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七章 元氏

  元氏的祖父,曾是英宗時期的吏部重臣。

  掌管官員的考核也提任升降。

  當時也是十分有名的人物。

  元氏的父親也中過進士,他們家族不大,不過子弟讀書都很用功。

  但是元氏父親學文不少,仕途上就走的不怎么順,跟他清冷的性格有關,反正提不上去,元氏的祖父見兒子這樣,也不勉強他,就讓他在六部之外做閑職,寫寫詩詞做做畫,好像也不錯。

  不過老爺子一直有個遺憾,就是他的人脈都在,卻沒有可以提攜的對象。

  元氏十一歲喪母,她還有個同父同母的哥哥,因為母親對他們兩個的影響很大,所以母親死的時候,正好是元郎要下場的時候。

  聽聞噩耗,影響了考試結果,從此后元郎也一直沉湎與母親的死,影響了學業,到了二十歲娶妻,那種有點傷感內向的性格才好轉。

  今天四十七歲,早五年的時候中過舉人,不過之后就沒參加科舉了,現在打理家業,也無心科舉了。

  所以元家當時就是這么個情況。

  元氏的母親死后父親續弦,續弦生了女兒,跟元氏關系一般,但是續弦夫人在家里沒什么地位,所以元氏的婚事她本來管不到。

  但是元氏和楊廷和的婚姻,還真是她促成的。

  楊廷和因為科舉,耽誤了婚事,也是想著考成了,娶個對自己有助力的妻子。

  但是他庶長子有兩個,特別看重門封的大戶人家小姐也不愿意嫁給他。

  元氏喪母,雖然有繼母,但是一般好人家也不娶喪婦之女,感覺不吉利沒教養,所以元氏也不好嫁人。

  就這樣,兩個人的婚事都有所耽誤。

  在元氏繼母出門應酬的時候,就聽說了,于是回來跟元氏的祖父和父親說。

  元氏的父兄是不太同意,因為年齡差距大,還有妾室兒子。

  元氏的祖父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過來的人,一看楊廷和的學問和談吐,就知道這人將來肯定會有出息。

  至于什么庶長子之類,那都是婦人之見。

  楊家也是大戶,是耕讀世家,就算出了十個庶長子,也壓不倒正房頭上。

  女人嫁男人,是要看他有沒有出息,能不能封妻蔭子,別的都是婦人之見。

  元氏的祖父就非常喜歡楊廷和,元氏兄妹自幼就在老爺子跟前長大,很多道理都是她祖父教給她的,所以她就嫁了。

  嫁人之后元氏按照祖父教授的行為方法管理后院,確實做到了一品夫人。

  楊廷和也敬重她,兒子有出息,日子倒是過的蒸蒸日上,現在繼母看她,都有點后悔幫她安排這門親事了。

  所以元氏就是這樣一個人,權衡利弊后,嫁給楊廷和,混跡官場的老爺子帶大的,想的事情自然跟普通婦人不同。

  別人看內院紛爭,她要看對自己有什么利益。

  皇上在外面的風評不怎么好,但是,那是幾年前的事。

  現在雖然大家刻板印象,皇上好像還是不務正業,可是看看這幾年街上的變化,有時候那些大老爺們感受不到,但是平常百姓一上街就能感受到了,因為海上開放,京城的集市比以往活躍多了。

  宮里貴人少,街上的鋪子也不再是那些達官貴人開的,樣式和質量都更好。

  百姓也更有錢。

  就說夏天的時候,明明江西水災,雖然不是十分嚴重,但是以往,京城也要受影響的,今年國庫有錢了,直接撥款下去,災情的浪花非常小就淹沒了。

  春天風調雨順,眼看著今年又是豐收年節。

  所以皇上的寶座已經做得非常穩當。

  楊廷和如果這次不識抬舉,他的兄弟還在老家犯事,最后吃虧的只能是楊家。

  現在和兒子聯手來給楊廷和一點壓力,老楊想通了之后,跟皇上站一起,楊家興許還能躲過一劫。

  最重要的,起碼兒子跟皇上是一邊的,就算老楊真的垮了,她還有好兒子能撐起門戶。

  現在不妨就把資源都偏向兒子算了。

  其實在楊慎開始說的時候,元氏就已經做好了準備,要怎么做了。

  逗了楊慎幾句,她用看似無奈的樣子道:“行吧,我就幫幫你,誰讓你是我親生的呢?”

  陳姨娘正在和楊廷和哭訴,外面下人急匆匆來報:“老爺,姨娘,夫人來了。”

  楊廷和:“……”

  陳姨娘見到楊廷和都敢撒潑,但是此時臉色一下子變了,止住哭聲道:“到哪了?”

  下人道:“已經到了門口了。”

  陳姨娘看著楊廷和道:“老爺,方才妾身說的話,夫人應該聽不見的哦?”

  楊廷和:“……”

  “誰說我沒聽見,陳姨娘,聽說你咒罵我和慎兒早死,我來看看你啊,是不是又學了新詞,沒地方用,用在我和慎兒身上了?”

  陳姨娘:“……”

  她也不看楊廷和了,趕緊應上去屈膝:“夫人。”

  抬起頭道:“賤妾哪敢,一定是那個嚼舌根的下人瞎說,夫人可不要聽信讒言。”

  陳姨娘之所以這么害怕元氏,是因為真的見過元氏的狠厲。

  楊廷和在三十五歲的時候,看上一個別人送來的揚州瘦馬。

  揚州瘦馬都是被調教過的,專門伺候男人,所以男人跟著相處起來,那種感覺,是跟別的女人沒法比的,沒有幾個男人可以躲得過。

  陳姨娘本來就善于嫉妒,楊廷和有了元氏冷落他們,這又來個小妖精,她氣不過,就整日里找那女子麻煩。

  后來事情鬧大了,被老夫人知道。

  老夫人沒有罵陳姨娘,這種事就是元氏管家不當。

  所以就把元氏給批評了。

  元氏回來后就把那個女子拉出來,當著眾人的面說“本來,我也不想為難你們,可是后院女人不守規矩,要懲罰才能以儆效尤。”

  于是直接讓人打死了那個女子。

  是真的打死了,把院子里所有女人和下人看都叫過去,讓他們看,那女人活活被打死。

  人死后元氏自己先哭了,說她身不由己。

  她身不由己,那到底是誰的問題呢,若不是陳姨娘找人家麻煩,夫人被老夫人罵,夫人也不會拿出家法了。

  所有都是陳姨娘的過錯。

  元氏明明是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但是她忍著,到了一定程度,弄死了男人喜歡的,又把責任都推給陳姨娘,一箭雙雕。

  從那以后,后院任何女人都不敢再輕視元氏。

  陳姨娘看見血肉模糊的女子,也不敢再鬧了。

  知道什么時候該退,什么時候該狠毒。

  當楊廷和責怪元氏罰的重的時候,還有老太太給元氏撐腰,告訴楊廷和,如不是他寵信妓女,破壞了家里的風氣,就不會出人命,所以害死人的不是元氏,是他。

  楊廷和都跟著老實了。

  這樣的女人,陳姨娘怎么可能不怕她?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