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人到眼前便可見

  蔣友神情淡然的回到住處。

  隨從已經等的心焦連聲催問:“怎么去了這么久?怎么樣?見到相爺了嗎?”

  蔣友沒有答他的話,抬了抬下巴:“茶。”

  隨從翻個白眼將茶遞給他,心里倒是安穩了幾分,待聽到蔣友喝了一口茶說崔相爺家里的廚子還是京城帶來的,口味有點咸,隨從就眉開眼笑了。

  不僅見到了,還被崔相爺留飯,可見相談甚歡。

  “相爺怎么說?”隨從問,“要都督進京嗎?”

  蔣友講完項云的事最后給崔征解釋的來意是請罪。

  項云先是離開了隴右道,接著又到了江南道,都是無令而行,先前陛下下達過讓各地衛軍堅守本地的命令,那他現在做的事,自然要請罪。

  但請罪是要向陛下請罪,他先見的卻是崔征。

  蔣友誠懇施禮:“都督久在道府,原先有李大都督在,事事有李都督周全,萬事不用費心,如今李都督不在,時局紛亂,項都督獨身冒險行事,不知道該怎么善后,所以請相爺指點。”

  隨從聽的忍不住追問:“相爺怎么說?”

  蔣友將茶一飲而盡:“相爺說他不敢也不能替陛下作主,請罪要有誠意,讓都督親自來給陛下說吧。”

  成了!隨從將他的茶杯奪下來,開心的再倒了一杯:“那立刻給都督寫信讓他來?”

  蔣友搖頭道:“我們寫信也可以寫信,但都督來是要朝廷發信,相爺說他會請陛下下令。”

  圣旨召入麟州,那項云就天下聞名了。

  隨從高興的搓手:“那我們這就回去吧,親口告訴都督這個好消息。”

  蔣友瞪了他一眼:“怎能回去?事情才剛開始。”

  隨從撓頭:“還要做什么?相爺已經見了事情也談好了。”

  蔣友理理衣袖站到窗邊:“只見相爺可不行,這世上多走幾步就能多條路,永遠不要把希望放在一條路上。當然,先后輕重還是要分,現在我已經見過相爺了,可以去見見其他人了。”

  隨從明白了,道:“先生思慮周詳。”

  蔣友看著窗外干紅的枝葉,麟州已經入秋,樹木不管人間紛亂依舊一派繁茂。

  “這一條路走對了,能走到皇帝面前,都督的青云路就算是鋪成了。”他說道,眉宇間凝重又意氣風發。

  身為一個門客,能輔助主人青云直上青史留名,是此生之志。

  他收起激蕩轉過身。

  “拿名帖準備禮物。”

  隨從應聲是,想著雖然陛下的圣旨還沒發,由蔣友這一番游走,項云的名字必然在朝中諸臣中先揚名了。

  崔征的書房里,坐著的官員們在說項云。

  項云的履歷被翻了出來擺在每個人的案頭,從他求學到入仕以及每年的考評都清清楚楚。

  離開京城時沒有搬走任何金銀珠寶,朝廷的典藏文書印鑒都一個不少。

  “項云的出身真不錯。”一個官員道,“太原府項氏雖然本朝清淡不顯,幾代前也是顯赫之家。”

  “比李奉安出身好。”另一個官員道,更不用說武鴉兒,武鴉兒都不算有出身.....野地里長的。

  “做事也很沉穩。”有官員更關心人,畢竟現在亂世家世又不能換來兵馬和征戰的能力,“李奉安也視為得力,所以才特意要了隴右為他設節度使。”

  “此人有能力有沉穩也有帶兵之才。”

  “他有心投奔相爺。”

  “最關鍵的是,他能領劍南道的兵馬。”

  “對,他是李奉安的助手又是親戚,李家子女都靠他扶持。”

  廳內諸人七嘴八舌皆看好項云,這個人的出現真是太及時又太合適了,以前怎么沒有發現此等人物?

  “那是以前輪不到他出現。”崔征說道。

  以前太平盛世,征戰就那么一小部分,能有戰功的也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其實人和人的差別能有多大?能出仕為官大家的才智都差不多,人生成就有差別,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差的是機會。”

  崔征看著諸人。

  “以前有李奉安,誰會看到他身邊的其他人。”

  諸人點頭。

  “現在李奉安不在了,他就要想辦法出頭了。”崔征道,“不僅是在大夏,還有在劍南道。”

  劍南道不也是他的嗎?爭什么?諸人對視一眼,難道他不能掌控劍南道兵馬?就算這個人再厲害,如果沒有兵馬也難以委托重任。

  那些衛兵都來自各地,都有自己認定的將官,天子之命他們聽,天子任命的人他們就不一定聽了。

  那個武鴉兒如果不是因為有兇猛的鴉軍,能驅趕挾裹這些衛軍歷經幾次出生入死,能一擁而上將不聽話的將官當陣斬殺威懾,他也不可能對這么多兵馬掌控自如。

  在這個亂世,有人馬最重要,才能倒是其次。比如那個娃娃節度使,比如淮南道的楚國夫人,一個孩子一個婦人,還不是因為有兵馬。

  “不是他掌控不了劍南道,是劍南道現在也有些紛亂。”崔征淡淡道,從項云那個門客含蓄的講述中可以得知,“李奉安死后,想要出頭的可不止他一個人。”

  諸人明白了,有人皺眉道:“那他這樣還可用嗎?”

  “這樣當然可用,更可用。”崔征道,“這樣的他更心智堅定更渴望功名更需要靠山,現在他缺少的就是一個靠山,如果扶他一把,劍南道的那些紛亂對他來說就不堪一擊。”

  所以呢?

  崔征站起來云淡風輕道:“我去給陛下說說,給他請個旨意來面圣吧。”

  那這件事就說定了,官員們便不再想現在了,開始想以后。

  “武鴉兒不回來,更好,把軍中的官員換一批。”

  “項云來了帶的是隴右道還是劍南道?兵馬也交替一下。”

  “梁振不是在攻打范陽道嗎?讓這里的振武軍去增援一下,以示陛下關懷。”

  大家說說笑笑擁簇著崔征向外走,剛邁過門檻有人跑過來舉著一張名帖和信。

  “相爺,韓旭給大人的信。”他說道。

  先前他們還要說韓旭呢,后來去說項云,忘記了。

  沒想到說他他就送信來了,諸人有些好奇,是現在看還是先去見陛下?每天送到相爺手上的信和名帖多的是,相爺不可能把這些都看了。

  不過韓旭嘛.....

崔征停下腳,先看到韓旭的名帖上寫著益州刺史韓旭,這個一根筋  他伸手接過打開,韓旭剛柔并濟的字體展現在眼前,第一句話干脆利索聲勢赫赫。

  “韓旭不負先帝所托,已掌管劍南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