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投其所好

  一這一日,李隆基下得朝來。

  有氣無力的在武德殿發呆。

  以往這個時候,李隆基通常是佳人在側,梨園的樂師歡歌悅舞,以祝賀盛唐詩篇。

  但現在李隆基卻一個人在發呆,神色有些木然。

  周邊伺候的宮女太監見到這種情況,無不小心翼翼的。

  他們都知道最近這位大唐皇帝有些喜怒無常,這個時候惹怒到他,絕不會有好果子吃。

  也只有高力士一人能夠在一旁陪伴著……

  但即便是高力士,也不敢隨意出聲,只是在一旁靜靜的陪著,眼中露著一抹擔憂。

  這時殿外有一太監沖著高力士招了招手。

  高力士不動聲色的走了出去,原來是裴旻的私信到了。

  裴旻是李隆基少有許可的幾位能夠以書信直達天聽的人物,高力士自不敢有半點怠慢。

  “陛下!這是裴國公寄來的信……”

  李隆基回了回神,聽到“裴國公”三個字,空洞的眼神露出了一些神采,伸手接過了密信,撕開了印泥,看了一眼足足四頁的數,表情有些訝異。

  認真的看了個開頭,發現寫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先是介紹一下自己的病情,謝他不遠千里的安排京中御醫往河西為他治傷,唧唧歪歪,啰里啰嗦的寫了一大推。

  然后又介紹了河西這里的情況,總之事無巨細,不管大事小事都寫了上去。

  李隆基非但不覺得啰嗦,反而看的津津有味。

  裴旻能夠深得李隆基歡心,亦不是沒有道理的。

  官場學問,投其所好。

  裴旻對于李隆基這個皇帝不說了如指掌,但是對于他的愛好習慣,還是知之甚詳。

  李隆基在感情這方面很細膩,將一個人視為自己人,心底也希望對方也將自己視為自己人。

  就如梨園里的一眾樂曲好手,在梨園里,李隆基很反感叫他“陛下”,對于叫他陛下的人,往往不假以辭色,反而對于那些敢叫他“崖公”的人非常器重。

  崖公,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男老鴇。

  但是李隆基在梨園就愛這個稱呼……

  正是因為他喜歡音樂,真心希望在梨園這一畝三分地,樂伶們不要將他視為皇帝來看,而是一個喜歡音樂的藝術狂人。

  裴旻要是在信中畢恭畢敬的,反而讓李隆基覺得生分。

  這也是投其所好的一種方式。

  李隆基一張一張的看,看到最后,裴旻在最后帶著幾分不好意思的說著,申請補充兵源這一事情,突然放聲笑了起來,笑得極為暢快。

  高力士在一旁一臉訝異,自從武婕妤給打入冷宮之后,自己這位主子就沒有露出這種笑臉了。

  將信往桌上一丟,李隆基用力的伸了一個懶腰對著高力士道:“靜遠這啰里啰嗦的東扯西扯說了那么一大推,真正有價值的也就是最后幾句。總結一下,就是河西兵源不足,讓朕補上!就這點事情,說了這么一大堆,你說,好不好笑。”

  高力士極會說話,此時道:“老奴覺得國公八成是有些念著陛下了,他此去河西事出突然。原本只是想去見薛都督最后一面,卻不想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以至于招呼也未能好好打一個。現在國公在河西為陛下效力,而河西局面復雜,連他那般厲害的人物都難免受傷,再見也不知是何年何月。”

  “是啊!”李隆基嘆了口氣道:“朕也有些想他了……靜遠此次走的實在太倉促,他這些年先是洮州,后又為了河西九曲地與吐蕃博弈,緊接著是隴右與天災對抗,一直也沒有好好歇息。本想著趁著這個諸國來賀,天下太平之際,讓他在長安休息休息,好好享受享受。順便促成他與玉真的美事,免得一個姑娘家,不是對著神像就是研究危險的黑火藥……卻不想西北變故來的如此之快。”

  “看了靜遠這信,朕才知道,河西的情況是何等的不堪!七個都督,涼州都督紙上談兵,累的邊境失守,萬余將士喪命。瓜州都督干脆就是由賊匪養起來的,是賊首的親弟弟,西州都督德高無能,伊州都督越權,沙州都督貪財,還有一個都督平庸,唯有肅州都督可以大用……是朕用人失當。”

  高力士立刻為李隆基辯解道:“河西萬里之遙,陛下遠在長安,又哪里知道的如此清楚?怎么能說是您的錯?”

  李隆基頗為自戀,也認可這個說法,道:“話是如此說不假,但留著他們,終究是禍害。好在靜遠察覺的早,快刀斬亂麻,掃平了河西之亂。朕真的想不到,有人大膽至此,吃空餉,這個朕也略知一二。只要不過分,朕也不去計較這些,水至清無魚,這個道理,朕焉能不明白?”

  “但這個沙州都督實在可恨,八千兵額的玉門軍,實際人數竟然只有五千兩百余人,他一人吃了近乎三千人的軍餉,貪婪至此,實在可惡。闖營門而死,實在太便宜他了……”

  頓了頓,李隆基問道:“朝廷的預備兵額還有多少?”

  高力士略微沉吟了片刻,道:“應該不多了,萬余上下吧。”

  李隆基登時有些頭疼了,他當然記得先前不久張守珪也向申請補充兵源,但是府兵制到了現在已經是徹底崩壞,而募兵制也要考慮國家的生計,不能無度的招募,導致地方人口流失,無壯丁耕作。

  這些年朝廷在各處展開募兵,邊境原來的府兵兵士,都換成了長征健兒,邊防實力大漲。

  但任何高明的制度,都有一個底線,過激失當。

  以目前的情況分析,朝廷不易再開新一論的招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整恢復。

  剩余這萬人是朝廷手中最后的一點兵源。

  幾乎沒有多少猶豫的,李隆基道:“就給靜遠吧,遼東渤海國那邊終究是小打小鬧,實在不行,從幽州調撥一軍過去協助即可。靜遠那里才是真不容易,他的對手可不是渤海國這種舉國之力,不過幾萬兵馬的國家。不論是突騎施、拂菻國都是能拿出十萬以上兵力的大國,至于大食國更是在三十萬開外,不容忽視。”

  李隆基幾乎想也沒想,就拍板釘釘了。

  至于原因是真如他所說,還是別的什么,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