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五章 何所懼

  一個時辰后,丞相府,正堂。

  謀臣武將們肅列于堂中,所有人都沉吟不語,臉色陰晴不定。

  紙是包不住火的,何況蘇哲也不打算包,第一時間就把袁紹大軍南下的消息,遍傳給了眾文武,并叫他們前來大堂議事。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場軍議,將關乎著這場南北決戰將以什么形式進行。

  高坐于上的蘇哲,神情卻閑淡自若,閑嚼著蠶豆,沒有半分大敵壓境的緊迫感。

  看著眾將差不多集齊了,蘇哲才把手中蠶豆往案幾上一扔,大聲道“袁紹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消息你們應該已看到了,這可以說是我們起兵以來最強的敵人,如何應對,你們有什么高見,大可直言。”

  二十萬大軍!

  聽到蘇哲親口說出這個數字,眾將無不微微變色,暗吸一口涼氣。

  忌憚歸忌憚,眾將卻皆為百戰余生的猛士,又豈會畏懼。

  張遼當即出班,拱手道“袁紹的大軍南下,看行軍方向,應該是要前往黃河北岸重鎮黎陽,再由黎陽渡河,從白馬或是延津兩處渡頭登上南岸,不出意外的話,兵鋒應該是直指許都。”

  徐晃也跟著道“文遠所言極是,許都乃帝都所在,一旦許都失守,則中原必定人心浮動,各州不戰自亂,所以此番決戰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守住許都。”

  蘇哲微微點頭。

  歷史雖然已被他改變,曾經的中原霸主曹操,被他取而代之,但中原的形勢,卻與歷史上并沒有改變。

  他依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帝都也依舊在許都,所以袁紹進攻的戰略,也必會如歷史一樣,直趨許都。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歷史上的袁紹是手握冀并青幽四州,而現在的青州卻在他手中。

  而歷史上的曹操,并沒有握有荊州這片膏腴之地,到他這里,卻有荊州百萬人口的支持。

  這也就意味著,他的綜合實力,已在當年的曹操之上。

  不過缺點則在于,曾經的曹操對關中能夠實施懷柔統治,決戰袁紹之時,關中方向并沒有給他造成多大壓力。

  而現在,關中卻為董卓雄踞,隨時有可能揮師東進,對他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威脅。

  為了對付董卓的威脅,他就不得不在洛陽宛城一帶,部署更多的軍隊,削弱了他能夠用于對抗袁紹的兵力。

  “童兒,你怎么看?”蘇哲看向了龐童。

  龐童淡淡道“袁紹雖表面上看起來強大,但他兩個兒子爭奪儲位,其麾下謀臣武將們也分成兩個派系,彼此明爭暗斗,內耗重重。而我軍兵馬雖少,卻勝在眾志誠城,上下齊心,并無派系之爭。”

  “所以,這一場仗,只要我們能齊心協力,并肩死戰,我軍必勝!”

  龐童一番話,已是將袁紹的軟肋,說的清清楚楚。

  內斗,這就是袁紹最大的軟肋。

  蘇哲熟知歷史,豈會不記得,歷史上的袁家可是斗到你死我活,官渡之戰兵敗,袁紹病死后,袁譚和袁尚兩兄弟甚至直接開戰,袁譚更不惜投降了曹操。

  袁譚袁尚內斗不說,支持他們的河北士人和汝潁士人,也分為兩派,斗了個你死我活,完全不顧袁紹的大局。

  蘇哲拍案而聲,目光如刃,一身豪情狂燃而起,毅然道“袁紹雖強,不過是外強中干,當年我不過荊州一小縣令,就敢反了劉表,今日我手握中原諸州,雄兵十余萬,還有爾等這些當世豪杰相助,我還怕他袁紹不成!”

  長劍出鞘,蘇哲劍指北方,豪然道“袁紹敢來送死,我就叫他有來無回,咱們并肩一戰,殺他個片甲不留,一鼓作氣,趁勢奪取河北,一統北方!”

  蘇哲自信無比,獵獵豪言,如雷鳴般轟響在大堂中,點燃了每個人的熱血。

  戰意爆漲!

  老將黃忠一躍而起,大叫道“我等愿隨主公死戰,袁紹敢來,就叫他有來回無!”

  張遼也慨然道“主公百戰百勝,袁紹又有何懼,一個字,戰!”

  眾將斗志狂燃,熱血沸騰,高昂的叫戰聲,山呼海嘯般響起。

  眾將志在必得,蘇哲信心大作,欣然道“好!有你們這句話就夠了,傳我丞相令,即刻集結大軍,與袁紹老狗決一雌雄!”

  當天,丞相府的號令,遍迅速發出,傳往四面八方。

  除留鎮許都的中軍外,分布于各州的精銳之士,也迅速向許都方向集結。

  蘇哲眼下是手握荊豫兗青徐司加淮南之地,雖然經過戰火荼毒,人口嚴重不足,但到底也有五個半州,滿打滿算也能湊齊近十五萬兵馬。

  唯是這十五萬兵馬中,壽春方面要留給文聘近一萬人馬,防范江東的孫策。

  青州方向,也得留給臧霸一萬兵馬,防范袁紹從青州方面的側擊。

  而在洛陽和宛城一線,亦要留給李嚴近兩萬兵馬,防范西面關中強大的董卓集團。

  除此之外,各州要害之地,以及許都城,也要分出兵馬留守。

  拋開各處分兵,蘇哲用來跟袁紹正面交鋒的兵力,約在九萬左右。

  九萬對二十萬,光從兵力上來看,蘇哲處于絕對下風。

  那又如何!

  以弱勝強的事,蘇哲又不是沒干過,僅僅一倍兵力的差距,對蘇哲來說,已經算是形勢不錯。

  在經過十余日集結,各處分兵部署后,蘇哲留蘇飛守許都,留董昭,滿寵,馬良等署理丞相府事,調撥糧草,他自己則率九萬大軍北上,前去與袁紹決戰。

  鄴城之南。

  戰旗滾滾如濤,遮天蔽日。

  刀槍如林,反射著耀眼寒光,幾欲將蒼天映寒。

  南下的大道上,數不清的士卒正昂揚前行,帛延數十里,一眼望不到盡頭。

  無數面“袁”字大旗,在傲然飛舞,彰顯著天下第一大諸侯的威勢。

  從鄴城通往黎陽的大道上,二十萬袁軍步騎,浩浩蕩蕩襲卷南下。

  跟隨著他們身后的,則是近三十余萬民夫,數以萬計的騾車,滿載著百萬斛糧草。

  連兵帶民近五六十萬人,這一戰,袁紹已是幾乎調動了河北三州一切能調動的力量南下,志在必得。

  袁紹卻并沒有急速南下,而是慢慢吞吞,以日行不過三十里的速度行軍。

  他的這份悠哉,仿佛勝券在握,早一日晚一日都無關緊張,蘇哲只有被輾壓的份。

  甚至,袁紹還在幻想著,他大軍尚未渡過黃河,中原諸州就已土崩瓦解,望風而降。

  原因很簡單,這場南北決戰,正面交鋒還未開始,激烈的輿論戰就已提前拉開帷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