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09章 無恥之尤

  很多人讀到唐朝歷史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以為,唐朝在同時期的世界,是所向無敵的。但實際上,是這樣嗎?

  在為《大唐群俠傳》做策劃的時候,李牧曾經讀過很多關于唐朝的歷史資料。其中有一段介紹了阿拉伯帝隊擊敗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的大部分地區的事情。這件事讓李牧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在看似無敵的唐朝時期,唐朝在世界上也不是真正無敵的。

  隨后,他搜集了很多資料,基本上了解了唐朝時期,世界的主要格局。

  唐朝時期,地球上自東向西依次雄踞著唐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當時阿拉伯帝國叫做“大食”,拜占庭帝國叫做“拂菻”。

  貞觀十六年,當李世民對高句麗起心動念的時候,阿拉伯帝國覆滅了古老的波斯帝國,擴張的觸角延伸到了中亞地區,也就是西突厥的所在,此時西突厥已勢微,中亞剛剛進入大唐的勢力范圍。

  上元元年,李治自封天皇,封武則天為天后。唐朝進入疆域最廣大時期,而就在這一年,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將原屬波斯帝國的整個呼羅珊地區征服,并且越過烏滸水侵入布哈拉。而布哈拉正屬大唐安西都護府管轄,阿拉伯人首次侵入大唐,但雙方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沖突。

  神龍元年,中宗復辟,此后十年,阿拉伯帝隊征服了中亞河中地區。

  開元二十二年,李隆基開始求仙問藥,任用李林甫為相。同年,大唐在與阿拉伯帝國的較量中明顯處于下風。在中亞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帝隊擊敗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中亞的大部分地區拱手送人。

  阿拉伯帝隊兵鋒直指唐安西都護府的直轄區域。

  至此,阿拉伯帝國完成版圖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壯舉,橫向對比已經超越了逐步衰弱的大唐。

  安史之亂后,大唐進入衰敗期。吐蕃崛起,代替大唐成為西域的統治者。此后半個多世紀,吐蕃與阿拉伯人在中亞地區形成尖銳對立。而此時吐蕃能與強盛的阿拉伯帝國對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阿拉伯帝國內部出現矛盾,無暇顧及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的中亞地區,吐蕃才勉強維持了對峙的局面。

  到了唐朝末年,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也分崩離析,拜占庭帝國,也就是羅馬帝國,取代了阿拉伯帝國,成為有一個橫跨亞非歐的世界霸主。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牧知道這些信息。這些信息,構成了他的眼界。如同后世的東西方,現如今的世界,也分為東西方。初唐到中唐,東西方可以理解為是大唐與阿拉伯帝國,中唐以后的東西方,則可以理解為是大唐及吐蕃等國家,和逐漸衰弱的阿拉伯帝國與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相隔萬里,此時實力未顯,倒是不用費心思。但是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已成勢不可擋之勢。大唐如果搞定了西突厥,徹底打通了絲綢之路,勢力延伸到中亞,很快就會面臨來自阿拉伯帝國的威脅。

  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不再出現高仙芝數十萬軍隊覆滅的事情,此時就該好好地想一想了。

  如果能團結中亞以東的國家、民族,把他們統一納入到大唐的體系中,成為大唐的盟友。那么,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畢竟這是有文化基礎在的,吐蕃、突厥,或者說波斯,他們都傾慕大唐文化,把崛起的大食人視為野蠻入侵者。如果大唐能在短時間內,以絕對實力,奠定東方老大哥的地位,那么這些圍繞在大唐周邊的國家,將會成為‘衛星國’,把阿拉伯帝國的軍隊隔絕在大唐邊境之外。

  這樣的思想,李牧不敢跟任何人說。因為對于隨著李世民征戰半生,打下中原的這些文臣武將來說。他們的潛意識會覺得,如果有機會,為何不把這些國家都滅掉,打下一個偌大的疆土之后,即便面對著大食的軍隊,也必可戰而勝之。

  李牧沒法解釋這些事情,難道他要說,不要妄想了,后世的兩場世界大戰已經證明了,一個國家想要統治世界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妄圖統治全世界是想瞎了心。

  他也不能說,人家大食人,是同民族同信仰,而大唐若是滅了吐蕃、突厥、波斯這些國家,必然會遭受內憂外患的局面,到時候更加應付不來。

  所以想要實現目標,他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按照自己制定的路線,一步一步的去做。距離成功還很遙遠,但萬幸的是時間還有很多。也許等他死了,阿拉伯帝國的軍隊也不會兵臨城下。畢竟如果按照原來的歷史,也是武則天快掛了的時候,才發生的事情。

  武則天八十來歲才掛,李牧可沒信心自己能活到九十,就算能活到,也肯定是個糊涂的糟老頭子了。

  獨孤九不在衙署,李牧也就沒有多待,留了個紙條在他桌上,便原路返回了。這小子最近的行蹤越來越詭異,經常找不到人。偶爾見面,也是行色匆匆,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李牧原本打算,還有三天就走了,有些事兒得交代他一下,但是仔細想想,好像也沒啥可交代的。無非就是讓他看管好府里,別讓宵小之徒鉆了空子。

  可是如今的侯府,前后左右各有二十名錦衣衛守著。每個人的手里,都有一把連弩。這樣的‘火力’之下,就算三千兵馬強攻,也未必能攻得下來。更不要說什么江湖高手了。若是敢像之前容嬤嬤那樣侵入,一輪齊射就成篩子了。

  安全方面,李牧倒是不擔心的。

  他擔心的是孩子,尤其是還沒名字的女兒。所以,臨走之前,給女兒起個名字,便成了頭等大事。

  “巧巧,你說起個啥名字好?”白巧巧看看他,道:“你是孩子的爹,又來問我?”

  “我都起一個了,要不你也起一個?”李牧突發奇想,道:“要不跟你姓白吧,叫白李李,咋樣?”

  “就因為是女兒,都不讓姓李了?”沒出月子的白巧巧,敏感的嚇人,聞言便生氣了,抱起女兒扭過身去,眼眶紅紅道:“可憐啊我的女兒,你那狠心的爹爹,都不讓你姓李。”

  “哪有啊,開個玩笑。”李牧趕緊過來哄,雖然他知道,白巧巧也是在跟他玩笑,但還是覺得心疼,把懷里的兒子丟進搖籃,過來摟住妻女,道:“這不是起不出名字么,總覺得哪個都不好聽,配不上我閨女。”

  白巧巧瞧他一眼,道:“你不是說,名字只是個代號么?順耳,好聽,就行了唄?你瞧兒子的名字,不就挺好么?”說著,她跟兒子打招呼:“是不是呀,小李白?”

  李牧只有苦笑的份兒了,每次聽巧巧叫兒子,他都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偶像。剽竊了人家的詩不說,還給人家叫成兒子了。這要是能見到面,還不得被錘死啊。

  “要不這樣、”白巧巧忽然想到了什么,道:“你不是給我起了個大名,叫白鹿么?那咱們的女兒,就叫小鹿吧,這個名字怎么樣?”

  “絕對不行!”李牧一字一句,十分堅決,這件事沒得商量。(重復段落,稍后刷新。)

  白巧巧不明所以,嘟噥了一聲,也不提了,只道:“那你就自己想,問我,說了你還不同意。”

  “唉……”李牧長嘆一聲,忽然,他注意到窗邊映照的月色,抬頭看過去,今日月光十分清澈皎潔,看了看在妻子懷中,慢慢進入夢鄉的女兒,忽然道:“老婆,我覺得咱們女兒,長大了必是一個傾國傾城的大美人,要不,叫李傾國咋樣?”

  “哪有叫這樣名字的、”白巧巧趕緊擺手,道:“叫陛下聽了去,還不得罵你,太晦氣了些。”

  “也是、”李牧自己也反應過來了,大唐剛立國,你就要‘傾國’,好說不好聽啊。琢磨了一下,李牧又道:“那就叫李傾城,洛陽城是我的,我就喜歡我女兒敗家,咋地了?”

  白巧巧苦笑:“夫君,你要不要再想想?”

  “不想了,就這個了。”李牧從巧巧懷里,接過女兒,小家伙剛要睡著,就被無良老爹攪和行了,登時大哭了起來。李牧卻不以為意,興致勃勃道:“寶貝閨女,以后你就叫李傾城了,霸氣吧?你要是滿意,你就哭兩聲?”

  哭聲果然更大,白巧巧無語地看著李牧,抬手掐了他一把,把孩子接過來,又費了好半天的勁兒,才終于把她哄睡了。

  土豆的消息,當然是不可能完全封鎖的。各方的消息來源,雖然不一致,時效也不一致,但是漸漸的,也都知道了定襄出了一種神奇的作物,畝產可達數千斤。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之后,最終,李世民還是在朝議上,聽到御史上奏了。

  “……陛下,此作物名曰土豆,據說畝產可達三千斤。定襄百姓稱之為仙種,來源不明,但臣得到消息,或與洛陽侯有關。”

  “今年雖沒有大災,得糧相比去年有增長,但仍有很多地方缺少糧食。定襄一地,產土豆數十萬斤,必有剩余。臣啟奏陛下,或可用于支援他處。來年,留出種子,推廣耕種方法,若能普及,從此大唐將再無缺糧之憂矣。”

  說話的人姓鄭,滎陽鄭氏。

  李世民看到此人,本能地覺得反胃惡心。他當然知道此人目的,為了土豆的種子。的女兒,忽然道:“老婆,我覺得咱們女兒,長大了必是一個傾國傾城的大美人,要不,叫李傾國咋樣?”

  “哪有叫這樣名字的、”白巧巧趕緊擺手,道:“叫陛下聽了去,還不得罵你,太晦氣了些。”

  “也是、”李牧自己也反應過來了,大唐剛立國,你就要‘傾國’,好說不好聽啊。琢磨了一下,李牧又道:“那就叫李傾城,洛陽城是我的,我就喜歡我女兒敗家,咋地了?”

  白巧巧苦笑:“夫君,你要不要再想想?”

  “不想了,就這個了。”李牧從巧巧懷里,接過女兒,小家伙剛要睡著,就被無良老爹攪和行了,登時大哭了起來。李牧卻不以為意,興致勃勃道:“寶貝閨女,以后你就叫李傾城了,霸氣吧?你要是滿意,你就哭兩聲?”

  哭聲果然更大,白巧巧無語地看著李牧,抬手掐了他一把,把孩子接過來,又費了好半天的勁兒,才終于把她哄睡了。

  土豆的消息,當然是不可能完全封鎖的。各方的消息來源,雖然不一致,時效也不一致,但是漸漸的,也都知道了定襄出了一種神奇的作物,畝產可達數千斤。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之后,最終,李世民還是在朝議上,聽到御史上奏了。

  “……陛下,此作物名曰土豆,據說畝產可達三千斤。定襄百姓稱之為仙種,來源不明,但臣得到消息,或與洛陽侯有關。”

  “今年雖沒有大災,得糧相比去年有增長,但仍有很多地方缺少糧食。定襄一地,產土豆數十萬斤,必有剩余。臣啟奏陛下,或可用于支援他處。來年,留出種子,推廣耕種方法,若能普及,從此大唐將再無缺糧之憂矣。”

  說話的人姓鄭,滎陽鄭氏。

  李世民看到此人,本能地覺得反胃惡心。他當然知道此人目的,為了土豆的種子。“今年雖沒有大災,得糧相比去年有增長,但仍有很多地方缺少糧食。定襄一地,產土豆數十萬斤,必有剩余。臣啟奏陛下,或可用于支援他處。來年,留出種子,推廣耕種方法,若能普及,從此大唐將再無缺糧之憂矣。”

  說話的人姓鄭,滎陽鄭氏。

李世民看到此人,本能地覺得反胃惡心。他當然知道此人目的,為了土豆的種子。能地覺得反胃惡心。他當然知道此人目的,為了土豆的種子能地覺得反胃惡心。他當然知道此人目的,為了土豆的種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