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遼東大捷 萬歷掃穴

  京城,形勢對于東林黨人而言,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太子進宮得到病重中的皇帝首肯可以參預國政后,京中的東林黨人是彈冠相慶,都說苦日子要到頭了。

  浙黨、楚黨、齊黨方面聞此消息,則是情緒紛紛低落起來,于京察中打擊東林最積極的那些人大有末日來臨之感,甚至于有些人都已經做好一旦皇帝駕崩便上書致仕的準備,不準就直接掛印走人,他們是怕東宮登基后會遭到東林黨的打擊報復。

  首輔方從哲卻未有這等疑慮,反而慶幸自己在京察中放了東林黨一馬,并且他還聽取了東林黨楊漣和左光斗建議率百官叩宮探病,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東林的盟友。

  不管皇帝幾時駕崩,東宮幾時登基,新舊接替期間,斷無逐走首輔閣臣的道理,相反無論是東宮還是東林黨人,都要依重他這個閣臣。

  作為勸說太子入宮的功臣,楊漣和左光斗自也是要慶祝,二人當天就約了魏大中、汪文言等黨內同僚到京里有名的源鑫居喝了花酒。

  科道官員,俸祿自是不多的,但這花酒的賬卻不需清流貴人們結帳,自有懂事的人安排著。

  源鑫居背后的勛戚們一個個也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

  眼下皇帝病危,太子這個“大東”隨時都會搖身成為天子,如此一來,始終支持太子的“小東”(東林黨)肯定要雞犬升天,屆時那朝堂上怕就是東林黨的天下了。

  所以,這時候勛戚們不跟東林黨交好還等什么時候?

  源鑫居主事如此熱情,楊漣等人也是心知肚明,有些事情也不必點破,叫主事的自去安排。

  席間,卻有隔壁的駙馬爺冉興讓不知怎么聽說楊漣和左光斗就在隔壁,端著酒壺醉熏熏的過來和人打招呼,且還嚷嚷著這頓算在他賬上。

  冉駙馬的妻子是鄭貴妃的女兒壽寧公主,而鄭貴妃是東林黨人最痛恨的,因此楊漣等人自是不會對冉興讓有什么好感。

  只是這個冉駙馬卻是過于熱情,似乎看不出東林黨人對自己的厭惡,竟然厚著臉皮坐了下來,說要和幾位清流貴人們一同暢飲,不醉不歸什么的。

  楊漣當時臉就拉了下來,還是汪文言會做人,笑著朝他搖了搖頭,意思讓這位駙馬爺呆在這也無妨。

  魏大中無所謂,左光斗卻哼了一聲,道:“陛下病重,駙馬爺怎的還有心情來此飲酒做樂的,難道就不怕叫科道參上一本么。”

  “是么,”

  冉駙馬可能酒真多了,打了個飽嗝晃悠悠道:“我不能來此,那幾位就能來此了?”

  “我等與駙馬能一樣嗎!”

  左光斗著惱,正欲發作,卻被汪文言扯住。

  “駙馬爺既然如此好興致,那便坐下一起。”汪文言笑著伸手去扶冉興讓。

  “你是?”

  冉興讓認不得汪文言。

  “下官是東宮王公公名下私臣,”

  汪文言正介紹自己時,卻見王公公名下掌家齊國元從樓梯急急上來,見著他汪文言,喜不自禁道:“可算找著你們了,有好事,有好事啊!”

  “齊公公,什么好事?”

  汪文言一臉不解,手也松開了冉駙馬。

  楊漣他們也是好奇,不知何事讓齊國元如此高興。

  “天大的好事!”

  齊國元一臉興奮,四下瞅了眼,低聲道:“宮中剛傳來的消息,說是皇后娘娘同掌印孫公公一起將貴妃從乾清宮遷出,攆回了翊坤宮!”

  “此事當真!”

  楊漣下意識站了起來,魏大中和左光斗也是“豁”的起身,三人臉上均是激動萬分的樣子。

  “此事千真萬確,王公公知道你們關心此事,便急著叫小人過來給幾位報訊,這會他老人家帶著曹公公去乾清宮了。”

  齊國元說的王公公自是東宮太監王安,那曹公公則是東宮的掌班太監、人說內書堂掌班的曹化淳。

  “太好了,太好了!這一回總不怕她鄭妃隔絕中外了!”激動莫名的楊漣端起桌上的酒一飲而盡。

  魏大中他們也是激動的都快說不出話來了。

  醉熏熏的冉駙馬卻沒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事,他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的望著齊國元:“你...剛才說什,什么?”

  這酒喝的,舌頭都打結了。

  自打成了源鑫居的VIP后,冉駙馬那真正是過的醉生夢死的日子。開銷有人付賬,天天有美女在懷,當妻子的公主也不管他,做為一個男人,他真是知足了。

  “這位是?”

  齊國元這才注意到有個他不認識的人在。

  汪文言朝他打了個眼色,想著怎么把這個醉鬼弄走時,卻有兩個看著似是駙馬隨從的人過來將駙馬爺給架走了。

  那兩人架著駙馬爺下樓梯時,其中一人還抬頭朝正高興議論貴妃遷宮的楊、左等人看了一眼。

  沒了讓人厭惡的醉駙馬在,幾位東林黨人自是放開說話。

  魏大中感慨道:“鄭妃只要不賴在乾清宮,天塌下來都無妨了。”

  楊漣連連點頭:“是啊,當初聽說鄭妃和陛下同起居,我就擔心有一天會禍起內宮,現在看來,孫公公和皇后娘娘有先見之明,他們是在為國家做一樁了不起的大事,是匡扶社稷的功臣啊。”

  眾人越說越高興,如今擺在他們東林黨人面前的兩個大難師,或者說兩座大山相繼被移開,豈能不喜之若狂。

  當下,幾人便是連干了幾碗喜酒。

  不過,左光斗接著卻說了一個喜憂參半的事。

  喜的是東宮如今可以問政,隨著皇帝病情的加重,用不了多久東林賢人們肯定會有出頭之日。

  憂的是,隨著皇帝的病危以及平奴戰事的不順,朝廷眼下實際處于半癱瘓狀態,東宮收拾起來談何容易。

  “這朝堂上的事不要緊,要緊的是遼東啊。陛下讓殿下問政,我看就是把遼東這爛攤子扔給殿下,殿下要是做不好,恐怕事情還會有反復。”

  左光斗言外之意眾人都能明白,某種程度上,皇帝的確是在考較東宮的本事。

  遼事,就是太子殿下的考卷啊。

  “我等須得助殿下平了遼事,給陛下交一個滿意的答卷,如此,才真正是高枕無憂啊。”魏大中贊同左光斗的意見。

  汪文言沉吟片刻,告訴眾人太子殿下回到東宮后,曾與王公公說起殿下囑咐,其中最主要確是遼事。

  “陛下意殿下可起用熊廷弼接替楊鎬經略遼東,說此人有干材...”

  汪文言話還沒說完,就被楊漣打斷了,他急道:“不行,熊廷弼是楚黨,用不得!”

  汪文言忙道:“熊廷弼是楚黨不假,可于遼事他也是在行的,前些年他便在遼東任過巡按,曾上書參過李成梁輕棄寬甸,如今關外大軍連敗,是得找個人接替無能的楊鎬,要不然遼事糜爛,于殿下而言不是好事,我看起用熊廷弼可以。”

  “熊是楚黨,楚黨乃奸黨,遼事國家大事,豈能讓奸黨小人去處置!”楊漣堅持己見,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奸黨,如今眼看著東林賢人要得勢,豈能叫一個奸黨小人去任遼東經略。

  左光斗和魏大中都在思索起用熊廷弼是否可行,齊國元是王安私宅掌家,朝廷上的大事輪不到他插嘴,只能聽貴人們說。

  “大洪,你要知道,陛下雖病重,但卻非病危啊。”

汪文言不得不提醒性子執拗的楊漣,要是遼事繼續糜爛下去陛下卻沒有駕崩,那太子殿下怎么跟陛下交待呢  左光斗微微點頭,認為是應該以國事為重,以太子大事為重,便勸楊漣:“大洪,我看熊廷弼可以。再說,不讓熊廷弼去,我們當中誰能去?”

  真說起來東林黨內,還真沒有如熊廷弼一般熟悉遼事,且能勇于任事的人。

  汪文言苦笑一聲,道:“杜松、馬林二路大軍都敗了,這會關外怕是人心惶惶,莫說熊廷弼了,這個時候但要有人放言敢去遼東,都算有膽識的了。”

  “要不,便讓熊廷弼去吧。”左光斗也是這個想法。

  楊漣卻搖了搖頭,道:“怎的就要用他一個奸黨了,我東林黨內有現成之人可用。”

  “是誰?”

  汪文言和左光斗不約而同問道。

  “不是旁人,就是福清相公的弟子,右參議王化貞。”

  楊漣說的這個王化貞是萬歷四十一年的進士,由戶部主事轉右參議,曾分兵駐守廣寧。當時蒙古炒花等部落酋長想要南侵,王化貞便安撫他們,炒花部落遂不再南侵。后來楊鎬復出遼東巡撫,狠狠的打擊了炒花部落。

  “王化貞久在遼東,又威震過蒙古人,怎么也不比熊廷弼差吧。”楊漣對自己提出的這個人選很是有信心。

  汪文言有些棘手道:“王化貞是可以,但大洪要知道,那熊廷弼是陛下屬意之人,若殿下不用他,怕陛下那里也不好交待。”

  楊漣眉頭微皺,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太子現在只是問政,可不是親政。他思來想去,道:“那好,殿下可以起用熊廷弼接替楊鎬為遼東經略,但我黨同時保薦王化貞為遼東巡撫,如此一來不使楚黨借熊之經略做大,二來也可以讓王化貞牽制熊廷弼。”

  “這倒也是個好辦法。”

  左光斗和魏大中、汪文言商議后,同意按楊漣所說向太子殿下進言。

  “好了,今日接連兩喜,又為殿下解決了遼事大難,是不是該不醉不歸啊?”魏大中端起酒碗笑道。

  “應該,太應該了!”

  眾人齊聲而笑,正欲舉碗時,街道上忽有呼聲傳來,遠遠聽去似在叫嚷什么:“遼東大捷,萬歷掃穴!”

  “什么遼東大捷,萬歷掃穴?”

  楊漣放下酒碗,打開窗戶一臉困惑的看向外面。

  作者注:東林黨舉王化貞為遼東巡撫,意分熊廷弼之權,此黨爭弊端因果,終致遼事糜爛,斷了楚黨、東林兩員遼事干材腦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