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三章 稅改之爭

  少女從開始的循序漸進,都最后的侃侃而談,說的有條有理,聲音雖然是女子的輕柔,可真的令人信服。

  楊厚照愣愣的看著李昭。

  李昭喝口水道:“您先說。”

  就是還有,妻子還有別的意見。

  可是眼前這些,就已經是任何一個師父都沒有給他講過的。

  原來是這樣。

  原來如此。

  楊厚照感覺心中一扇漆黑的大門被人打開,里面包羅萬象光芒萬丈,都是他從未見過的東西。

  但是他有感覺。

  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攥住李昭的手道:“阿昭,朕雖然沒有聽說過也沒有調查過,但是朕對你的話深信不疑。”

  因為國庫空虛,稅收一天比一天少,也一天比一天難收,但是朝廷的某些勢力,好想越來越厲害的。

  所以肯定是真的。

  他仰頭用敬仰的語氣問道:“你說,阿昭你繼續說,朕應該怎么做,怎么做來改變這個現狀?

  朕不要做昏君,朕更不要做亡國之君,朕要做國富民強的帝王。

  你說,咱們應該怎么做。”

  就知道他是有抱負的。

  只要他聽得進去就行。

  李昭難得碰到知己,十七年更是沒辦法將所學應用上,別說應用,聽都沒人聽,她內心也十分激動。

  她道:“既然是制度使然,咱們就更改制度。”

  楊厚照一點就通,李昭還沒說全,他看著前方一臉暢快:“今后凡是中舉的,土地依然要納稅,這個福利取消。”

  李昭笑的莞爾,孺子可教。

  她道:“不過不行,萬歲爺這個想法不行。”

  楊厚照不解的看著她:“那怎么不行?你不是出在制度上,那就改變制度。”

  李昭慢慢站直了身子,神色肅然道:“萬歲爺你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中國人信奉的中庸之道是有原因的。

  改革,最忌諱一刀切。

  你想滿朝文官都是進士出身,最次的也是舉人,咱們現在研究的事什么事?相當于斷他們的財路。”

  斷人財路相當于挖人祖墳,誰能同意?

  楊厚照道:“這樣朕才解氣啊。”

  他跟文官很對立。

  李昭道:“但是凡事都過猶不及,如果他們都不同意,整天上書就不說了,制度誰來執行?

  派個收稅的小官吏,明知道朝廷制度,但是他敢去三品大員家收稅嗎?

  所以我們要一點一點的讓他們接受。”

  楊厚照整個人的神經都緊繃起來,他問道:“阿昭,你到底有什么主意。”

  李昭在他耳邊把自己的計劃從頭到尾說一遍,楊厚照不斷的點頭,后李昭直起腰道:“一會我落實到書面上給萬歲爺看,然后萬歲爺拿去跟內閣和司禮監商討,暫時先不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您說完,自然有人會放風。”

  各種各樣的策略和想法聽的楊厚照眼花繚亂的同時不免對妻子又心悅誠服,他將李昭抱起,在地中間轉了三圈:“阿昭,你就是朕的賢內助,朕以后不胡鬧玩了,咱們把國家好好治理好。”

  因為有些事,比玩起來更有征服欲和快感,比如跟一方勢力對著干,也就是改革。

  “胡鬧,簡直胡鬧。”回到內閣二樓,楊寧忿然然拉開椅子,紅著臉坐下的。

  其他四人依次跟著他坐下去。

  大家都齊了,楊寧道:“皇上就是胡鬧,他說的提議,咱們堅決不能同意。”

  不喜歡上朝的小皇帝突然召見內閣和司禮監的太監開會,說的內容竟然是想剝奪讀書人的好處。

  如果是這樣,誰還讀書干什么?

  李陽東想了想,道:“我倒是認為皇上的提議很值得商議啊。”

  楊寧手掌重重的敲在桌子上:“商議什么?李大人,你們家地少嗎?”

  平時的親切稱呼西月,說變就變成了李大人,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皇上讓司禮監的人寫的“舉人以上讀書人田地稅務改革方案”。

  第一條就是將有舉人資歷人員,原有多少土地都不管,每人名下,只有五畝地不交稅。

  進士是十畝,狀元十一畝,這等于沒有高人一等,至于榜眼和探花就沒這個待遇了,還是十畝。

  第二條往后再中舉人者,只三畝地不納稅,進士五畝,看這樣子,再過幾年可能這個福利都要取消。

  因為第三條是試實行十年。

  十年之后不管是舉人還是進士,這些福利都沒有了。

  李陽東家里不是地少,而是皇上這個提議,是自古帝王全都沒有過的提議。

  他感覺到了皇上要干一件大事情。

  他可是科舉取士的官員,就來自于老百姓。

  人人都夸贊他是神童,那么他這輩子就跟前人一樣,就做個玩權謀的輔臣就完了嗎?

  人不留名不知張三李四,燕不留鳴不知春夏秋冬。

  人總會有一死的,誰不像名垂青史。

  可是他如何能名垂青史?

  他想做于謙,但是總不能把小皇帝送去打仗然后全軍覆沒再來個京城保衛戰吧?

  武功方面最好是沒有,說明天下太平,那么就要文治了。

  本來他正在想,如何能為百姓做件大事情,沒想到皇上小小年紀竟比他還有見識。

  這次改革如果能成功,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他回道:“楊大人,起碼我們還有十年可以不交稅,你我名下還都有十畝地,那你知道哪些辛辛苦苦默默無聞的百姓,他們有的納稅已經納了上百年,他們可沒有一個人說不可以。”

  楊寧一陣冷笑,后胡子豎起道:“他們憑什么說不可以,我們寒窗十載,博取功名,那靠的都是聰明才智和刻苦鉆研,他們有什么?

  誰不讓他們科舉了嗎?有本事也考啊,考上了自然就沒的話說了,考不上怪誰,沒付出那份辛苦,憑什么說不可以。

  你現在是在替那些笨蛋說話?”

  李陽東臉色一沉,提醒道:“楊大人,你別忘了你的俸祿,都是那些笨蛋交稅給你,請你說話之前三思。”

  楊寧眼睛一翻,不屑一顧:“誰在乎那點俸祿。”

  這倒是不假,王朝俸祿歷史最低。

  而楊寧之所以這么激動,是因為他老家有上百畝田地。

  如果真的同意,那等于家里的根基被人拔,他是死也不會同意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