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啟

  多爾袞選擇在這時候跑來大明找麻煩,而不是選擇如同往常一般在冬季之時進兵,其實也算是有些不得以而為之的感覺。

  首先一點,多爾袞雖然早有甚么“墨爾根戴青”的名號,十七歲就成了正白旗的旗主,可是就算如今已經成了皇父攝政王,那也比不上死這么久的皇太極的威望。

  在八旗之中,自己雖然領著實力最強的正白旗,阿濟格的鑲白旗也對自己悉奉遵命,但是現在的正白旗還是當初的正白旗嗎,現如今的滿洲八旗還有努爾哈赤那個時候吹的那么牛嗎?

  說點掏心窩子的話,自打渾河血戰之后,滿洲八旗的戰力就已經一落千丈,早就不比當初了。

  現在的遼東,到處都是滿人貴族建的莊園,莊園里養著大大小小幾十個漢人阿哈,一天伺候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眼看著就連剩下這點血性都要消失不見。

  多爾袞對此心知肚明,但是韃清內部卻并不是他完全一個人說了算,代善和濟爾哈朗雖然看著不管大事,可一旦你做出和他們兩個利益相悖的舉動,馬上就會和你站到對立面去。

  還有豪格,明面上看是那次爭繼位失敗以后變得老老實實,可若是有機會送上門,他也不會放過那個機會。

  現如今的滿洲八旗,自打渾河之后再也沒有什么真正的硬仗了,完全靠著南蠻子們害怕八旗軍的威名,沒打就自己崩潰,來獲得一場場看似碾壓的勝利。

  渾河血戰是八旗軍根本沒料到的硬仗,各只有幾千人的戚家軍和白桿兵,硬是和數萬滿洲八旗打的有來有回,就連自己這邊素來依仗的鐵騎沖鋒,對白桿兵和戚家軍都沒有屁用。

  當時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鐵騎,那可和現在不一樣,就沒有任何一支明軍能承受住一波沖鋒,就連當時的女真鐵騎都充不垮戚家軍和白桿兵,可見這兩支軍隊已經“硬”到了何等地步。

  多爾袞想想都覺得后怕,還好這兩支全都被消滅在渾河了。

  人家手里的家伙事兒和正常南蠻子都不一樣,你沖過來,砍馬腿又是戳馬肚子的,反正用盡各種辦法將你的精銳騎兵弄下來,一旦騎兵落了地,等著把你弄死的伎倆更多,那可和死了沒區別。

  歷史上,多爾袞在韃清內部的地位就并不是很穩固,在完全靠實力說話的滿州八旗之中,現在不聽話的苗頭都已經開始顯現了,尤其是上次圍困明國京師徒勞無功之后。

  現在想想,多爾袞還覺得實在是太丟人了。

  自己被封為大將軍,走的時候就連大玉兒都親自給自己送行,滿臉都是等你得勝消息傳來,我就以身相許的神情。

  誰能想到,自己去明國京師周圍兜了一圈,甚么都沒干成,反倒自家到處起火,雖然趕緊回去平定了,也能說是得勝還朝,但是就連多爾袞的臉上都火辣辣的。

  這牛皮吹出去,實在不是那么回事兒。

  反倒那個時候的明國,好像開始回光返照一樣,獲得了各種不可能的大捷,那個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一次竟然擊敗了席卷中原的大順軍,強行給明國續了一波命。、

  韃清底蘊太低,甲申年之后和明國相持了兩年,如今國內已經有些動蕩,再加上八旗貴族腐化嚴重,眼看著就要朝元代的蒙古人一個方向發展,這就是多爾袞極力促戰的原因。

  山海關的吳三桂挺有意思,讓多爾袞氣不打一處來,雖然和明國不對付,但他卻也從不會正面回復多爾袞的招降,所說都是模棱兩可,兩頭不得罪。、

  多爾袞這次出兵先是試探性的大張旗鼓前往山海關,果不其然,吳三桂這吃里扒外的東西趕緊調動關寧軍守城,丁點放八旗軍入關的意思都沒有。

  不得已,多爾袞只得重走數次入關的老路。

  現在八旗軍聽起來挺厲害,把朵顏三衛地界重新收回,擊潰大順降將藺養成,突破了喜峰口,多鐸分兵追擊藺養成,雖然人沒追到,卻也打破了大安口、龍井關還有洪山口。

  但是別人不清楚,多爾袞自己心里還能不清楚?這種小關口在大明的邊關到處都是!

  這種小關口沒有一千,也足有八百個,更別提像宣府鎮、大同鎮那種想想都讓人頭疼的大關了,唯一能真正算上一個韃清占了便宜的地方,就是趁虛攻下同為九邊重鎮的薊鎮。

  吹牛批的代價是慘重的,這個代價崇禎皇帝手中延綿了近三百年的大明帝國完全承受得起,只要大局勢有改觀,崇禎也是根本是不會管這些細枝末節的。

  然而韃清不行,打下這些毛用處沒有的小關口,多爾袞這一行已經折損進去一萬五千人了,其中大部分都是蒙八旗和漢軍旗。

  可是誰能想到,后頭充當撿漏角色的滿洲八旗,竟然也折損了快兩千甲。

  不過從大局上來說,從這些小關口和附近的莊子、村堡以及薊鎮搶回來的好處已經足以彌補自己此行的損失,但是畢竟幾個邊鎮關口就折損一萬五千人,其中還有滿洲八旗兩千甲兵,自己又有多少個一萬五千能折損的起?

  說破了天,還是大清立國太短,根本無法和明國相提并論,若是讓崇禎皇帝就這么一年一年的拖下去,我大清怕是要遲早亡國!

  每死一個八旗甲兵,多爾袞心中就是陣陣刺痛。

  要知道,這些人雖然戰力下滑嚴重,但起碼也還是久經善戰的舊女真八旗,各種經驗都絕非一般的部隊可比,新換上的雖然也是滿洲人,卻完全不如這一批。

  現在多爾袞手里握著的就是大清最后入關的希望,容不得不謹慎,他也不敢硬拼,但是阿哈到現在都沒傳回來御駕親征崇禎皇帝的動向,多爾袞卻一時不知是進是退。

  在城外一直這么耗著,十幾萬大軍每一天人吃馬嚼都是個天數,而且長此以往,也會讓城內的明軍起疑心,從容做好布置,不能再拖了。

  總算下定決心的多爾袞在這一天再次召集城內的八旗王公貝勒大臣,宣布了要在今日攻取三屯營的各旗規劃布置。

  還是同樣的套路,一處佯攻,一處主攻,東西兩道城門,蒙古八旗各分出四旗,余者漢軍旗跟隨在蒙古八旗之后,主要在東門外布置。

  至于滿洲八旗,多鐸率領正紅旗還沒回來,多爾袞便讓豪格和鰲拜等人率領鑲紅旗在西門外佯攻,聲勢越大越好。

  除此之外,阿濟格則和郡王巴哈納等人率領正白、鑲白兩旗等滿洲騎兵伏于東西兩門之外,伺機而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