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一章 二十四孝老公25

  大媽們忙問怎么回事。◢隨*夢◢小*說Щщш.suimeng.lā

  生活平靜無波,總得要些八卦來調劑一下。

  胖大媽一臉莫測,“這事呀,還得從三十年前開始說起……”

  其實呢,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老有所養吧。

  但養,靠誰?

  當然是子女了。生養之恩大于天,贍養老人是很理所應當的事情,這是傳承幾千年的美德。

  可并非所有人都是孝順的,特別是子女在有了各自的家庭后,要顧慮很多,父母就靠后了。

  恩,也有父母自己作的。

  不管怎樣,不少父母的都會憂心老年生活。

  李母就是這樣一個人。

  她怕。

  所以在生了李成飛之后,內心十分焦慮。

  萬一兒子不孝順,或者對兒媳婦言聽計從,那她豈不是晚景悽涼,到時候吃什么喝什么。

  鐵定要餓死。

  是農村的,家里又沒錢,不靠兒子靠什么。

  但兒子也不一定靠得住。

  李母想了很久,每晚輾轉反側,最后終于想出個辦法來,那就是把兒子調教成大孝子。

  從娃娃抓起。

  如果從小就教育他要孝順父母,培養成這種觀念,恩,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無比。

  李母覺得可行。

  事實證明,她的想法沒有錯,是成功的。

  李成飛就慘了。

  在他兩歲多,懵懂幼童,沒有一點記憶的時候,尚未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被李母帶偏了。

  孝,是核心。

  除了這個,別的一切都是浮云。

  要在一張白紙上畫點什么東西,是很容易的。

  兩歲的李成飛走路都還不怎么穩當,說話也不流順,就要開始學習李母教導的規矩了。

  她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聽來的孝規,很嚴苛。

  比如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她面前,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頭,然后再把孝經念一遍。

  李母坐在沙發上,神色平淡,猶如一尊佛像。

  之后,李成飛也沒閑著,要學做各種家務。

  最開始是簡單的事,比如掃地,比如擦桌子。

  等他再大一點,恩,差不多三歲的時候,李母就開始手把手的教他洗衣服做飯了。

  這很難。

  洗衣服也就算了,頂多是洗不干凈。

  但做飯有套很復雜的程序,要洗菜切菜,這對一個才三歲的小孩子來說,很不容易。

  刀,是危險品。

  不過跟老無所依的恐慌比起來,算不了什么。

  李母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教李成飛洗菜,學會使用刀具,電器,恩,最后就是炒菜。

  她做這些,村里人都知道,但并不奇怪。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李母教兒子學做家務,在他們眼里不過是很正常的事。

  誰家都這樣,只是李家稍微早一些而已。

  再來,一個三歲的小孩子能做得好什么呀,要慢慢來,循序漸進,等長大一點,自然就會了。

  心里都沒當回事,但沒想到李母是認真的。

  到李成飛五歲的時候,他已經能很熟練的做家事了。洗衣做飯打掃屋子,像個小大人。

  這都是李母長期訓練的成果,恩,她很滿意。

  五歲了,長大了嘛,就要做更多的事了。

  能者多勞。

  要照顧孩子,李母一直沒出去上班,她把李成飛關在家里,按她的想法調教訓練,也不送去幼兒園,養家糊口的任務就全落在李父身上。

  他當時在一家磚瓦廠上班,每天都要起很早。

  五點。

  吃了飯,再從村子里騎車去,時間差不多。

  但,是人都會比較,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

  李母每天在家里享受著兒子貼心的伺候,睡覺睡到自然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需坐在椅子上指揮命令就行了,不像他,起早摸黑拼死累活的。

  反正兒子已經被訓練得很不錯了,就享受唄。

  讓李成飛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起來給他做飯。

  是這樣說的,“爸爸上班很辛苦,小飛要多照顧爸爸。”

  才五歲的小孩子知道啥,再說一直以來都是這么教的,就很乖巧的點頭,“是,爸爸。”

  每天定好鬧鐘,睡眼惺忪的爬起來,開干。

  恩,還要擠好牙膏,打好洗臉水,把飯菜端到桌子上。

  絲毫沒想過才五歲的小孩子需要足夠的睡眠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成長,所以長大后的李成飛不高又瘦,身體也不很好,時常感冒。

  這并不是結束。

  李父吃完早飯上班去了,年幼的李成飛也不能重新躺到床上睡個回籠覺,他要開始準備李母的早飯了。

  李母她不上班,自然就不用起得那么早。

  也起不來。

  大概七點鐘的時候,李成飛把早飯做好,就去伺候李母起床,恩,穿衣洗漱一手包辦。

  李母就坐在床上,抬手抬腿,表情平淡。

  洗漱完,她走到客廳坐下,李成飛去廚房里把飯菜端出來,放在桌子上,然后跪下先磕頭,口中念念有詞,“感謝母親養育我。”

  之后再把孝經念一遍,神情十分虔誠肅穆。

  “起。”

  李母說道。

  他從地上爬起來,去桌子上端了飯菜,一勺一勺的喂到李母的嘴邊,李母只需要咀嚼,再吞下去就行了。

  等李母吃完,才輪到他。

  因為一直在家里,李成飛沒有上幼兒園。

  有一天,村里來人了解情況時就看到了。

  目瞪口呆。

  也不知道是誰竟然給當地的報社打了電話。

  報社:……

  好,馬上來。

  這算不得什么大新聞,但總比風平浪靜好。

  來到李家,就看到一個小小的人兒在忙著。

  很勤快,做事有條有理,李母一個眼神過去他就知道要什么,顯然被改造得很成功。

  記者問李母為何這么早就讓孩子做家務。

  李母抿唇,呵,當然是為了完全控制住他。

  但不能這么說,一定會被批斗被不齒的,就說了,“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之類的。

  解釋特別合理。

  任誰也猜不到她其實是要把兒子培養成個傀儡。

  記者覺得沒毛病。

  李母很得意,留記者吃午飯,說是兒子親手做的。

  記者想了想就沒推辭,正好可以看看五歲孩子是怎樣做飯的,說實在話,這很難以置信。

  把攝像機架好。

  事實勝于雄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