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五幕.萊納說,要有光(下)

  虹之塔北部,《大煉金術師》報紙的編輯部所在,主編海倫扶了扶眼鏡,盯著眼前的通訊錄,已經半個小時了,通訊錄上一個字也沒有出現,海倫甚至檢查了一遍通訊錄是不是出問題了,確認無誤,將其放回原位。隨{夢}小◢說шщЩ.suimEnG.1a

  “斯科特平常寫新聞速度很快,這次怎么突然一點聲音都沒有了。”

  海倫眉頭微皺,她身邊的編輯們也無法理解。

  就在這個時候,從外面跑來一個男子,他氣喘吁吁,滿臉通紅,似乎經歷了很激烈的運動。

  “是他,是他來了!”

  男子聲音沙啞,上氣不接下氣,緊緊扶住門框才沒有倒下去。

  “怎么了,你說清楚一點。”

  海倫讓旁邊的人倒了一杯水遞給男子,自己也起身走過去。

  這也是《大煉金術師》的一名記者,今天應該是和斯科特一起,只不過他沒有進入大會議廳的資格,只能在場外等候,做一些周邊采訪。

  “我、我在外面等著,突然走出來了好幾個法師,這是、這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狀況,我向他們打聽、打聽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他來了。”

  男子有些驚慌,組織著語言說道。

  “他是誰?”

  海倫疑惑地問道,卻看到男子睜大了雙眼,高聲叫道。

  “萊納,萊納伊恩格雷,他要發布有關光的本質的論文!他宣稱,如果對自己不自信的法師可以提前離場,以免導致認知崩潰!”

  聽到男子的話,在場的所有人都露出了錯愕的表情。

  “什么,他竟然參加了高階議會,還發表了論文!!?”

  任誰都知道,萊納伊恩格雷今年可以說是大放異彩,在魔法界無人不知,每一篇論文都足以顛覆現有的魔法基礎,每一篇論文都是那么完美無瑕,同時,萊納也重新將認知崩潰的恐懼帶到了法師們之間,甚至魔法協會還因為他的事跡而專門制定了相關的論文評審規則。

  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萊納伊恩格雷簡直就是行走的素材庫!

  而有關光本質的討論綿延數十年,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還有學生與老師,情侶之間因為意見相左而決裂的,可以說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哪怕是傳奇法師,在眾多矛盾的實驗現象面前,也不敢下定論,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

  可是,萊納竟然要在七位傳奇法師,數十位高階法師,以及更多的中階法師面前,當眾發表有關光的本質的討論,而且還警告所有人,這篇論文可能導致認知崩潰。

  這一瞬間,海倫腦子里頓時浮現出一個人來。

  伊薩里斯艾伯頓。

  獨自一人與數位高階法師論戰,鋒芒畢露,才華橫溢,孤高的學者。

  萊納這一次的架勢,甚至遠超之前,畢竟他的面前,可是五十年來堅持己見的眾多法師們。

  與其說萊納是自信,不如說是狂妄。

  這份瘋狂,令人詫異。

  海倫突然間回過頭,看向通訊錄的方向。

  難道斯科特因為聆聽了萊納伊恩格雷的論文,已經認知崩潰了?

  難道整個高階議會的會場,現在已經血流成河,所有法師,無論高階,中階,無論粒子派,還是波動派,都盡數認知崩潰,血濺當場?

  腦中忍不住涌現這種恐怖的想象,海倫的臉一下子就白了。

  但下一刻,那半個小時沒有移動的羽毛筆,突然間動了起來。

  海倫急忙沖了過去,死死盯著那支羽毛筆。

  只見羽毛筆緩緩移動,寫出了簡短的一句話。

  “萊納伊恩格雷證明了光是一種粒子。”

  海倫愕然,如同被雷電擊中,久久無法動彈。

  而在大會議廳內,雖然沒有出現海倫想象中那樣慘烈的狀況,法師們卻也處于暴風雨來臨的邊緣。

  元素周期律的微觀基礎!!?

  如果說光電效應體現了光的粒子性是貼合時下的熱點,處于爭論的中端,那么原子核式模型以及電子排布的理論,則解決了自從元素周期律被提出來之后一直出現的一個問題,也是萊納當時在歐內斯特會議上提出的問題。

  那就是為什么元素會呈現周期性,這種性質的物質基礎是什么?

  眾人看著投影出來的論文內容,無比驚訝。

  海德拉元素的光譜呈現線狀分布是前兩個月的發現,當時雖然引起了一些討論,但沒有人能夠給出解釋,現在,萊納利用施坦因公式,成功計算出了電子的軌道分布,不但解決了原子內部電子排列的問題,還反過來又一次驗證了施坦因公式的正確!

  而且,通過最外層電子排列,萊納還給出了元素周期律的物質基礎,越是活潑的元素,其最外層電子數量越少,受到能量激發之后就越容易失去電子,帶上正電荷,而越是不活潑的元素,其最外層電子數就越多,受到能量激發之后不容易失去電子,反而會吸收外界的電子,呈現負電荷,正負電荷在化合物中抵消中和,達到平衡狀態。

  這就是在原子守恒與質量守恒之后的又一個守恒,那就是電荷守恒!

  萊納不但提出了元素周期律,還自己完善證明了這個理論,足以見其學術上的造詣。

  這篇論文并不像之前光電效應的論文那么有爭議性,但依舊也是前人尚未涉及的領域,而且對于人們探索微觀世界是一個里程碑。

  這代表著,人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元素的規律及其內在含義,將宏觀與微觀聯系在了一起,同時,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也帶了新的問題。

  為什么這些電子不會全部都處于最低能級的軌道,為什么每一層能夠容納的最大電子數量有限制,為什么最外層電子數最多是八個?

  這些問題萊納暫時無法解決,因為這可能涉及到更加微觀深入的理論,以他目前的水準,還沒辦法觸及。

  沒有人能夠提出質疑,因為實驗結果清晰可見,論證過程思維縝密,甚至于,許多法師還要花費時間來理解萊納論文中提到的內容。

  “如果沒有人有疑問的話,我將會發表今天的第三篇論文。”

  萊納的話,令包括德米特里會長在內的人,表情瞬間凝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