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3章 接二連三的邀請

  趙嘉仁剛回到父母家,吃著母親下令做的飯,他就忍不住開始顯擺起來。“娘,此次南下的船隊里面有前往僧伽羅國的大和尚,若是他們帶回些與佛家有關的物件,我就給您送來。”

  趙夫人聽了之后并沒有對物件有關,而是不解的問道:“你怎么想起派人到那萬里之外去了。”

  趙嘉仁被這個問題給問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僧伽羅盛產辛香料,而且當地地處海島,缺乏很多物件,大宋的商品在那邊可以換取大量的辛香料。當年大航海時代辛香料讓歐洲的肉類加工業得到了巨大發展,趙嘉仁相信歐洲那幫人能花那么多真金白銀的購買辛香料,絕非因為歐洲人是傻瓜。去德國旅行的話,那是要在啤酒節上大喝啤酒,大吃添加辛香料的德國香腸的。

  但是這些政策機密可不能對老娘講,面對精明的母親,趙嘉仁開始覺得自己難以回答。不過片刻之后,他索性笑道:“這不是聽說那么遠的地方有那么個佛國,就忍不住想去弄回來點東西顯擺么。”

  趙夫人沒有立刻回答,她盯著趙嘉仁看了起來,弄得趙嘉仁覺得一陣的不自在。看了片刻,趙夫人嘆道:“三郎,你從小就太過于正經,遇到什么都要自己硬抗。我一直覺得你不如其他家的小兒子那樣討喜。可十幾年都改不過你這秉性,卻沒想到成親這才一年多,你就變啦!”

  說到這里,趙夫人眼中竟然有淚光閃動。趙嘉仁登時就懵了,按照老娘所講,趙嘉仁的進步大概是好事,可看老娘的意思,很是因為引發這種改變的不是她這個老娘而難過呢。

  正在此時,外面有人送進了拜帖。趙嘉仁一看名刺,來的人竟然是臨安知府劉良貴。這位臨安知府怎么這么快就跑來,讓趙嘉仁頗為不解。當然,這不速之客也解決了趙嘉仁難以回答的問題。他立刻跑去迎接這位知府。

  劉良貴見到趙嘉仁,見禮之后笑道:“趙知州,早就想和你相見。此時才見到,實在是不勝之喜。”

  “家父此時不在。”趙嘉仁害怕這位是弄錯了對象,連忙說道。

  劉良貴連忙答道:“此次來就是想見見趙知府。元旦將至,不知趙知州可否愿意去飲宴?”

  趙嘉仁知道自己應該很出名,卻沒想到自己一個流官怎么就會被京官們如此看重。要不要去長長見識呢?思忖片刻,趙嘉仁覺得可以去試試看。

  “卻不知何時?”趙嘉仁問。

  “今日晚間,我會派人來請。”劉良貴答道。

  此時已經是中午,趙嘉仁覺得自己還有空睡一覺,便答應下來。

  沒想到他剛送走劉良貴,自己睡下沒多久。外面很快就有人來稟報賈似道派人前來。爬起來接待外面來人,原來是賈似道請趙嘉仁明日到他府上飲酒。這下趙嘉仁開始覺得事情不太對頭,沒理由這幫京官對趙嘉仁如此重視。如果只是一個,那就是私交的問題。既然是兩個人,那就說明牽扯到利益問題。

  這下趙嘉仁就有些睡不著了,他現在手里的利益很大。連官家都能讓趙嘉仁上貢,此事只怕不會那么輕松的就能擺平。

  等趙嘉仁迷迷糊糊的睡著,又有人來把他叫醒。一看天已經黑了,前來的那位告訴趙嘉仁。劉良貴前來邀請趙嘉仁去赴宴。

  趙嘉仁帶人跟著前來邀請的仆人出發,走了小半個時辰,終于抵達了目的地。劉良貴沒有去畫舫,而是在西湖邊的一家酒樓中包了雅間。一進去,都是些穿官服的。眾人互相介紹一番,都是臨安的京官。眾人坐下之后就開始上菜。趙嘉仁看著雅間里面點著油燈,燈光太暗。他已經很久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飯,雖然不至于弄到燈火通明,但是屋里面點上兩三根蠟燭也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情。

  吩咐手下去把帶了的蠟燭拿了幾根進來點上,屋內片刻就亮堂起來。趙嘉仁對眾人羨慕的目光并不在意,既然確定自己已經被盯上了,便是顯擺一下也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趙知州,這幾根蠟燭只怕已經有今日的酒錢啦。”劉良貴笑道,聲音里面情緒有點復雜。

  趙嘉仁也笑道:“今日酒自然是劉知府請了。我只管喝,不管別的。”

  眾人聽了之后都是一陣哄笑,有人請喝酒,又是在如此明亮的屋子里。大家的情緒也很不錯。有一位湊趣的說道:“我們不僅只管喝酒吃飯,燈火也不管。這等逍遙實在是好。”

  此時酒菜上來,趙嘉仁肚子餓了,先是吃喝一番。眾人也是如此,等填飽肚子,劉良貴開口說道:“諸位。現在天下之亂,我以為是交鈔太多。而交鈔發行太多,百姓入手交鈔之后立刻用來購買市面上的物產。結果自然是交鈔越來越賤,交鈔越賤,大家越不肯吃虧。于是交鈔貶值日甚。不知諸位覺得我愚見如何?”

  趙嘉仁沒想到這位臨安知府竟然這么爽快的就發表了自己對財政的看法,大宋的官員們都有豐富的地方經歷,看問題基本是對路的。特別是對交鈔價格貶值的問題頗有敏銳的分析。

  不過趙嘉仁并沒有說話,他一個流官,在臨安城里面也沒有任何根基,說什么都顯得太突兀。趙嘉仁即便不希望自己能夠一鳴驚人,也至少希望自己不要因為說錯話而被笑話。

  然而臨安知府劉良貴并沒有放過趙嘉仁的意思,他直接問趙嘉仁:“趙知州,不知道你對此有何看法?”

  被人點名,趙嘉仁倒也爽快的答道:“各路交鈔都是在各路通用,最近發行的交鈔都是在兩浙路使用。兩浙路即便是物產豐富,卻也頂不住如此之多的交鈔涌入。更何況運到兩浙路的物品收稅很重,自然更加艱難。我覺得劉知府所言甚是。”

  得到了趙嘉仁的贊同,劉良貴面帶喜色的繼續問道:“卻不知趙知州覺得該如何應對才好?”

  趙嘉仁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答道:“我覺得有如此局面,大概就是常平倉名存實亡。若是常平倉還在,不過是這些交鈔而已,哪里會價格起伏如此!”

  “說得好!”劉良貴忍不住大聲贊道。

  趙嘉仁心里面暗嘆,當年賈似道的公田改革就是基于這樣的理念。他對此印象深刻。而這位劉良貴就是實際上發動此事之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