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一九章 平地驚雷

  第一個接到喜訊的是謝紅琳,她一目十行把信看完,便高聲喊著自己的丫頭們:“來人,開箱子!”

  雖說雪域山莊給一把火燒了,可是該轉移的東西早就送走了,再加上謝家祖上傳下來的,謝紅琳還有不少好東西。

  直到謝紅琳挑了兩件東西后,心情才漸漸平靜下來。

  她又拿起那封書信來,逐字逐行地細看,便笑得再也合不攏嘴了。

  霍大娘子卻和她截然不同,看著書信好一會兒,眼淚便撲簌簌掉了下來。

  曾幾何時,那個抱著她的腿甜甜地叫她的小毛頭,居然也要當娘了。

  同在京城的展愉拿著書信默念良久,接著他便笑了,而姜伯儒則把那書信扔到一旁,怒氣沖沖地說道:“這杯喜酒沒有喝上,便宜他們了。”

  姜伯儒也確實是生氣,謝小九早不懷孕晚不懷孕,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懷上了。

  此時,遠在西北的展懷和霍柔風還沒有收到消息,宮里已發突變。

  錦衣衛指揮使赫剛在慶王面前,將阿右的口供呈給了太后。

  太后只是粗粗看了看,目光便從書上移開,落到慶王臉上。

  室內僵持一刻,慶王轉身,大步出了宮。

  就在他身后,太后閉上眼睛,兩行淚水終于落了下來。

  太子得知消息后,雙手合什連念幾句“阿彌陀佛”。

  赫剛之所以叫上濟寧侯父子,原因便是知道他們父子手握重兵。

  西山大營的人連夜圍了慶王府,不分男女老少,所有人全都帶走。

  可是府中三百余人,卻少了兩個。

  一個是慶王身邊的伴讀蘇淺,而另一個,居然是慶王宮妃霍氏!

  沒有人會想到霍思謹竟然不在府內,立刻有人去了她的娘家,槐樹胡同的霍家。

  得到的消息很凄涼。

  去霍家的人很快便回來了,早在霍江去了江南之后,霍家的人便很少出來,而霍思謹更是從那以后,便再也沒有回來過。

  不久,從慶王府的荷花池中打撈出一具女尸,尸體落水足有十余日,面容已經變形,但王妃身邊侍候過的侍女認出,這就是慶王妃。

  而此時的霍思謹,正蜷縮在擷文堂的暗室中。

  按照謝思成的吩咐,霍思謹借著出來的機會,帶著翠縷和閻嬤嬤一起來到了這里。

  閻嬤嬤的嘴里依然還在抱怨,抱怨完了,她便指著霍思謹的鼻子說她是個傻瓜。

  霍思謹不想理她,悄悄讓翠縷再去探探。

  很快翠縷便回來了,低聲道:“聽說也沒在府里找出什么來,但是所有人都給抓走了。”

  霍思謹沉吟不語,而此時的赫剛亦是不語。

  負責搜查的錦衣衛和金吾衛,在慶王府里發現了暗格。

  暗格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只鐲子。

  一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金鐲子。

  鐲子里尚有小半毒(防)藥,不用讓李廷去驗,赫剛也能憑肉眼看出來,這就是在宮里搜到的那一種。

  赫剛又取來另一只鐲子,兩只鐲子無論是質地還是型狀,都是一模一樣。

  只是不同的是,宮里找到的那只已經把藥用完了,而慶王府里發現的,則還有小半。

  原本千頭萬緒,現在漸漸理清了思緒。

  慶王與太子之間矛盾越來越大,于是他派人悄悄將一只金鐲送進了彭城伯府,彭城伯府再將鐲子交給皇后,皇后用此毒殺了皇帝。太子大義滅親,非但沒有因為皇后而被廢去,反而有登基之象,慶王無奈,只好派人去將自己的愛將滅口,卻陰差陽錯,讓錦衣衛抓住了阿右,從而揭穿此事。

  太子聞訊后哈哈大笑,對身邊人道:“孤可登基否?”

  “殿下當立刻登基,為先帝發喪。

  下面的人用的是先帝,這讓太子很是欣慰。

  壽王與福王也有此意,眼下風雨飄搖,皇帝的死訊尚未召告天下,便出了皇后與慶王的事,如果再繼續下去,還不知道又會禍殃于誰。

  兩天后,皇帝的死訊終于傳了出來,而此時據他死去,已經過了整整一個月!

  全國舉孝。

  太子臨危受命,在滿朝文武的哀哭聲中,登基為帝,改年號明和。

  皇帝的靈柩送往煤山,在此停放一個月后,將入皇陵下葬。

  明和帝悲傷不已,幾次哭暈在靈前。

  而歌舞升平的京城,滿目縞素,死氣沉沉。

  不久,圣旨下,慶王忤逆弒君,貶為庶民,囚禁于煤山,其府查抄。慶王妃失足落水而死,念其未參與此事,撤去封號,死后以庶民下葬,罪不及父兄。

  太后趙氏封太皇太后,皇后王氏封太后。

  彭城伯府因參與慶王弒君一案,撤去封號,誅九族。

  一個月后,先帝下葬,后宮之中臨幸過的女子,凡無子嗣者全部殉葬,陪伴先帝而去。

  又一月,太后病重,幾日后便撒手人寰,依她遺言,未與先帝合葬,而是葬在與帝陵遙遙相對的嘉陵。

  眾所周知,嘉陵埋葬的是太祖皇帝高皇后謝氏和其女九容公主,王太后的陵園便也建在此處,只是王太后死得太急,只能暫時停放于嘉陵的一座偏殿之內,待到后陵建好后方可入土為安。

  之后,朝中開始了歷時許久而無休止的慶王黨運動。

  所謂慶王黨,就是參與慶王謀逆的黨羽。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尤其是在江南,早年慶王曾經去過幾次江南,江南的地方官員都以見過慶王爺為榮,而現在這些則成了罪狀。

  霍輕舟還在江南,隨著慶王案發,先前圍在霍江和他身邊的人少了許多,但是也并沒有太多影響。

  少了的無非是那些整日想要與他們攀交的官員,留下的當然是讀書人。

  雖然看似是因為慶王妃已死,圣上才網開一面,禍不及霍家,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真正令霍家父子明哲保身的,并非是死得及時的慶王妃,而是霍江和霍輕舟在清流中的名望和地位。

  果然,沒過多久,便傳出皇帝有意讓霍江和霍輕舟回京起復的消息。

  霍江謝辭,霍輕舟則以父親身體不佳為由,請旨暫留江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