管太長,仿似加長版的“航母”在拖航中的姿態更加難以控制?管節系泊的每一次帶纜都要經受流速、流向的影響,且走錨的危險陡增?在數次成功拖移的經驗下,這都不是事。

  而他們新研究出的深水無人沉放對接測控系統,則實現了世界上首次無線應用,成為此次浮運安裝的創新和亮點。

  伴隨著陸子安和蘇林兩位總工的一道道專業的命令,最后一節沉管終于對接成功。

  “偏移度為……0.2毫米。”

  雖然及不上精準度最強的,但也已經比他們原本計算的要精準不少。

  對于這個結果,大家都表示,已經很滿意很滿足了。

  只是,陸子安還是有些憂心忡忡。

  這節沉管的高低差有些大,對接達到這個精準度,確實已經是很不容易。

  更改是不大現實,但是不改的話……

  他仔細計算了一下數據,有些擔憂地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后最終接頭的精準度,給我們的余地就不多了……”

  聽了他的話,蘇總工也有些擔心,但還是搖搖頭:“沒關系的,車到山前必有路,下個月才合龍呢,不急。”

  他沒有說的是,目前的這個數據,真的是已經非常難得了。

  留給他們的余地,陸顧問覺得不多,但其實,如果按照計算后的數據來看,只要最終接頭的高低差控制在15mm以內,順利止水,整個海底隧道工程,就已經很成功了。

  只是,他心里也清楚,陸顧問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他也沒勁陸子安,只是手一揚:“走,我請大家好好搓一頓!”

  在這條件下,他也只能承諾這種不癢不痛的獎勵了。

  他們都在慶祝,陸子安卻把自己關了起來,決定對合龍進行一次更加精細的分析。

  畢竟,是收尾了呢!

  不想虎頭蛇尾,他希望,盡他自己最大的努力,交出一份最完美的答卷。

  在陸子安埋頭苦苦研究的同時,其他工程段也陸續傳來了好消息。

  人工島的建設,已經基本完工。

  橋梁架設,有了眾多技術人員的加入,精準度監測得更加準確而輕松,工程速度自然加快。

  而原本認為速度會減慢的水流湍急的海域,因為最近天氣晴朗,并無海浪臺風,工期竟比預想中的還要快了許多。

  一連串的好消息,讓眾人臉上的笑意掩都掩飾不住。

  “感覺勝利在望啊!”

  “嘿,感覺再過陣子就能回去看我兒子啦!我兒子又胖了一圈,你瞅瞅,這小胳膊小腿兒,哎喲……”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喜的笑容。

  去年的春節,他們都沒有回去。

  但是今年,他們覺得應該能夠趕得上。

  隨著其他工程段的陸續完工,海底隧道工程段最終接頭的安裝也迫在眉睫。

  到最后,陸子安甚至連續做了幾個通宵,將每個細節都分派到位。

  他們一同擇定了一個最好的天氣,來完成海底隧道工程的合龍。

  列隊的所有人,都是一副近乎出征般的神情肅穆,心里既期待,又緊張。

  與其他沉管管節不同,最終接頭構件采用“三明治”鋼殼混凝土結構。

  整體呈楔形,高11.4米,底板長9.6米,重達6000噸。

  這樣一個“大家伙”入水后還要受洋流、浮力等影響,姿態會發生變化。

  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第二次機會。

  合龍,必須一次成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