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00章 云譎波詭

  顧驁前世對喬治舒爾茨這家伙不怎么熟悉。

  不過如今都在喬治敦念了兩年國際關系了,對于美國外交圈子里的人面已經是了如指掌。

  喬治舒爾茨4月份上任國務卿,如今過去了三個月,屬于剛剛把情況徹底熟悉、接手,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階段也過去了。

  舒爾茨這人,跟基辛格也算有過兩年共事的交情——當年基辛格當國務卿的時候,舒爾茨當了兩年財政部長。

  不過總的來說,這種同僚關系還是比較泛泛的,跟基辛格黑格之間的交情不能比。

  顧驁并不知道,歷史上舒爾茨會是一個任期比較長的國務卿,能一直干五六年,也就是陪到李根總統卸任為止。

  而基辛格雖然不能預知歷史,但他憑借自己在外交事務方面的老練目光,已經看出舒爾茨的外交路線、手腕,與李根總統所欣賞的那種相性非常契合。

  觀察了三個月后,基辛格已經敏銳地覺得,舒爾茨很有可能一直陪李根干下去,直到李根總統任期結束。

  這樣一來,就很有必要下注,重新刷一刷老資格的存在感了——基辛格這家伙的眼光賊精賊精,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

  如果根據他此前三個月的觀察,沒覺得“舒爾茨堪當大任,能夠長久”的話,那他是不會輕易去結好的。

  不過現在看來,要想后面幾年在咨詢界過得滋潤,在舒爾茨繼任后,發揮一把余熱,在外交領域創見性地立點功、預防性地解決一些危機,讓他們注意到基派勢力的閃光點,就是非常必要的。

  顧驁捋清了導師的思路和利益所在后,誠懇地說“這事兒我會放在心上的,盡量找機會尋找熱點吧,不過我才疏學淺,也不敢保證。”

  基辛格敲打道“盡量多觀察觀察機會,我希望這學期結束之前,你就能找準努力方向,咱一起聯手搞點事情,把這威給立了。”

  基辛格也不希望把這種事情拖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學期,那樣的話,倒是顯得他“求刷存在感”的動機太明顯了。

  大家都是要臉的嘛,要出名于“不差名”的時候,吃相好看一點。

  聊完這些課外話題,基辛格又跟顧驁研究了一上午學術問題,開開腦洞,然后顧驁告辭離開。

  教授也是60歲的人了,精力不濟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全天工作,加上如今只剩帶顧驁這一個博士生,下午一般都是應酬時間。

  顧驁在學校里用的午餐,然后在圖書館里借了一堆最新的國際關系分析期刊,回到別墅。

  收了一下傳真,繼續宅著處理生意和看期刊。

  腦子里一邊盤算起今年有沒有什么外交和國際關系熱點,可以幫助基辛格和自己,再多撈點人脈關系。

  當然,值得顧驁動手的事情,肯定不光只能有這么一丁點好處,要有其他夾帶私貨的機會,他才會撒鷹。

  光是為基辛格立功、還導師人情,顧驁這種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是不會干的。

  所以,他看了很多期刊,浮光掠影發現有些雞肋的機會,也都懶得真正深入研究動手,總想再等等。

  “對5月4日伊朗強制解散杜德檔事件影響的剖析,論伊朗是否有可能借此緩和對美關系……嗯,不就是伊朗人把本國的gc注意檔強行鏟了,并驅逐所有蘇聯外交官么。

  伊朗這種刺頭,明明是獨得很,完全不在乎跟兩大陣營都打出狗腦子的,如果覺得他們跟蘇聯斷交就會跟美國緩和,那還是癡人說夢吧,那種極端者,信奉的就是同時懟全世界,不會回頭的。”

  第一個最近喬治敦國際關系期刊上討論最熱門的立功點,就這樣被顧驁用他對伊朗人作風的先知先覺認識給否決了,丟進了廢紙堆。

  “《論自4月18日駐黎使館首次遭爆破后,黎巴嫩自s式襲擊蔓延的可能性與預防、及美以關系變化》……什么狗屁玩意兒,這東西30年都解決不了。”

  又一個簡訊議題被顧驁扔進廢紙堆。

  黎巴嫩這地方,可是爆彈背心的發源地,今年不過是給美國人點開胃菜。下半年黎巴嫩人會發明卡車爆彈沖進貝魯特美軍軍營,炸死300四等馬潤,那也沒什么好提醒的。反正死的都是美國兵,沒有無辜平民,所以歷史定性是“游擊”,不是kb。

  美國兵這種東西嘛,炸死一時爽,一直炸死一直爽,關顧驁屁事啊。明年美國在那的使館還會被炸,把美、英駐黎大使本人都炸了,最后導致美英撤走了使館,這種血海深仇的渾水可不能趟。

  他繼續往下看,又看到一點稍微有意思的內容。

  “上月7日,格林納達首相莫里斯畢肖普秘密訪美打成諒解,論該項諒解對緩和兩國關系的長期意義展望……”

  (注凡是外國的zl官職都打成“首相”,因為zl是中國有的官職,就不出現了。)

  顧驁看到這兒,眉頭微微一挑。

  前世他的歷史不算很好,不過世界上發生過哪些戰爭他還是知道的,無非不知道戰爭具體經過罷了,美國侵略格林納達戰爭,在80年代前期還是挺有名的。

  估計知名度也就比兩伊和中東稍微低一點,比其他更不知名的武裝沖突高。

  顧驁原先記不清這場戰爭究竟什么時候發生的,但至少他重生之后這些年,一直沒聽說美國有入侵其他國家,所以這事兒至今還沒發生。

  那怎么也就在這一兩年了吧。

  如今,看到一位同在喬治敦華爾士外交學院的學弟、寫了一篇分析文章分析美/格關系走勢,顧驁不由有些奇怪。

  格林納達首相莫里斯畢曉普秘密訪美求饒這事兒,發生至今才一個半月,是6月7號的事情。

  目前為止,外面的社會公眾都還不知道這事兒,新聞媒體上也沒有報道。也就顧驁是華爾士外交學院的在讀博士,才能查到這些內部論文。

  莫里斯畢曉普原先是格林納達“新寶石運動”的領袖,79年正變上臺的,外交上一下子就對蘇聯和古巴一邊倒,成了社會注意國家。不過隨后三年里,美國進行了強力的外交施壓,以防止格林納達成為“第二個古巴”。

  從內部論文上看,美國的秘密外交成績非常好,讓畢肖普跪了,承諾不再讓蘇軍在格林納達建立基地。

  而蘇聯人似乎也意識到如今的局面不像79年剛扶持畢曉普上臺時的情況,默認了這種情況,畢曉普跪了之后一個半月,鴉雀無聲,也不像是憋大招。

  顧驁仔細看了該學弟論文中的觀點,把蘇聯人的服軟解釋為“蘇聯79年讓畢曉普武裝正變時,蘇聯剛好處在對阿富汗開戰前夕,本身尚未陷入泥潭,軍事上對美極端強勢。

  時過三年半后,因為蘇聯本身被阿富汗泥潭拖累,無力西進,因此在加勒比全面放棄,拋棄了曾經布局的傀儡。”

  最后,顧驁看了一下落款,那個學弟是跟著布熱津斯基教授讀博的。

  顧驁掩上期刊,獨自沉吟“這個論文分析得很對啊,蘇聯確實沒精力挺格林納達了,畢曉普也看透蘇聯人,來求饒服軟了,那為什么后來戰爭還是打起來了呢?

  我記得好像是蘇聯人臨時改變主意,又讓‘新寶石運動’的二號人物,秘密帶兵槍殺了已經投靠美國的畢曉普,再建親蘇正府,然后美國才出兵打回來的……這里面肯定有我不知道的導火索。”

  顧驁想了很久,暫時沒想通,也就放棄了。

  “不管了,想這么多干嘛,這事兒暫時對我個人也沒什么利益價值,而且也不方便寫文章預言警告。這種是突發事件,怎么事前諸葛亮?

  難道要瞎扯理由,寫成‘謹防拉美軍人執正國家在向民選正府過渡過程中,被蘇聯從底層滲透’?太牽強了吧。

  不過,要是能夠預言正確,讓美國提前堤防,或者哪怕是為美國的出兵尋找到更正當的理由借口、外交遮羞布,那也是非常不錯的立功了。絕對能讓基老、在莫里茨國務卿的任期內,保持存在感和智庫地位……”

  其實牽強一點倒是無所謂的,只要預言結果正確了,哪怕前面的理由推演再匪夷所思,別人也會覺得你牛逼,有遠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么,搞國際關系分析的,結論對,解決方法對,推演過程稍微看得過去就行了。

  顧驁不想費太大心力去做,只是因為好處不夠大,犯不著。

  他又不準備長期做美國人,所以不會給美國打白工的,至少要“他自己獲利七分,美國獲利三分,同時最好是從美國的傳統盟友身上損人利己刮下來利益、由顧美瓜分”的事兒,他才會積極去做。

  不如先把這個點子放在這兒慢慢持股觀望,后續再看看有沒有更好、更合適的素材出現。

  狡兔三窟嘛,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反正基辛格給他定的任務,暫時還是“這學期結束之前,一邊寫書一邊留心熱點”。

  顧驁還有將近兩個月時間找備胎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