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737、階段性成果

  沐風弄清楚了建造是怎么回事之后,便稍微提高了建造的頻率,從每周一到兩次提高到每周兩到三次。

  因為沐風要給每個新艦娘一個適應時間,也給自己一個引導她們熟悉的時間,再加上現在戰斗也基本沒有了,所以環境不緊張,所以沒有用更到的建造頻率。

  即便是這樣,一年下來,沐風自己建造的原生現代艦隊規模,也已經超過了200人。

  航母中的001、002、003都齊了,核潛艇091、092、093、094、095、096加起來有了十幾艘。

  052C、052B、051C、051B、956這些驅逐艦,數量本身比較少,現在都已經到齊了。

  005型的驅逐艦好幾艘,052D型驅逐艦十幾艘,054A護衛艦二十多艘,056、056A護衛艦共計四十多艘,22型導彈艇已經湊了五十多個。

  諸如081型掃雷艦、071和072系列的登陸艦,901、903系列的補給艦,956、956A系列電子偵察船,加上其他的科研、測量、修理等等輔助艦種,數量也已經超過六十艘。

  這一年的時間里面,沐風之前設置的一系列升級科研項目,也相繼完成了。

  最重要,最基礎的,直接消耗資源的能量系統,第一個可用版本,終于設計完成了。

  “資源電力系統0.1版”,是一套消耗元初物質和活性資源,直接輸出電能的裝置。

  基礎功率128萬千瓦,相當于一座大型陸地核電站的反應堆,體積僅僅與遼寧號的一套鍋爐基本相當。

  這套系統的質能轉化率大約為0.1,與核裂變基本相當,但是燃料可以回收再利用。

  按照星辰的說法,這套系統已經可以歸為“質量能量”范疇的源動力系統了。

  有了這套系統,下個時代的各種高能武器、設備,也終于能夠用的起了。

  應該說,其他的一些項目,就是個“資源電力”系統一起研發的,現在也基本完成了。

  首先就是155到500毫米大口徑電磁炮,以及同一個項目出來的電磁導彈發射系統,再加上配套的炮彈、炮射導彈、彈頭等附加項目,都已經完成。

  500毫米的火炮,炮彈重量比400毫米翻了一倍,達到了2噸左右,最大炮口初速7倍音速,最大射程800公里,最大射速8發每分鐘。

  這么大口徑,這么重的炮彈,每一次開炮,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海量的。

  最大初速時,炮口動能5664400千焦,如果一艘戰列艦裝備8門炮,也需要至少6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反應堆,才能供應的起她們全力開火。

  沐風現在有了單臺功率128萬千瓦的“資源電力系統0.1版”,才能勉強用的起了。

  當然,這種級別的電磁炮,威力也是極其恐怖的,在她們的射程內幾乎是無堅不摧的。

  而且,沐風有活性毀傷元戰斗部,無論是穿甲彈還是高爆彈,威力都比同樣尺寸的常規炮彈大的多。

  這還是只是常規炮彈,電磁發射系統和電磁炮是通用的,炮射導彈才是常規作戰方式。

  一般的常規導彈,自身要攜帶相對復雜的發動機系統,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用來飛行。

  這樣以來,最終直接用于殺傷的戰斗部重量,在整個導彈重量中所在的比例并不大。

  一枚重量2噸的現代導彈,常規戰斗部的重量通常只有300公斤,其中還有制導部件。

  現在有了大口徑、高能量的電磁炮,就可以直接給導彈一個7倍音速的初速,直接將導彈送入高空,到達適合超燃沖壓發動機工作的速度和高度。

  導彈只需要安裝結構最簡單的沖壓發動機,只需要攜帶相對較少的燃料用于機動,整個導彈的結構、重量、制造難度,都會有大幅度的降低。

  由于節省了發動機和燃料的結構和重量,就能夠增加有效戰斗部的重量和比例。

  最終的數據是,炮射導彈的總重量2噸,有效戰斗部重量1噸,最大射程超過2000公里,這已經達到了中程彈道導彈的級別。

  另一方面,防空系統,特別是對于反導系統而言,發射時的點火響應時間,發射之后的加速時間,都是必須盡可能的降低的。

  以前的防空導彈利用各種技術,將這個時間降低到了秒級。

  而電磁發射裝置,則將防空導彈從發射到達到最大速度的時間,從秒級降到了毫秒級。

  同時降低了彈體本身的重量,提升了射程,簡化了導彈結構,增加了強度和抗過載能力。

  76毫米以上電磁炮可以發射導彈,不同口徑可以發射不同射程、不同威力、不同類型的導彈。

  沐風把大口徑電磁炮分成了500毫米、420毫米、360毫米三個級別,都有三聯裝和雙聯裝兩個版本。

  分別給大型、中型、小型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以及大型巡洋艦作為主炮使用,看艦體大小對應著裝。

  中小口徑的電磁炮,增加了80毫米、120毫米、160毫米、200毫米四個口徑。

  120毫米口徑,有雙聯、三連、四聯平高兩用炮,主要用來給體型較小的驅逐艦作為主炮,或者給巡洋艦作為副炮,或者用作專門的防空導彈發射炮。

  200毫米口徑,有三聯裝和雙聯裝版本,給體型比較大的巡洋艦作為主炮。

  80毫米和160毫米,是因為沐風不想把上個時代某些國家留下的奇葩數字繼續傳承到下個時代去,所以借著這次的技術升級,把主炮口徑數字全部湊了個整。

  新80毫米取代76毫米,160毫米取代155毫米,同時設計了對應尺寸的炮射導彈。

  這次升級之后,中小口徑的電磁炮能量轉化率無限逼近100,進一步提高了射速、射程、精確度。

  30毫米電磁近防炮,也獲得了一些小幅度優化。

  然后是量子雷達和激光近防系統,也在相差不大的時間點內完成。

  量子雷達相對傳統雷達,有著碾壓級的相應速度,同時擁有無視電磁、光學隱身的能力。

  而激光近防系統,則是進一步完善了艦體的最后一道防線。

  激光近防的瞬間殺傷力不強,但是她的相應速度最快,而且可以持續跟蹤照射。

  大功率的激光聚集在一起,還能降低來襲目標的速度,給其他電磁近防系統額外的響應時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