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雁一轉回身,臉上掛著的笑容瞬間消失殆盡,握緊的雙拳讓跟在顧陳春身側的濮陽柔瞧了個正著。
她微擰起眉頭,又緩緩地舒展,在心間曬笑自己的得失心:對于這種情況,她不是早就明了的么!
連濮陽柔都能發現秦雁的異樣,顧陳春更是眼尖,瞧著自家老媽越走越飛快,這已經夠顯露出她在逃避和不喜的情緒。
顧陳春并沒有立馬上前安撫老媽,而是握住愛人冰涼的小手,附在她頭頂低語:
“柔柔,我不會讓你受委屈。”
濮陽柔能說什么?只能佯裝不放在心上的搖搖頭,撇開眼光打量著陳家新建好的新家。
上一回他們是住在前面的門面,這里雖然建好,但是正在安裝水電還沒有收好尾,所以她是沒有過來看。
這才十來天工程,這里環境已經是大變樣了。
雖然她只是在前面農家樂店面的天臺上,隨意打量過這邊的環境,那會兒別墅還沒有貼外墻。她只知道陳家后面新推重建的房子偏向鄉村別墅——好象這個時候,有點錢的人家都是建地鄉村型別墅。
別家的別墅,要么粉成褐黑色墻體耐臟,或者是土黃色、深紅色等隨大眾。
而陳家別墅卻很特別,是挑了海洋的點藍色,那種只有指甲大小的小瓷片,深藍、淺藍、淡藍,連著白色亂點綴,居然讓人有一種眼目一新的感覺!
特別是農家樂也是隨了大流,是深紅的瓷片,周圍都是果樹深綠,襯地后面這一棟海洋別墅特別的顯眼和特色。
之前,她逛過這C村時,發現C村后面新建的房子,都是偏向這般規格,一般都為二層半樓樣,若是家里孩子多的,就建成三層半樓樣式。
陳家只有顧陳春一個養子,陳父早年又是有能力的,家里占地可不少,前頭的門面就有上千平方米,中間又隔著個小型果園,后面又推播老屋重建,這房子也占有二百多平方米。
房子是坐北向南,而院子大院門卻是開向西南,就著村中小道方向。
陳家別墅入戶大門,用的應該是實木大門,那種特別厚重的推拉門,用的是深紅色的漆油,靠近時,她還能聞到一點淡淡的漆油味。
就連門鎖也是古典的大銅鎖,一看圖案就是龍鳳呈祥的廣鎖。配著殷紅如墨的厚重大實木門,倒是相得益彰。
單看這一道大門面,價格可就不便宜。
她隨著顧陳春牽引一路走來,發現前院坪地看著不大,可也有二三百方,下車的時候她還發現別墅還在側邊建了個車庫,看大小怎么也能放上兩輛轎車。
一進院門,她就發現這別墅挺高,但是卻是二層半的樣式,別家都空著那半層,但是陳家那半層只有小半,并且都還留有棟梁,只是砌墻沒完全利用,實際上是三層樓。
瞧著那還留著凹槽邊線,顯然要么是要裝上窗戶,要么是要裝上玻璃——呃,昨晚她聽顧陳春說,后天就要擺新居入伙酒了,這還沒有裝好?
濮陽柔心緒忐忑,一路上只能透過觀察環境來轉移自己緊張的情緒,可從院子走到別墅里,也就那么十多米距離,只半分鐘能走完。
在隨著顧陳春踏入別墅時,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只見秦雁站在沙發上,應該是請了家政公司來打理,環境非常干凈,此時,樓梯里還有幾個人,其一正是陳父陳榮。
陳榮這時,正是站在秦雁身邊,然后快步沖進屋里的秦雁身邊,第一時間就是找陳父,她跟著顧陳春一進了別墅,就發現陳家父母同時望過來——
“老爸、老媽,我回來了。”顧陳春仿若沒有察覺到秦雁的排斥般,一手提著行旅,一手拉著濮陽柔靠近客廳。
陳父目光閃了閃,安撫的拍了拍妻子的手,聽到濮陽柔開口叫了一句“陳叔、秦姨,你們好”時,也沒有表露出任何不喜,反而熱情的應了,示意他們坐下,又指令著秦雁去泡壺茶。
濮陽柔瞧著陳叔這福態的笑容,終于繃緊的神色有一點松動,略作淡定地回以一笑,她招來司機,非常誠懇地親自奉上登門禮,望著陳父輕柔說道:
“陳叔,小柔冒昧打擾,請您見諒。這是小柔準備的一點小禮,請陳叔笑納。若有失禮之處,請陳叔多多包涵。”
瞧著小女人真摯誘人的神色,顧陳春拇指動了下,然后小聲示意司機去前頭農家樂先落腳。這種時候,司機可真不適合留在這里。
司機也相當識趣,將東西遞給大小姐后,又在未來姑爺的指示下立馬離開了別墅。
“你這孩子,不用這般客氣,快坐下來憩憩。陳叔也實話實說,既然春子能帶你回來見我們,就說明你是個好孩子入了他的眼,這就很難得了!將來是他跟你過日子,最重要的是你們處地好就行。”
陳父望著司機離開的身影瞭了眼,再瞧著兒子還懂地扶著濮陽柔坐下,護在他的身側,便一邊說話,一邊打量著濮陽柔——
之前濮陽一家子過來游玩,他雖然很少出場,可也知道兒子跟濮陽柔是第一次見面。那會兒他一個老男人,肯定不好細致打量濮陽柔這么一個離婚的小女人。
此時,她跟著兒子回來,那身份就不一樣,面對未來的兒媳婦,他還是很認真的打量了一回。
單是看面容,這濮陽柔看起來仍是上等之貌。
不說眉目柔順清澈,且膚色白皙有光澤,顯然身體健康優良。
再看她的應對亦算高雅有禮,之前應是看出妻子對她的不喜,可再面對他們時,一對杏眼仍端正直視著他們說話。
憑著這一點,陳榮就對濮陽柔還算能接受。
至于說她是個離婚的小女人這一點,他是知道自家妻子真正顧及的是什么。他倒不覺得離婚這是個污點,當初這小女人離婚的原因,他是從妻子嘴里耳聞過一點,這也不算是她的錯。
且、誰能保證一生沒有陰差陽錯行差搭錯?
他們自己當長輩的,都無法保證不再犯錯誤,又如何要求子女一生無錯?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這般的道理!
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