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八四章 黃河滔滔

  楊慶有錢有糧最有前途。

  李自成有錢缺糧但軍隊實力仍舊是最強,至少不比目前楊慶弱,后者軍隊的確戰斗力強,但別忘了李自成有三十萬同樣能打的,至少在楊慶完成各軍整編后還不能說軍事上超過李自成。

  但清軍重點是西線。

  因為只有從西線南下才能和金聲桓結成同盟,后者在襄陽坐擁二十萬大軍,在李自成北撤后,實質控制著襄陽和整個南陽盆地。但問題是向北不是他的地盤,多鐸率領十萬清軍南下,目標就是越過黃河向南進攻直到與金聲桓合流。

  東線柏永馥,西線金聲桓。

  這兩個小軍閥是多爾袞最主要的爭取對象,一旦他爭取到金聲桓,甚至就連漢中的那幾個家伙都會成為他潛在盟友。畢竟唐通,白廣恩,馬科這些明朝舊將在李自成手下混得都不怎么樣,但因為當初的投降又不敢投明朝,相反他們的家人卻都在多爾袞的控制區。到時候一招攬再封個公侯之類爵位,他們從漢中東出接著北上返回北直隸也罷,留在河南當鎮將也罷都好說。

  話說多爾袞很清醒,他知道目前三國爭雄中他其實是最弱的。

  畢竟他在朝鮮這樣搞的效果明顯。

  那些剃發易服的朝鮮人再上戰場后戰斗力明顯上升,畢竟對面的不會區分他們,對于朝鮮國王的士兵來說砍了敵軍人頭就行,真假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他們自己都造假,這樣剃發易服的朝鮮人為了保命只能英勇戰斗。

  如果在北直隸這么搞……

  但這樣會激起江南士紳的敵視啊!

  總之,多爾袞對這個問題正處于糾結當中。

  還有官員鼓吹漢民八旗制。

  也就是恢復成奴隸制,把那些地主士紳統統編入漢軍旗,而那些原本的佃戶統統變成各地地主的包衣,然后展開一場我是包衣我光榮的思想宣傳,讓那些佃戶把給他們當包衣視為天經地義。說白了這些家伙嫌只剝削佃戶的糧食太不爽利,干脆把佃戶變成他們的農奴,就像當年跟著蒙古人時候一樣,這樣他們就不必欺男霸女了,都是自己的包衣,看上誰家姑娘直接上就行。

  至于圣賢之道……

  那個不就是怎么解釋嘛!連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都能解釋出來的他們最會的就是這個,甚至已經有文官在給多爾袞編老祖宗了,比如說編到哪個上古華夏君主身上,干這個同樣是他們最拿手的。通古斯野人怎嗎了?通古斯野人也是可以變成古代圣主明君后裔的,反正文人一張嘴,還不是他們隨便說隨便寫,然后這樣寫個幾百年,把那些真的統統燒掉篡改掉,假的也就成真的了。

  對于這個問題多爾袞同樣在猶豫。

  主要是這樣的話,老百姓的反抗會很激烈,萬一搞成崇禎一樣流寇蜂起就麻煩了。

  軍閥們對他的歡迎就不用說了。

  異族們更是歡呼雀躍。

  不說八旗神軍這樣一下子變成主子的,就是那些蒙古盟友們同樣也在歡呼他們終于可以再次踏上中原的土地,享受這里那些沒有羊膻味的干干凈凈女人,不必再忍受一輩子不洗澡的惡臭了。

  多爾袞的確沒錢沒糧。

  但他有盟友啊。

  他想擊敗楊慶和李自成就必須依賴這個優勢,盡量把潛在的盟友全拉過來,最后變成牛鬼蛇神的大聯盟來對抗這兩個敵人,否則真要打,他是真沒多少希望。

  八萬八旗軍如何統治幾百幾千萬漢人?

  多找漢奸唄!

  同樣楊慶要避免多爾袞與金聲桓合流,避免自己上游再次面對沿漢江順流而下的進攻,也必須阻擋住多鐸的大軍南下,鄭州這座原本不值一提的小城,此刻成了大明最重要防線。

  孟津那里不用管。

  那里是袁宗第的五萬順軍在防守。

  他還有一座堅固的洛陽城。

  對于那邊不需要擔心,李自成同樣必須保住黃河,因為這條運輸線關系到他在關中的未來,沒有江南的糧食補給,至少在地瓜大規模推廣完成前,單憑關中的農業是無法養活他的軍隊的。現在第一批運輸糧食的漕船已經開始從淮安啟程,準備搶在冬季到來前把至少一百萬石糧食送到洛陽的倉庫,然后從那里經陸路運輸到關中。

  順軍不但得幫明軍守住黃河,而且還要在最短時間內擊敗南下清軍,確保這批糧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全部通過這段黃河。

  再晚黃河就封凍了。

  楊慶可不會從陸路給他運糧。

  這也是多鐸急于南下,而不是等待黃河封凍的最有利時機再南下的原因,他們要阻止李自成獲得糧食,沒有這批糧食,李自成是很難挺過這個冬天的。

  為此李自成還派出了劉芳亮和劉宗敏南北兩路進攻澤潞,直指躲到那里的姜瓖和晉商商團。

  后者也和他不共戴天了。

  被仇恨燒得都兩眼血紅的劉宗敏,在山西展開瘋狂殺戮,晉商各大家族全部遭到血洗,九族沒跑的幾乎無一幸免,范家除了范永斗和幾個男丁帶著商團逃往潞安,其他在鄉的九族統統被劉宗敏點了天燈。可憐八大皇商還沒享受過一天咱大清的盛世就被滅族,雖然這樣說有點夸張,畢竟這種商人在很多地方都有分支,但他們在老家的一切都蕩然無存,包括沒來得及撤走的財富,這些統統落入李自成手中。

  血洗晉商的收獲,也讓李自成的財富再一次暴漲,之前因為要利用晉商搞貿易,所以李自成對這些家伙的摧殘有限,但如今撕破臉后就干脆洗得干干凈凈了。

  至于以后的貿易……

  他有陜西商人呢!

  晉商和陜商不是一家,陜西商人才是絲綢古道的主力,晉商主要向咱大清和蒙古草原貿易,但李自成現在和他們都成仇敵了,雙方還繼續貿易個屁。多爾袞也不需要貿易,得到北直隸的他,除了糧食以外,其他原本從關內購買的都可以直接獲得,比如遵化還有大明工部在北方的最大冶鐵基地呢!

  事實上多爾袞拋棄了晉商,他和李自成可以說達成默契的太行山為界就是把晉商丟給李自成。

  這些家伙已經沒用了。

  既然沒用了,他們的死活關多爾袞屁事,最多看在范永斗這些人還帶著商團為大清作戰,給他們封一些官職而已,但晉商的時代基本上算是結束了,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他們的數百年輝煌徹底落幕。

  “統制,參謀部戰報!”

  第一軍副將吳志葵拿著剛剛送到的戰報走過來遞給方國安。

  吳志葵是蘇松水師將領,原本歷史上和夏允彝抗清,而且和黃蜚合兵救江陰,但兵敗被俘緊接著和黃蜚一起被押到江陰勸降,兩人都沒勸,最終被清軍所殺。不過這一次他是北上迎駕的,返回后作為迎駕軍將領在南京接受整編。

  “東線打完了!”

  方國安看著戰報說道:“第四軍沂河大捷,炮斃巴哈納,殲敵近萬,騎兵軍和第五軍攻克東平,接下來該看咱們了!”

  “稟統制,建奴開始渡河!”

  一名軍官在他們面前下馬說道。

  “走,迎戰!”

  方國安收起戰報說道。

  從他沒錢開工資,那些官員都依然在歡呼盛世就可以看出了,為了供應入關的八旗和蒙古軍,各地士紳親自帶著家奴挨家挨戶逼老百姓給咱大清出愛國捐。敢于反抗的不用清軍動手他們自己就收拾了,甚至前幾天一個叫孫之獬的,還在北京城內鼓吹剃發易服以示效忠大清的決心……

  據說攝政王頗為贊同。

  鄭州。

  “這如何可守?”

  第一軍統制方國安無語地看著他面前這座狹小的土城,沒包磚的城墻上多處坍塌,看著就像被大炮直接轟開的……

  他在北京什么也沒得到,李自成的銀子早都運到西安了,糧食帶著南下作戰了,順天一帶別說糧食,連人都被帶走了。其他各地士紳都被夾得沒多少錢,就算有點也藏著不肯拿出來了,多爾袞在北京連給官員發工資都沒錢糧,他正在和盈朝的眾正們一起研究是不是印鈔票湊合一下。

  但他是最受歡迎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

  這個時代的鄭州,只是一座附屬于開封的小州,還沒東平大呢,城墻周長只有九里多點,而且還不是包磚的,原本戰略上毫無意義,但開封被毀后這里就變戰略重鎮。實際上開封當年扒開的口子,直到今年開春前才被李自成組織人力終于堵死,原本歷史上更是到韃清順治四年才堵死,但開封城不復存在,開封連同向南大片區域依舊一片澤國。

  而且楊慶敵人太多。

  這個喪心病狂的家伙就跟瘋狗一樣四處樹敵。

  而多爾袞沒錢也沒糧。

  這樣一來清軍南下也就不可能走柳園口了。

  那里至今一片爛泥塘。

  要么走花園口過鄭州,要么走孟津過洛陽,剩下就是避開開封向東南綿延的黃泛區,直接沿運河南下向徐州或者斜插歸德。

  當然,不是最受老百姓歡迎。

  他是最受士紳,軍閥,異族等等等這些牛鬼蛇神們歡迎的。

  那是真歡迎他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