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心臟

  愕然,詫異,難以置信!

  當盧耶埃的話脫口而出的時候,中方的陪同人員便是如此的感受,但轉眼便是無法抑制的狂喜。

  在向法國提交的海軍裝備的采購清單中,皮爾斯蒂克公司所生產的船用柴油機便是排在最前面的一個。

  如果問一個人,海軍作戰艦艇什么最重要,有人會說是武器裝備,有人會說是指揮系統,有人會說是艦艇設計,只有真正懂行的人才會說,最最重要的是艦艇的動力。

  因為沒有動力,就算你的艦船武器裝備再犀利,指揮系統再先進,設計水平再高超,也不過是隨波飄蕩的浮萍,毫無價值可言。

  所以,船舶的動力才會被稱為心臟。

  而中國海軍卻在這顆至關重要的心臟上面存在著極其嚴重的病灶。

  這一方面是中國當下的工業基礎落后,經驗差,底子薄的客觀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也有所繼承的蘇聯船用柴油機生產模式的現實弊端,再加上不必要的人為因素摻雜其中,致使中國船用動力還在走二十年前的老路。

  就拿80年代開始建造的051型導彈驅逐艦來說,作為當時中國海軍最新的一款主力驅逐艦,動力系統居然還是沿用五十年代的蒸汽輪機。

  這在蘇聯和歐美普遍采用水平更高的燃氣輪機的80年代,怎么看都有些開歷史倒車的味道。

  這些中國的海軍領導層難道不知道嗎?當然知道,但問題是知道也沒辦法,因為中國除了蒸汽輪機外,根本沒有其他動力能夠驅動四千噸級的戰艦。

  或許有人問了,中國不是從蘇聯哪里學到船用柴油機的全套制造技術了嘛?

  沒錯,的確是學了,可正因為如此,中國在船用柴油機上陷入了死循環,因為按照蘇聯船用動力的劃分標準,只有在排水量兩千噸以下的船舶才使用船用柴油機,超過兩千噸的則使用蒸汽輪機或是更先進的燃氣輪機,至于超過排水量兩萬噸的就直接上核動力。

  所以在蘇聯的體系下,船用柴油機只是小型艦船的動力主機,上了兩千噸以上的戰艦,就沒必要再用這種制造工藝復雜且沒有明顯技術優勢的動力裝置了。

  這套模式總體上并沒什么毛病,唯一的硬性要求就是應用的國家具備極強的工業基礎,否則極有可能玩兒脫。

  中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中蘇蜜月時,因為有蘇聯的技術幫助,中國全盤吸收這個模式倒也沒什么,等蘇聯突然撤走援助后,海軍在動力方面就有些抓瞎了。

  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消化了蘇聯的技術,還沒等進一步摸透,十年的特殊時期又接踵而至,直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國船用動力一直在原地踏步。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采購海軍裝備時,將大功率船用柴油發動機列在第一位的原因。

  法國對中國有意采購本國船用柴油發動機的意向還是很上心的,甚至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組,用以評估中國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的缺口,以便設定談判的底線。

  評估的結果令法國方面很興奮,因為他們預測,中國在未來的五年內,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的缺口至少在五百臺。

  于是法國想都不想,就把船用發動機的底線訂在十臺起售,且不二價。

  而囊中羞澀的中國,只希望采購兩臺樣機拿回去做研究,除此之外還希望法國能轉讓一部分技術,便于中國在國內自己制造。

  如此迥異的底線,已經不能用分歧來形容,簡直就是鴻溝。

  正因為如此,中法之前其他項目的進展都不錯,唯獨大功率船用柴油發動機,雙方是半點進展都沒有。

  哪成想就是這么個被雙方都不看好,幾乎完全放棄的項目,卻在這艘游船的機艙里實現了突破性的逆轉,這如何不讓中方陪同人員為止興奮。

  然而總參裝備部的龔雙勤卻沒有立即答應,而是意有所指的說道:“這艘旨在用來接待外賓的內河游船,不過是我們的一個試點,具體的情況您也看到了,我們的態度始終是真誠且開放的。”

  “那是當然,在這方面我們法國做得會更好,這句話放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是真理,所以我們也想跟你們這些親愛的中國朋友搞一些試點,最好我們能在這里就能達成初步的協議,我相信巴黎也會支持我這么做的。”

  盧耶埃再次聳了下肩,仿佛是被西德技術搞得很無奈的樣子。

  龔雙勤卻意味深長的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咱們這就去會客艙詳細談談。”

  “這個主意很不錯!”盧耶埃笑著點點頭,便跟著龔雙勤走出了機艙,而隨著兩人的離開,其他人也紛紛走了出去,最后只剩下黃建國和彭軍站在原地,你瞅瞅我,我看看你,一臉的茫然。

  最后還是彭軍沒沉住氣問出了聲:“這里的降噪技術用的真是西德技術?”

  黃建國訥訥的搖了搖頭:“現在就算不是,也已經是了。”

  黃建國和彭軍高深的船舶理論或許說不出個一二三,但豐富的人生閱歷卻讓他們對人情世故把握得很準。

  更何況這游船上的制造情況,他們倆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所以一聽龔雙勤所說的話,兩人就知道,這是軍委的干部再給法國人挖坑呢。

  可這又能怪誰呢?誰讓法國人一進來就大呼小叫的把兩臺240馬力船用發動機的降噪殼定性為西德技術,之后又急急的推銷本國的船用發動機,這不明擺著害怕德國同行的競爭嘛。

  如此明顯的好坑要是不好好挖一挖,都對不起著急跳坑的法國人。

  只不過唯一令人失望就是技術的出處,從自主創新歸類到并不存在的西德人頭上,而為了達成最終的意向協議,這種故意為之的“錯誤”還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是為什么黃建國會說:“現在就算不是,也已經是了。”

  “希望姓蒙的那小子知道后,別多想!”彭軍最后嘆了口氣,相比之下黃建國卻要悲觀得多:“這可就難說了,跟他接觸那么一會兒,別的沒看出來,但敢肯定,那人絕不是個肯吃虧的主兒!”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