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正在和敵軍交戰,消耗非常大,而后勤供應不上,這種情況非常危險。”
“我們在正面和德國人的交戰已經失敗,對手的兵力似乎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第五集團軍剛剛匯報,他們的正面和兩側都碰上了對手,馬諾夫將軍說他已經鉆進了一個口袋中。敵人很有可能從后面扎緊口子。他希望第六軍團軍可以提供幫助。”
參謀們將一份份電報送到了尼古拉耶維奇面前。就在2天前,頓涅茨克和另外一個師已經全軍覆沒,同時給他們陪葬的還有第六集團軍近半數的火炮。另外兩個師也受創頗重。而今天第五集團軍情況似乎很糟糕。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手已經形成了合圍的態勢,但是是否徹底合攏包圍圈還是個疑問。毫無疑問,這次戰役打到現在他已經輸了,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輸的少一些。
“把情報送到大本營,我需要請示一下。”尼古拉耶維奇說道。
而此時,4個集團軍的俄軍和對面的奧匈軍團也在加利西亞展開了混戰。雖然奧匈軍隊水一些,但是在經過加強之后,在短時間內還和俄軍殺的有來有往。擔任俄軍前線總參謀長的勃魯西諾夫正在整理俄奧戰役情報的時候,一名軍官將中線的情報送了上來。80txt(東普魯士地區為北線,和巴伐利亞軍團交戰為中線。和奧匈軍團交戰為南線。)
“巴伐利亞軍團形成了對第五集團軍的合圍態勢?!”當看到了這句話的時候,布魯西諾夫的瞳孔立即收縮成了預示著危險的針芒狀。他立即將電報扔到一邊,快速來到沙盤前,旁邊的參謀立即按照電報上的情況將敵我態勢標注出來。
很快,一個個標示著不明敵軍的錫兵出現在在地圖上。“巴伐利亞人都是飛過去的嗎?即使按照每天25千米的速度,他們也不可能這么快就完成了合圍吧?”
作為一個老油條,布魯西諾夫知道這封電報上有水分,對比另外一份電報,第五集團軍的運輸全部都斷了,要知道,軍隊運輸是按照軍供應的,每個軍都有自己的運輸線路,第五集團軍一共有5個軍,10個師的兵力,如果說都斷了的話,那么就是至少5條通道全沒了,對方能在如此寬闊的地域把你的運輸通道全部掐斷,那就說明一個問題啊。人家的大兵團已經出現在你的身后了!這根本就不是合圍的態勢,而是完成了合圍!
“把所有能找到的德奧部隊的番號都給我標出來!”勃魯西諾夫說道。很快,他開始從這些電報中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首先關于兵力問題,俄國人出現了誤判,俄國第五和第六集團軍面對的不僅僅是巴伐利亞軍團,奧匈帝國的一個軍團也置于了魯普雷希特的指揮之下,雙方是2打2,如果論人數的話,對方可能還多一些。這樣的話就解釋了兵力問題。
但是讓布魯西諾夫沒搞明白的是,巴伐利亞軍團的攻擊力和突擊速度怎么這么強?兩天之內打垮了集中在正面的4個俄國師。然后5天之后和奧匈軍團回合形成合圍態勢,到現在,已經徹底封堵了缺口。這個戰斗力也太聊齋了吧?
不過很快,布魯西諾夫就放棄了這個問題,因為此時顯然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第五集團軍已經被包圍,那么現在是解圍呢還是怎么辦?就在他想這個事的時候,陸軍部長伊凡諾夫和庫羅帕特金也已經來到了作戰室,他們顯然也得到了這個情報。
“現在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救第五集團軍,我們無法承受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就損失一個集團軍的結果。”伊凡諾夫堅定的說道。
“除非我們將大本營直屬的預備隊或者其他守備部隊調過來,否則依靠第六集團軍很難解圍,而且我認為現在我們在加利西亞方向的軍隊也騰不出手來援助第五集團軍吧?”庫洛帕特金有些遲疑,作為和巴伐利亞王國打交道最長的俄國陸軍高級軍官。庫洛帕特金反對和巴伐利亞軍團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交戰。按照他的話說,在對方強悍的火力打擊下,正面死磕是沒前途的。
“預備隊要留給南線,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在第一時間打垮奧地利人。中線的敵人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強,他們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包圍圈中的德國人已經被捷克人替換,第五集團軍據說在東面已經取得了部分突破。只要第六集團軍堅持一下,我們就可以成功。”伊凡諾夫說道。
“可是他們用不到3天時間就擊潰了我們4個師!這也是事實吧?”庫洛帕特金有些激動的說道。
“如果他們現在還有這種戰斗力的話,那么包圍圈中第五集團軍早就完蛋了!而且說明一點,那幾個師的指揮體系和基本框架還在,他們不能算被消滅了。”伊凡諾夫作為總指揮,他必須從戰略和政治兩方面考慮這個事情。
說實話,俄國人是不太愿意和德國人死磕的,這是開戰前的共識,畢竟輕輕松松抽死法國人的戰績實在是太有些驚悚。要知道拿破侖時期俄國人可是轉進到莫斯科才把法國人拖死的,然后到了拿破侖三世時期……。德國人直接捅到巴黎了。然后還囂張的閱兵了。
所以除非是絕對優勢,比如說北線2個集團軍打德國人1個集團軍,否則的話嗎,無論從難易程度還是從利益上來說,打奧匈帝國都比打俄國人好。俄國南下,戰線寬闊,打贏了直接拿下富饒的加利西亞地區。再往南可以直接打穿布達佩斯,將匈牙利拿下。這樣的話,俄國的利益才是最大的。而供給德國就不一樣了,即使你打進去,恐怕當德軍主力回援之后,恐怕也要退出去。這種將無數的生命和軍費換成一進一退的行動實在是不值得啊。
第三更奉上!求訂閱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