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

  盡管崇禎皇帝自己安安穩穩的睡在柔妃榻上,但內閣簽押房中的一群臣子卻是絲毫閑不下來。讀么么w?mem

  這時候的人不會有什么壓迫勞動的想法,畢竟這整個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你不想當官干活,后頭想踩著你上來的人可是一大把。

  這就像周瑜打黃蓋,自己本身就愿意做,也就不用管什么好受不好受的問題了。

  當今的皇帝陛下朱筆御批了四個地方,分別是京師、濟寧、南京和大同,年末之前,這四個地方的糧倉全部都要填滿,從而應對明年朝廷上可能的大動作。

  在場這些臣子個個都是人精,且從這四個地方上來看,就能大致明白崇禎的意思。

  京師糧倉自然要滿,說大了,這關乎到天下社稷蒼生,往小了說,那也和京師內外文武臣工的肚皮息息相關,由不得他們不上心。

  南京是江南重地,還是陪都,各個河道都經過此地,甚至可以直入海波,自然要將糧倉填滿,以備不時之需。

  更何況,江南一帶向來都是東林黨的大本營,就算拋開東林黨,那也是所謂天下文人士子的搖籃是盛產之地。..

  南京的糧倉,于公于私都該填滿。

  接下來就是大同,這更容易理解,畢竟宣大如今乃是實實在在的四戰之地,抗賊剿賊都要靠著宣大,如果蒙古人從塞外進攻,那也要靠宣大邊軍抵擋。

  朝廷西北大營增設,一下子多了幾萬張嘴要吃飯,再加上各地軍將手底下的兵士,大同的糧倉若是不填滿了,不出幾年,怕是又要激起兵變。

  可是提起濟寧,這個地方很多人就不明白了。

  實際上朝堂上這些人精們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京師和南京之間畢竟還隔著偌大一個山東,山東六府之境,向來都不是個安安穩穩的地方。

  即便現在的總兵換成了牟文綬,各地軍閥一般的將領們,不敢忤逆的同時卻也都是陽奉陰違,牟文綬為避免大亂子,也就只能分化待之,總不可能和劉澤清一樣,不聽話的直接揮軍攻城吧。

  濟寧地理位置特殊,乃是京杭大運河的樞紐所在,朝廷甚至在此增設了海關與河道衙門,就連原本的制造局在此地也有分署,河道衙門更是在此地設了總署,專門管理京杭大運河與各個交錯復雜的大小河口。

  這里是屯糧地也是運糧地,與此同時,朝廷其它諸如絲綢、瓷器、白銀等等貨物南來北往,都要經過濟寧。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如今的濟寧還聚齊著大大小小的商戶、財閥和地主,再加上從海上來的洋商人和傳教士,已經實實在在發展成了山東六府之內最大的幾個城鎮之一。

  牟文綬就曾在年初上奏,說唯愿領兵移駐濟寧,順江而下可助神武軍制江南,上則可通過運河直達京師,增援京畿,甚至于,還可以通過陸地直奔固關參與中原戰事。

  當時牟文綬的請求崇禎至今遲遲未批,就是因為濟寧形勢太過復雜,再加上山東劉部殘余仍在曹州一帶未全部平定。

  陳奇瑜也早就建議過,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濟寧都是實實在在的兵家必爭之地,雖然目前還處在朝廷名義控制之下。

  但實際上,卻幾乎是由各大財閥在暗中把控。

  此時在簽押房內的閣臣和各部尚書們眼觀鼻,口觀心,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卻無人說破,明面上看來,這些朝廷重臣們似乎只是在討論如何填滿糧倉的事。

  各地收成都不怎么樣,老百姓吃穿都沒有,想從他們手上擠出糧食是根本不可能,當今的皇帝也不是這個意思,那該從哪取糧,自然就得去找那些地主和大戶。

  本來,朝廷在兩江之地購糧處有十二處,這十二處都被八大晉商把控,去年,朝廷雷霆降旨,徹底鏟除八大晉商,至如今,這十二處也便都是被強行收歸國有。

  然而,朝廷規定的糧食數額巨大,僅憑這十二處的糧食儲備,僅僅只能滿足京師、南京兩地的填滿需求,至于大同和濟寧,則要另找方法。

  閣臣和各部尚書各自心知肚明,這方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他們身后站著的財閥們。

  這些人財勢比起八大晉商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達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朝廷薪俸很差,就算堂堂正三品大員,想靠薪俸過上好日子都是不可能,更別提其它了。

  在去年,朝廷似乎發現了老祖宗定的薪俸太低,處置了一批貪官污吏之后便大規模調整了官員的俸薪。

  那次調整范圍雖然不大,但卻是目前山窮水盡的大明財政一個巨大的負擔。

  崇禎本以為調整俸薪,起碼讓小吏們可以溫飽,他們就不會貪污受賄,但他想的太簡單了,朝廷調整俸薪之后,每年發放的總數雖然巨大,但僅京師之地,各級官吏臣工便數量之巨便不下十萬,再加上難以遏制的層層克扣現象,真正發放到每個人手中的,自然少之又少。

  一面是杯水車薪的俸薪,一面則是財閥們不斷的孝敬,官員之中就算蔣德璟這種明白人,據東廠暗查,今年至今,所收字畫以及各種賄賂,便已不下五萬兩。

  就連蔣德璟都是如此,更別提其它本就毫無能力,卻尸位素餐的人了,他們每個人受賄的數額都在東廠留有備案。

  官員們既不想和自己的金主撕破臉皮,又不敢不完成崇禎交待下來的任務,思前想后,總算是在入夜之前想出了個折中的法子。

  內閣與戶兵等部定議:以外地購糧路途艱遠又難以保存為名,濟寧和大同的糧食由兩江沿岸之地負責供給,南京和京師若是填滿,可以分出一部分輸送。

  而且內閣與戶部決定在山東六府之境普查各城鎮存糧和收成情況,濟寧的糧食,如果不出意外,將由山東六府主要輸送。

  大同的糧食,山東和南京是運不過去的,陜西、河南又成了流寇的天下,更加不能指望,后出過塞的工部尚書馮銓提出,可以用關內的瓷器和絲綢等精致物件與塞外易換。

  諸臣思前想后,大同的糧食雖然一部分可以由宣鎮和京師補齊,但預計還會有交大虧空,年末前根本達不到皇帝的要求,與塞外交易,看來是必須之法了。

  但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就產生了。

  由于塞外蒙古諸部皆已臣服韃清,朝廷幾年前就關閉并內撤了所有原本用于交易的市集和衛所城鎮,若想重新開始商貿,又需要開設商貿城鎮。

  甚至,增設新的衛所也不是沒可能。

  新上任的兵部尚書朱大典是個眼疾手快之人,說到這里,就直接將塞外地圖擺出來,把建議增設互市的地點標列出來討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