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

  崇禎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春節,大明京師紫禁城大朝會。

  現在朝堂上的群臣,相比剛穿越那會兒看來,人數好像更多了,不過崇禎看著舒心,因為這都是自己手把手拎上來的。

  眼前這一批,原來的老臣基本沒剩下多少,大多數都是誅殺東林黨以后從各府還有書香閣進士新晉提拔上來的。

  相比崇禎十七年,眼下的皇極大殿更顯得巍峨、莊嚴。

  整個大殿在今日朝會以前,都被太監和宮女們清掃過好幾次,到處都擦得锃光瓦亮如同鐵盔一般。

  再加上幾年來的不斷投錢翻修,現在金碧輝煌的都快要晃瞎了朝臣們的狗眼。

  內閣首輔魏藻德,英國公張世澤,分別自左右兩側甬道入內,帶著一大票的文臣武將和勛戚們,紛紛拜倒在地。

  崇禎皇帝深呼口氣,朝許久沒有來到超會上的王承恩點了點頭。

  王承恩今年都五十多了,走起路來顫顫巍巍的,東廠的權利基本也都在慢慢往王德化手上移交,這次很可能也是他最后一次臨朝宣旨了。

  無論這是不是最后一次,內容都讓他這把老骨頭想想就激動不已。

  他揭開金色卷軸,用堅硬的語氣大聲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茍非元惡,普欲包荒。

  皇明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汛掃區宇,東抵虞淵,西諭昆侖,南跨南交,北際潮海。仁風勇杰,滌蕩群賊,吻爽昏昧,咸際為明。

  時至本朝,朝堂昏聵,百官庸廢尸位,地方武將貪生懼戰,以致州府漸亂。

  群賊漸起,層級蒙蔽,上有意而下無為,軍備廢弛,飛蝗蔽野,黎民受難。此天變于上而地下無為。

  屬者建州小丑努爾哈赤,猥以微賤,敢發難端,擅起刀兵于邊陲。

  竊據遼東,役屬漠南,行增諸島,淫泆無度,禍機四發,戕害百姓。因而遂興薦食之志,窺我內省之地。

  朕以沖齡,纘承大統,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乃荷天地宗社之靈,始親征于甲申年。

  我郡國羽林之才用盡弁服,家國為難之際,挺身而出,勝賊于良鄉。

  而突襲固關,克服太原,收復山西,搗入潼關,勝抵西安,亦經年長語之事也。

  每朕親征,我天軍戰必勝攻必取,滅偽順,平偽西,而又調偏師入滇,宣定王統。

  己丑之年,賊酋多爾袞撕毀協議,屠錦州一城軍民。

  朕憤而率師,殲其軍于寧遠,親搗之于沈陽,盡誅建夷于遼東,此皆一戰而定。

  仰賴天地鴻庥,宗社陰騭,神降之罰,賊殞其魁,我王師水陸并驅,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協一心,焚其芻糧,薄其巢穴。

  外援悉斷,內計無之。于是同惡就殲,群酋宵遁,偽京付于烈火,戈甲積于高山,氛浸凈掃。

  雖百年僑居之夷,舉一旦蕩滌靡遺。

  建奴既誅,遼東子民如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

  除一統諸戰所獲之功,亦悉封為京觀。

  仍檻致多爾袞、布木布泰、福臨等二百六十一人,傳首天下,而黃臺吉、努爾哈赤二奴,掘尸出墳,棄骨稿街,永垂兇逆之鑒戒,大泄神人之憤心。

  于戲,我國家王師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茲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欽此。”

  這一段綿長的圣旨讀完以后,跪在地上的文武臣工們,個個都覺得膝蓋酸痛,但沒有一人覺得難受,反而都是舒爽得很。

  昔有大漢光武,今有大明崇禎。

  這《崇禎一統詔》,不僅體現出大明的霸氣和鐵骨錚錚,也讓周邊那些國家及西方列強在前往東方侵蝕殖民地之前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沒有那個金剛鉆!

  趕上這么好的一個時代,無論戰功封爵,還是位極人臣,那不都是機會多多?

  當然,能做到這一步文武功績的皇帝,不說與開國的朱洪武相比,比永樂大帝,那也是不相上下了。

  可現如今這位皇爺還處于雄盛之年,身體看起來也硬朗得很,誰知道又會發展到什么地步。

  看來日后要絕無二心的跟著這位皇爺去混了,這些年的經驗告訴他們,與這位皇爺唱反調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雖然你不一定會突然死亡,可自從那時候起,閻王爺的生死簿上就已經勾了你的名字,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發布了一統詔以后,群臣本以為完活了,正打算山呼萬歲退下看崇禎表演,沒承想王承恩又拿出一份卷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賊奴既定,百姓宜安,朕即不敏,亦當嘉惠于天下。

  從征將士,披堅執銳,櫛風沐雨,忠義奮發,戰而勝賊,赫赫武功,簡在朕心。

  宜從速論功升賞,用酬以勞,另辦升授大典,令有司各部除豁。

  自崇禎二十二年九月以前,遼東各府縣未逮之賦、稅,咸敕免之。

  各衙門敢有以之催逼害民者,官為免官,役為免役,因而致民家破人亡者,誅九族。

  全國一統,當大赦天下,與民共歡,此朕之心所在。

  官吏軍民等在獄人犯,除謀反大逆,謀殺祖父母、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殺,故殺人,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及見提奸惡外,宜悉赦免。

  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罪無大小,咸發之于鹽工礦田幫工,輕者三年,重則五年皆可免罪。

  北地各省、全遼各州府,悉三年免賦,所令衙門出銀復建幫農,若有不辦,必嚴懲之。

  鰥寡孤獨,養濟院、惠民藥局等有司依例存恤,毋令失所,若查有之,嚴辦。

  改例:民年七十之上,篤廢殘疾者,有饑寒不能自存者,皆入養濟院,官為賑濟。

  山西、陜西、河南、湖廣、云南、四川六省流移人戶,或歸原籍,過遺留本地,各依其愿。

  凡往遼東者,給永業田百畝,合用種籽牛具,所居民房亦有官府承辦。

  因建奴愚昧,遼東之鄉學、縣學、州學失頹多年,此后依制開設,毋使廢馳。

  統設修路隊、墾荒隊于全國,拋荒田土,修路復建,工給月銀,皆由各地官府除豁,六部成例。

  除有人佃種納糧外,余無人佃種荒田,所司取堪明白,收歸國有,再行分派,免致拋荒損民。

  凡我文武內外大小臣工,尚宜潔自愛民,奉公體國,以消萌釁,以導禎祥。

  更念彤力殫財,為日已久,嘉與休息,正惟此時,諸因此上加派錢糧,一切盡令所司除豁,務為存撫。

  勿事煩苛,咨爾多方,宜悉朕意。”

  。手機版網址:m.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