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民大概真是憋壞了,他一個小生產隊長在公司大會上肯定沒有太多發言權,所以一邊吃飯,嘴里還不停念叨著。
李亞東聽了一會兒,總算有些眉目,詫異道:“哥,你上次是去的海鹽?”
“對呀。”李亞民嘗了一口重新加熱過的烤鴨肉,眼前不由一亮,不過也沒說什么。眼下雖然他娘同意了這件事情,但他還是堅持認為大學生不應該干這個,“公司說話頂事的那幾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要是不想改革,就別派我們出去學習嘛,學了經驗回來又不實施,這不是等于脫褲子放屁嗎?”
“步鑫生?”
“喲,你也知道啊?”李亞民略顯詫異,不過也僅限于此。
在八十年代的中間幾年時間里,中國最耀眼的明星絕對不是剛拍完《少林寺》的李連杰,而是海鹽襯衫總廠的廠長,步鑫生。
他是中國最早施行體制改革的國企廠長,制定了一套很新穎的員工激勵政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個人不怎么喜歡按套路出牌,總愛做出一些驚人之舉,在這個年代就敢跑到魔都最繁華的淮海路八仙橋,在嵩山電影院的門頭上豎起一塊巨型牌。
要知道這會兒整個魔都只有三塊大型牌,除了他這塊,另外的就是日國三洋,以及中華牙膏。
李亞東也多少有些了然他大哥這樣一個在別人眼里很古板的人,為什么會如此推崇步鑫生的改革。步鑫生有一個外號,叫作“夏伯陽”,這是來自蘇聯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一位作戰勇猛、但對下屬十分嚴厲的紅軍將領夏伯陽的故事。
“我就覺得他們的生產模式很好嘛,多做多得,績效考核,這樣才能讓每一名職工都充滿干勁嘛,哪像現在……”李亞民欲言又止,不由嘆了口氣。
他身在國營企業的第一線,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自然清楚的很,這年頭流行一句話,叫作“黨是媽,廠是家,沒錢找媽要,缺啥從家拿”,企業職工完全由國家養著,也甭管干的活多活少,大家都一樣,真遇到刺頭還挺麻煩,只要不做出太出格的事,想開除掉都不容易。
“哥,我覺得這事不著急,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總有一天會到來,那啥……你也別太得……”
“你真的這樣覺得?”李亞民眼珠子一瞪,小小的激動了一把,好歹家里終于有個他的人了。
他又哪里知道李亞東還有一句話沒說完,他原想說“你也別太得罪人了”,在體制里待著,跟大領導唱反調,實在不是什么明智的行為。
李亞東深知他大哥的畢生心血都傾入了這家公司,可哪又如何?等到九十年代末,廠里一紙公告,他照樣還是下崗了。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我們大多數人就像一粒沙子,被風浪裹挾著,漂來漂去,想要掙脫,又無可奈何。
改革意味著新生,同樣也意味著犧牲,中國這艘東方航母崛起的勢頭勢不可擋,改革開放在摸索中前行,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再爬起來,期間難免要犧牲一部分人,九十年代末的那股下崗潮,那一代人,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犧牲的人。
“哥,你忘記了,我馬上要到北大經濟系報道,怎么能不提前關注一下社會時事和民生經濟呢?”李亞東想了想,有些話還是不太適合現在說出來,因為時機未到,太過前瞻性的話語只能聳人聽聞,很難取得想要的效果。
他大哥這輩子或許依舊會以悲劇收場,但沒關系,還有他。
“對嘞!”李亞民笑了笑,腦子里總算騰出空來,拍著他的肩膀說道:“好小子,真有的你,居然考上了北大,不錯,這回算是給老李家爭了光。”
話題回到這上面,飯桌上的氣氛明顯緩和了不少,陳月娥給李亞東夾一撮漢菜后,笑著問道:“小東,算算時間也快了,打算啥時候動身啊?”
“九月初開學,報名會提前幾天,所以打算月底走。”
“那沒幾天了,到時讓你大哥請個假,送你去省城。”陳月娥點頭道。
這個年代他們縣里還沒有火車站,出遠門只能到省城乘坐綠皮火車。
下午從大哥家出來以后,李亞東一直心事重重,越發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家里最小的一個,他很難通過言語上的溝通,去改變家里人的命運軌跡,一是不能說,二是說了大概也無用。
就比如他大哥,如果按照李亞東的想法,他會勸大哥盡早離職,趁著現在政策剛放開,做個個體戶,將來不說富得不能動,一定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但這話他敢說嗎?
他說了他大哥就會聽嗎?
答案顯而易見。
“白給”大概也是行不通的,不說他大哥這種心懷信仰的人,就算他三哥也不會坦然接受他的饋贈之物。
那能怎么辦呢?
他除了要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外,也得替家人謀取一條后路。
“算了,還是一樣樣的來吧。”
尋思著這兩件事情大概是個遞進關系,李亞東暫時也就懶得去考慮了,他現在倒是迫不及待的想飛往京城,只有到了那里,他才算真正的趕上了時代的浪潮。
八月份的中下旬,自從鄉長上他家里來了一趟后,李亞東就不怎么著家了,倒不是對當官的有什么歧視,只是單純的不太想接觸,他自認說不了太官僚的話,繞來繞去的兜圈子心累,所以懶得應付。
烤鴨店的生意現在觸底反彈,要烤兩爐,賺錢倒是其次,主要還是為了將張春喜和蔡小惠倆人徹底教會。李亞東可不想等自己走了后,倆人砸了自己的招牌,做餐飲他可是很認真的,向來注重口碑,這也是多年來養成的一點偏執。
“小東,有啥獨門絕活全使出來,你放心,等你走了后,胡嬸兒那邊我一定照顧好,別的不敢說,三天一條魚,五天一斤肉,妥妥的!”
“算你小子有點良心。”
李亞東倒真沒藏著掖著,對張春喜可謂傾囊相授,連自己制作烤鴨時省去的一些諸如“淋油、上蜜、填料”的步驟,都一一給他講解,不要求他一步到位,以后有了時間慢慢改進就是。
這份買賣要真的沉下心來悶頭去做,有多賺錢李亞東是心知肚明的,至少在這個年代,很快就能積累到一份不錯的家底,只怕一年得出兩個萬元戶,說不出都沒人敢信。
而作為創業人的他,是沒有索要過一分錢的,放日后怎么的不得弄個技術入股?因為張春喜答應幫忙照顧他娘,這對李亞東來說比什么都重要。
時間就這樣匆匆流逝,轉眼間,月底到了,李亞東也要啟程離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