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個月,李隆基夜不安寢,食不知味。
固然有梨園的存在,李隆基煩悶的心情,得到了舒緩,但夜晚孤枕難眠卻不是梨園能夠緩解的。
這后宮也并非沒有美人,相反各類嬪妃眾多。
只是李隆基之前受到楊婕妤不顧廉恥的侍奉,讓李隆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歡愉。
這一下失去了枕邊人,李隆基的寂寞可想而知。
作為一個風流天子,身旁卻沒有貼心的妃子,李隆基當真渾身難受,心底深處,甚至多次動了去找楊婕妤的念頭。
只是楊婕妤的作風太過放蕩,行為又過于歹毒。
即便心底沒有什么貞操觀念的李隆基,理性上也覺得膈應的慌。
面對李隆基這種情況,高力士也大感心痛。
他日夜侍奉于李隆基左右,發現近日李隆基的臉色有些異樣,心底實在擔憂,忍不住建言道:“陛下,我大唐人口萬萬,還尋不到一個賢良淑德,能夠合陛下心意的娘娘?不如將此事交給老奴,老奴讓手下專門負責采選之事,四處尋找秀女,為陛下解憂。”
李隆基眼睛一亮,手指了指道:“還是高將軍懂我,這樣,朕就設立一官職為花鳥使,四散天下,替朝廷選擇秀女……”他頓了一頓,覺得這樣太過直接了,有損自己的威名,眼珠子一轉,說道:“就說朕是為太子和諸王選妃,讓天下人配合。此事也無須過于聲張,對朝廷影響不好。”
高力士自然明白,躬身下去了。
高力士親自安排麾下宦官為花鳥使,四散天下,為李隆基尋找美女,充實后宮。
李隆基自身并未有禍害天下的意思,只是站在自己這個天下之主的身份考慮,覺得為自己找一個貼心的妃子是圣寵恩德,天下人理應盡臣民的責任予以配合。
但是他完全忽略了自己這個天下之君一句話的份量是何等之重。
身為皇帝,他的一舉一動都會為世人揣摩猜測。
王鉷憑什么成為當紅辣子雞的?
真才實學?
王鉷卻有真才實學,但遠不足以令得李隆基對之推心置腹。
就在王鉷向李隆基獻上楊婕妤的那一刻起,才是王鉷真正的崛起的時候。
誰要是向李隆基獻上對他口味的佳人,將會成為第二個王鉷。
雖然王鉷是一個前車之鑒,但是在利益,在豐厚的前程面前,敢于冒險的人比比皆是。
李隆基的本意,很快就給曲解了。
花鳥使懷揣著皇帝親筆書寫的詔書,肆意橫行,無所顧忌,隨便出入人家,家里的女眷不得回避,鬧得生離死別、呼天喊地。
不只是那些云英未嫁的良家子,就算是有丈夫兒女的美艷夫人,也在選擇之列。
花鳥使強行押著相貌出眾的婦人,令她們與自己的丈夫兒女分離。
通過這樣的途徑選入宮中的女子,十個也不過就有一個能輪到李隆基的侍寢,其余就是宮中的使女而已。
這種采選對于天下百姓人家來說無異于一場災難,而且這災難隨時可能降臨,因為花鳥使的采選并沒有規定時間,他們隨時可能出現,看上誰家的女子就不會放過。
也不知有百姓受難,官宦名門一樣遭受此劫。
但官宦名門相比無助的百姓,有著一定的反抗能力,郭全就因為選中了太常少卿盧崇道的兒媳,意圖將之選入宮中,受到了驅趕。
郭全的本意是要錢消災,但是盧崇道氣憤不過,就是不給郭全這個閹豎錢財。
郭全氣急敗壞之下直接告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郭全自然不會說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囂張跋扈。
只是委屈的說著盧家父子是多么的不配合。
“陛下,盧家父子實在是欺人太甚。小的跟他們說情道理,說姑娘是入宮侍奉陛下,這是天大的恩寵,是盧家的福分。哪里想到盧家父子全不在意,說‘這種可笑的福分,我們盧家受之不起。我盧崇道絕不厚顏攀這門親’,他說著就將小的趕出了府邸。”
李隆基用人唯親,自然相信身旁的親信太監,怒極之下,又下了一道圣旨。
“官民之家如果隱匿其女,不應征選,即處死刑。”
這圣旨一下,一個個的花鳥使更是手握尚方寶劍,掌控生殺大權。
郭全為了泄憤,硬生生的將盧崇道父子打死,強行將盧家媳婦搶入宮中。
洛陽汝水!
祖詠雙目通紅,將手中杯酒灑落水中,憤然的棄之于地。
反身走入船塢,取過紙筆,奮筆疾書:
夫差日淫放,舉國求妃嬪。
自謂得王寵,代間無美人。
碧羅象天閣,坐輦乘芳春。
宮女數千騎,常游江水濱。
年深玉顏老,時薄花妝新。
拭淚下金殿,嬌多不顧身。
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塵。
一首詩,道盡了心底的不快。
這首詩表面是說昔年吳王夫差,荒淫無道,而宮中數千宮女,生活凄慘。
此時此刻而作,用意顯然。
明顯是以吳王夫差而隱喻李隆基這種強搶女子入宮的行徑,以詩文發出心底的憤慨。
祖詠是開元十二年的狀元,進士及第,因得張說器重,而在朝堂任職。
張說倒臺之后,祖詠也受到了清算,心灰意冷之下,遷居到汝水河畔以垂釣為生。
在長安的時候,祖詠與盧崇道相交莫逆。
最近一段時日,祖詠聽得花鳥使的所作所為,以是義憤填膺,又得知自己的好友為此喪命,怒急之下,直接寫了一首嘲諷李隆基的詩句。
百姓的抱怨,士林的暗諷。
李隆基并無意攪得天下動蕩,但是皇帝就是這樣,往往一個決定,就能攪的天下動蕩。
而且因為廟堂之上,大多人都是報喜不報憂,李隆基就算是錯的如此離譜,也沒有多少人敢站出來說實話了。
因為花鳥使都是宦官,宦官的頭頭是高力士。
在唐王朝連太子見到高力士都要恭恭敬敬的叫“高翁”,誰敢跟高力士叫板?
高力士并非奸佞,但為了李隆基,干了佞臣之事。
李隆基也無心攪得天下動蕩,毫無疑問因為他自己的私利私欲,弄得天下民怨沸騰,百姓叫苦不迭。
個別頗有姿色的女子,為了不進宮,甚至自毀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