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后發優勢

  董益民在奮進廠的調研進行的很緊湊,參觀完螺旋槳生產車間后,就去了碼頭,看了看剛剛到位的600噸浮船塢。

  不得不說龔雙勤還是很給力的,各項審批辦的很快,等申達民到了京城,就跟著龔雙勤跑了幾個重要部門,就把600噸浮船塢的事給辦下來了。

  雖說只是以借用的名義提供給奮進廠使用,但依然為奮進廠解決了一大難題,更何況借用的不單單是設備,還有操作設備的一干操作人員,這對奮進廠來說更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畢竟從頭培養一批懂操作的浮船塢操作人員,是要耗費大量資金和時間成本的,如今的奮進廠最缺的恰恰就是時間,所以能把一批熟練的操作人員一同借來,奮進廠上下可謂是舉雙手贊成。

  當然了這些操作人員也不白干,除了原單位的工資外,奮進廠還要支付相同的勞務費用,對此奮進廠并無異議,不就是二十多號人的工資嘛,一條船造下來足夠養活他們幾年的了。

  再說了這些工資也不白付,他們除了干活其他時間也不能閑著,培訓培訓奮進廠的員工啦,照顧照顧求知欲望旺盛的小輩兒啦,不也就名正言順了。

  對此那些隨同600噸浮船塢一起過來的操作人員們并沒太大意義,反而還滿心歡喜,這倒不是多拿一份工資的原因,而是奮進廠最新出臺的績效獎勵機制讓他們極為動心。

  通過G市的游船,奮進廠迅速在內河游船領域打出了名聲,除了G市追加的兩艘訂單外,與G市同省的L市和N市都各了四艘。

  為此這三個市的所在省還召開專門會議,要求下轄有條件的省市,都以訂船的三個市為榜樣,做好轄區內老舊船舶的更新換代工作。

  言外之意就是趕緊去跟著哪三個市去奮進廠訂新船。

  這倒不是G四所在省為奮進廠著想,舍得把寶貴的財政砸在奮進廠的頭上,而是G市所在省通過奮進廠的船舶制造,能夠有效的拉動省內的工業經濟。

  要知道先前G市訂購的兩艘游船,直接就把陷入困境的幾家鋼鐵廠、柴油機廠和儀表廠扭虧為盈,為省里解決了大難題。

  如今奮進廠造的漁船連法國駐華武官都贊不絕口,怎么的也算國際先進水平了吧,G市所在省怎么可能錯過這么一個既能長臉,又能拉動省內經濟的好機會。

  于是干脆就不搞那些模棱兩可的暗示了,直接用省委會議把訂船當成一個重要任務安排下去。

  能當各地一把手的哪個不是人精,省里的會議雖說一句奮進廠的話都沒提,可這些人卻明白,要訂只能訂奮進廠的船,這不單單是奮進廠的船好,更重要的是奮進廠是依托G市所在省做的產業配套。

  于是奮進廠的游船訂單量迅速猛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手持訂單量就超過了十八艘,一下子超過手持訂單出只有五艘航運駁船的卓越廠,成為LH市船舶訂單數最多的造船廠。

  這還不算,與G市所在省湘省內河水網也很發達,旅游資源不但豐富還有眾多歷史名人遺跡,每年的中外來賓同樣絡繹不絕。

  在得知奮進廠的游船受到法國海軍將領的贊許后,也派人慕名而來,經過雙方的幾番洽談,湘省毫不吝嗇的就甩出二十五艘的游船大單砸向奮進廠。

  之所以湘省如此大方,原因其實跟G市所在省一樣,都是奮進廠愿意在湘省做配套,用于建造湘省訂購的船舶。

  湘省可是當年三線的重點省,省內的工業企業不但多而且門類齊全,然而改革開放之后,國家中心轉向經濟建設,軍品生產任務壓縮到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一。

  湘省的那些靠著軍品訂貨生存的三線企業一下子就跟斷了奶的娃子,連哭都沒地方哭去,正因為如此湘省各級領導壓力很大,想了很多辦法讓這些企業維持下去,可見效都大。

  沒辦法都是些鋼鐵、儀表、機械等重型工業,如今的普通老百姓剛剛能吃飽飯,哪能消費得起那些鐵疙瘩。

  所以就需要大型項目來拉動,可問題是這些大型項目投資無不是大的令人咂舌,湘省一來掏不出那么多錢;二來立項大型項目需要國家審批,操作起來的復雜度很大;三來大型項目的見效慢,如果沒有國家背書,單靠一個省根本負擔不起。

  從奮進廠進購游船卻不同,這東西投資也不小,但卻見效快,當年投入,轉年就會收回成本,而且不需要國家專門審批,做個報備就夠了,省里完全可以做主。

  當然更重要的是,船舶工業本身就是個資源密集型產業,足夠拉動一部分困難企業扭虧為盈,于是湘省只是粗粗一算,就毫不猶豫的訂船了。

  什么?找湘省做配套,G市所在省會不會有意見?

  G市所在省非但沒意見,反而還很慶幸,因為為了那十八艘游船,G市所在省幾家重點工業企業早就滿負荷運轉了,如果再壓上二十五艘訂單的話,那G市所在省就得被活活撐死,畢竟G市所在省在工業方面并不如其他省那般發達。

  不過這件事還是讓G市所在省開始警醒起來,甚至為此專門召開幾次省委會議,要求各工業企業在質量和效率上多下功夫,不能總靠著政府去幫著爭取,而是要用自己的產品去打開銷路。

  當蒙建業得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都有些發懵,這算不算是G市所在省版的產業升級?不過驚訝歸驚訝,蒙建業對此還是樂見其成的,畢竟有競爭力才會有動力嘛,奮進廠的技術再好,要是沒有強有力的配套廠,終究是個空中樓閣,就是想飛躍也跳不起來。

  當然了,蒙建業很清楚,也就是奮進廠本身沒有配套廠,才能用這種與地方合作從而建立靈活多變的配套模式,進而變向的倒逼地方配套廠的競爭和產業升級。

  這要是如其他大廠一樣,建廠伊始就在周邊搞了一大堆配套廠,奮進廠就算想這么干都不可能,因為那些早已根植在主廠血脈里的配套廠能用口水把你給淹死。

  所以這便是后發優勢的好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