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495章 永鎮西域

  往西伊麗河注入大湖夷播海,大湖西南部是甜淡水,東北部因缺少河流注水,神奇的形成了咸水。

  兩條大山和一座大湖,使的伊麗是一個相對來說較封閉且安全的巨大河谷平原,地理得天獨厚。

  伊麗郡現在有五個縣,下面除了七十二諸侯領和三千多騎士領,也分成了數十個鄉。

  “整個伊麗郡如今有戶五萬余,口二十余萬。”

  因為伊麗都是移民為主,沒有什么大家庭,平均每戶也就四口左右。

  這么巨大的地方,才五萬來戶,平均一縣才一萬戶左右,在中原,這也就是一般中縣水平了。

  但在西域,這卻是朝廷最大的一個漢移民正郡,比起高昌、伊吾和焉耆、龜茲幾郡的漢移民數量還多。

  可相對來說,伊麗郡比高昌幾郡地盤大的多。

  “若是人口能夠再翻他兩三倍,就好了。”

  久在西域的嗣業,也越來越難領悟到皇帝的邊疆策略,要拓疆,要治胡,最簡單最實力的辦法,就是移民,而且要大移民,徹底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

  只有當漢人數量絕對壓倒胡人時,那才算穩固了。

  “我們伊麗郡下轄五縣,縣下設鄉里,鄉里之下各村又編設保甲,實行保甲聯防聯坐制度,一家遇匪,同甲其實九戶必須救援,否則將治罪。若一家通賊為惡,其余九家必須檢舉,否則連坐。”

  “對于伊麗原來的那些胡人,我們實行的是歸附落籍,將他們拆分打散安置各地,同時要求他們禁止胡言胡服胡俗,必須得改漢姓用漢字說漢話,并且拜孔圣,接受儒家思想。”

  這是從頭到尾,從內到外的徹底改造。

  不管你過去是突厥人也好,是昭武粟特人也罷,還是鐵勒人什么的,總之,如今過去的一切舊風俗都要打破,從姓氏從語言開始改變,連他們過去崇拜的神靈都要改。

  “那些胡人愿意接受這種改變嗎?”

  太子認真的問。

  “有些人愿意接受,有些人不太愿意。”

  “那你們如何處置的?”

  “其實也簡單,圣人早就對此情況做過指示,不外乎三個字,防、剿、撫。我們在西域,以三條絲路為核心,修建了無數的烽墩、驛站、兵堡、巡營,這就是最通暢的信息網,是我們靈敏的耳目,監視著這里胡族的一舉一動,也溝通著我們各處的漢移民聚居點,駐軍營城等。”

  “我們以伊吾、高昌、伊麗、焉耆、龜茲等建成一個個的城池軍堡屯莊網,然后再用絲路聯結起來,結成一張網,網住西域天山南北,蔥嶺東西,這就是防。”

  “有那些桀驁不馴,野心勃勃者,我們是一直盯防的,一旦他們不服朝廷管涌,敢于做亂,我們絕不姑息,各地立即抽調兵馬,直接圍剿撲殺,絕不留情。”

  對那些做亂的胡部,朝廷西域官方的態度就是發現就圍剿撲殺,處置是相當狠辣無情的,直接就是滅族式的打擊,剿滅后直接把所有部族人口都發賣為奴,而且是要把大部份人賣到中原等地去,不把他們留在西域為隱患。

  “至于說那些真心歸附的胡人,朝廷的態度則是恩撫,將他們分散安置,編入籍,對他們如對中原漢民一樣,一視同仁,給他們分田授地,讓他們的子弟入學,絕不欺負但也不嬌縱。”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所以才會有鼠尼施二十萬帳被滅族,有大國龜茲被連根拔起,舉國平滅。

  胡人漢化,這是朝廷的治胡根本策略。

  所有的胡人都要改為漢姓,穿漢式衣裳,留漢式發型,甚至要改習漢語,不但再崇拜他們過去的神靈等等。

  一切舊風俗,都得改變。

  比如以前突厥人有一個風俗,就是收繼婚。父親死后,繼承家業的兒子可以將自己生母以外的父親妻妾全都收繼。

  這種習俗制度,在中原看來就是有背倫常,因此現在已經明令禁止,必須按中原的律令習俗來。

  父兄的妾室,那是長輩,兒子兄弟是絕不能染指的。

  再比如家業繼承,許多胡人,有幼子守業制度,也有均分家業的制度,但現在朝廷要胡人們遵守宗法制,大宗小宗,嫡庶有別。爵位就只有嫡長子繼承,但財產則是兄弟均分,女子無繼承權。

  不過女子的嫁妝又為女子的私人財產,丈夫和婆家都無權染指,這個嫁妝為個人財產,是繼承前朝制度,也是為了保障女子地位。

  太子聽了大為贊嘆。

  “防、剿、撫,這三字要得。以前我在京城時,雖也常聽這些,但都沒有什么真正的感受,現在到了這邊,才知道這三個字的了得。皇伯坐鎮西陲,真是辛苦了。”

  “為子孫后世計也!”嗣業道。“我漢家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人口。若是能打下一地,移民鎮守,時間一久,便能穩固。不像那些草原部族胡人,其興也匆匆,亡也匆匆。甚至如吐谷渾,其王族原是在東北的鮮卑慕容部的一支,后西遷到青海,他們擊敗征服了當地的羌氐,建立了吐谷渾國,雖說立國多年,可慕容部族人口始終是少數,故此到滅國前,雖說汗王一直都是由慕容氏把持,但實際上,慕容部已經羌化了,其國內的貴族官員,多都已經都是羌氐部落的貴族們了,說到底,慕容部其實已經算不得鮮卑人,他們已經變成了羌人。”

  這就是人口少的民族征服人口多的外族土地后,將面臨的一個難以逃避的問題,以小凌大,時間一久,終究不免要同化。

  其實不說吐谷渾慕容部,就說后來結束五胡十六國,占據中國北方,建立了北方的鮮卑拓拔部,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們占據中原后,面對著數量遠遠超過他們的漢人,以及更先進的漢文化,最終不得不主動漢化,以尋常穩固,結果就是漢化后的北魏鮮卑人,表現看似強盛了,但終究還是沒逃過被漢人同化的結果。

  “我們不斷的把中原漢人移過來,然后把許多原本這里的胡人移到中原等地去,又從其它邊疆之地,把征服俘虜的奴隸運過來,這使的現在這里的人口結構已經完全改變了,伊麗的兩千多里土地上,已經沒有了一個真正的土著了。”

  “只要再有十年時間,我敢說,兩千五百里的伊麗河流域,將實現真正的書同文,語同音。”

  這將是前所未有的盛事,遠邁秦漢。

  年輕的太子認真的點頭,這是真正的改頭換面,是真正的同化。過去歷代王朝對于胡族的政策,還真沒有一個比的上這個一勞永逸的。

  魏晉時的胡人內遷安置政策,最終導致的是五胡亂華,中原浩劫。而隋朝時的胡人政策,是以夷制夷,實際上依然是沒太大效果,只管的了一時,管不了一世。

  如現在這樣,把胡人變成漢人,一兩代之后,這些雖然有胡族之血的人,他們只會說漢話,甚至思維也跟漢人一樣時,他們還能算是一個胡人嗎?

  當然不算,到那時,他們就是徹底的漢人。

  一個民族,若沒有了文化,沒有了根源,那就再不是一個民族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