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

  崇禎二十一年春,崇禎皇帝下達了全面剿除李自成的圣旨。

  同年,五省明軍開始西進,數月之后,京軍也開始分批向南進軍,正月底,京軍還在順德府的時候,傳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明順之間爆發了潼關南原會戰。

  據說此一戰,在堵錫和練國事的運籌指揮下,明軍先后包括宣鎮軍、大同軍、山東軍在內的近二十萬兵力,大順方面也先后由高一功、劉汝魁等人率部前來馳援,亦號稱五十萬之眾。

  世人傳言,明軍做出如此之大的手筆,想來是要一舉剿滅李自成,而后者卻也毫不示弱的派出大軍分頭迎擊,成敗究竟如何,尚未可知。

  如此規模浩大的戰事,雖在明順交鋒以來不是首次,卻是自一六四四年由明廷發起反攻的第一戰。

  天下人都是屏住呼吸,靜待這一場大戰的結果。

  南原會戰爆發的半個月之后,張世澤、王先通、馬進忠等人率領的各地京軍業已自順德福南下,連續爆發了彰德之戰與開封之戰。

  飽經戰火摧殘的陜西、河南等處百姓,再一次嘗到了連綿戰亂的苦果,可這還僅僅只是幾處,明軍開始全面反攻的時候,湖廣一帶,左良玉卻是潰敗不堪。

  崇禎十七年三月,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下詔,封左良玉為寧南伯,他的兒子左夢庚也領平賊將軍大印,并許諾大功告成以后讓他們父子世代把守武昌。

  當時的左良玉十分受用,痛哭流涕向欽差表明死戰心跡,隨后便向下進軍攻擊當時還在湖廣境內聲威大振的張獻忠。

  出人意料的是,連戰連捷的張獻忠遇到左良玉就像見到了天生的克星,屢戰屢敗的左大帥卻接連立功。

  被闖營打得潰不成軍的左營遇到大西軍反倒個個生龍活虎,直接將張獻忠攆出湖廣,逼入四川,就這一點來說,左良玉當屬首功。

  不過當時的形勢對大明來說很不好,左良玉擊退張獻忠以后立即向朝廷報捷,正喜滋滋的等著封賞,卻傳來一個噩耗,李自成揮兵百萬北上去了。

  左良玉深知自孫傳庭所部全軍覆沒之后朝廷并無良將勁旅,心中沉重,便決定在武昌自立,仍打出朝廷大旗,靜觀其變。

  可是沒想到,李自成一路北上,到處都是即將改朝換代的易旗換幟之景,卻在一個小小的寧武關損兵折將,被擋了大半年。

  在這之前毫無名聲可言的寧武關總兵周遇吉死守寧武,由此聲威大振,崇禎皇帝贊譽其“驍勇絕邊”,欽此其部寧武軍的軍號。

  這種變故令左良玉完全沒有料到,為了再次向朝廷表明心跡,他只好揮兵南下去尋張獻忠,想要故技重施,立功獲贖。

  可他卻沒想到,經過這大半年,被自己逼入四川的張獻忠反倒如魚入江河一般,一發不可收拾。

  他遇到的張獻忠,已是稱帝見過之后,擁兵五十萬,麾下戰將無數的大西開國皇帝,再不是從前那個被他打成抱頭鼠竄的那個八大王。

  初戰,一個大西軍的無名小輩李定國將張獻忠打的滿地找牙,左營的三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即便左良玉極力收攏,最后也才不到二十萬。

  這點數量,令左良玉驚心膽顫。

  當時的他,南邊是大西,西面是大順,北面也是被大順占據的河南,向右卻是黃得功、周經武等人鎮守的南直隸一帶。

  這四個方向的三個派系無論哪一方對他都是拒不接受,李自成和張獻忠與他更是不共戴天,左良玉深知,無論如何,自己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到朝廷身上。

  左良玉在武昌過了一段無人攪擾的日子,可好景不長,很快就遭到了五雷轟頂一般的滅頂之災。

  崇禎二十年下半年,張獻忠為了整合四川,決心與明廷任命的四川總督秦良玉徹底決戰,為防左良玉南下攪擾,所以他派張可望率領一支偏師北上與高一功所部的大順軍合作。

  高一功和張可望的目的只有一個,瓜分湖廣,徹底消滅左良玉這個湖廣境內唯一可以稱得上敵人的朝廷總兵。

  左營上下當時是人心惶惶,朝廷對他們不再信任已經很明顯,即便神武軍駐地很近,但南京都督周經武依舊對他們的求援置之不理,這就很說明問題。

  既然無路可退,左良玉就只能背水一戰,以此來讓崇禎皇帝見到自己繼續為朝廷效命的真正決心。

  崇禎二十一年正月,左良玉派自己的兒子率兵十萬屯兵漢陽,并讓他死守漢陽,就算是死了,也要等到自己救援。

  左夢庚本是懼怕無比,但他卻也知道此時已毫無退路,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恨不能殺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對自己仍半信半疑的朝廷。

  目前朝廷尚未明令左營乃亂軍,也沒有收回左良玉的爵位和左夢庚的平賊將軍大印,這就說明一切都有機會。

  左夢庚與左良玉訣別之后,率兵屯駐漢陽,很快與前來圍攻的張可望與高一功接戰。

  在后方,左良玉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

  他召集了原本與之示好過的當地士紳,歷數他們禍國殃民,欺壓百姓的罪證,舉兵將這些人的家產全部抄為軍用。

  隨后,他又忍痛下發多達數十萬兩的餉銀,下令開倉放糧,讓左營將士與百姓同甘共苦,為他們修繕民房。

  除此之外,左良玉將這些士紳、地主的地契全部撕毀,稱這些原本就是百姓的土地,自當收歸于民。

  當然,在這期間也曾發生過許多不愉快的事。

  左營素來毫無軍紀,全靠左良玉一人威望支撐,所過之處,素來都是雞犬不留,武昌百姓深受毒害,這次發生如此鮮明的變化,自然引得許多兵痞不滿。

  這次左良玉不打算再繼續下去,他已經山窮水盡,所以就要嚴整軍紀,才能與大順和大西這兩個老仇家決一死戰。

  左良玉親自出兵鎮壓了作亂的士卒,在校場之上當著武昌全城百姓的面,將作亂的十二名軍將全部斬首,幾百名鼓噪的軍士也讓他一并祭旗。

  鮮血滾滾之下,百姓見到了左良玉的決心,不少人開始自發協助守城,左營面貌一新,軍威始振。

  二月底,左良玉帶著十余萬左營正打算南下援助漢陽,卻驚聞噩耗,其子左夢庚與部將張立死守漢陽,已經戰死城中,就連尸首都被張可望分尸掛于城頭。

  左良玉失聲痛哭,左營上下更是空前的同仇敵愾。

  勝利之后,張可望和高一功發生爭執,大順軍在后者的嚴加約束下駐足城外,保持了較好的軍紀,大西軍卻開進漢陽,大肆劫掠。

  無數的災民紛紛逃亡武昌,聽聞左良玉前階段的所作所為之后,決心助其守城。

  三日之后,左良玉所部十余萬與高一功、張可望聯軍在江夏城以南三十里遭遇,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