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1章 各人選擇各人路(四)

  大宋319年八月,大元至元四年八月。大元太子真金領兵北上,前去攻打圍攻和林的察合臺汗國的首領海都。

  真金出發之前還見到了郝仁,兩人是在史天澤的靈堂里見面的。和上次相同,郝仁也挑選了一個不會和許多人撞上的時間,然而他剛到史天澤的靈堂門口,太子真金就到了。雖然懶得和大都的官們交流太多,郝仁也不能故意躲開大家,于是他就只能在門口等著太子真金。

  孛兒只斤·真金與孛兒只斤·郝仁兩位堂兄弟都是托雷一系的子孫,兩人見面之后還是堂兄真金先開口說道:“郝仁兄弟,你從江南回來之后也不來見我,弄得我很是著急。”

  著急也沒見你派人來找我。郝仁心里面腹誹一下,卻笑道:“這不是剛回來,家里事情積攢了幾個月,也得一件件先處置了。忙起來倒是忘記派人給燕王你報個平安。”

  忽必烈學漢制學的還算馬馬虎虎,至少知道給太子封王。說了這話之后,郝仁想起趙官家只是給他兩個哥哥封為忠王與寧王,還沒個他兒子封王呢。

  真金笑道:“說起來倒是我該先派人去請你。這次耽擱了,下次定然不會落下。”

  說完之后,真金就領著堂弟一起進去史天澤的靈堂。兩位孛兒只斤家的人前來,史天澤家人立刻跪了一地。

  跟在真金背后,郝仁想起出發前去祭拜去世的姚樞,那時候遇到了史天澤。沒想到就這么幾個月后,史天澤就駕鶴西去。人生的無常讓郝仁也有些唏噓。再想想,這幾年郝仁參加了不少葬禮。曾經跟著忽必烈大汗的好些重臣紛紛離世,便是沒有離世的,要么如廉希憲這般身體不好,要么就如郝經這樣已經開始離開權力中心,只是個咨詢的身份。此時開始承擔起重擔的已經是三十來歲的真金與郝仁。

  而太子真金很得體的與史天澤的家人對談,表達了真金的哀悼,以及愿意照顧史天澤家族的意思。這讓郝仁很是佩服,換成郝仁自己,就沒辦法用如此細膩的手腕。

  等談完出來,郝仁本想著就要與堂兄各奔東西,沒想到真金還叫住了郝仁,要郝仁到他府上去。拒絕當然不合適,郝仁就跟著真金前往燕王府。在車里面真金就問道:“不知現在府兵準備的如何?”

  “鷹揚府的軍校已經派下去了,現在應該能聚集起幾千人了吧。”

  “這幾千人可堪用否?”

  “不知道。我剛回來,還沒來得及下去。府兵每年要到鷹揚府進行兩番訓練,到京城尚有一兩次的教練時期。每年冬季還有一次試閱。既然是初創,想來不會太好。”

  “我聽聞府兵也在征戰中訓練?”

  聽了堂兄的話,郝仁才知道堂兄這是有備而來。府兵的確可以在征戰中訓練,這還是郝仁專門考證出來的內容,上表的時候寫過。

  “燕王,難倒你準備讓我們蒙古軍在前面打仗,那幫府兵在后面看。若真的敢這樣,蒙古軍大概很想拿刀砍了這幫府兵吧。”郝仁很含蓄的表達了自己看法。

  “無妨。只要能約束好蒙古軍千戶百戶即可。”真金態度很堅持。

  “大汗可否知道太子的想法?”郝仁做著最后的掙扎。

  “我已經稟報父皇。”

  “組建府兵乃是陛下的旨意,若是太子想調動府兵,也得有陛下的旨意才行。”

  “郝仁兄弟真的是認真啊。”太子真金笑道。

  “呵呵。”郝仁干笑兩聲,他自己也是想借著府兵撈取政治資本,在漢地的蒙古軍都歸大汗統領,想擁有相對獨立的勢力,現在看府兵是最好的辦法。看得出,太子真金也有同樣的想法。

  話說到這里也就沒啥好講。郝仁突然想起家里還有些事情,真金也沒有強求郝仁,兄弟兩人就此分手,各奔東西。

  坐上自己的馬車,郝仁心里面叫個不爽。他辛辛苦苦操辦此事,事情剛有了個結果,立刻就有人蹦出來要摘果子。他們就這么看不起郝仁么?他們認為郝仁就守不住這份果實不成?對這些人,郝仁萬戶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不會讓這幫人得逞。

  回到家,卻見到阿合馬的親信竟然在郝仁府上等他。這位親信帶來了阿合馬的話,太子已經看上了府兵,想將其控制在手中。作為真金太子眼中的大奸臣,阿合馬鄭重告誡郝仁,府兵乃是忽必烈大汗的軍隊,任何兵權的轉移一旦不慎,都會出事。

  送走了阿合馬的親信,郝仁只覺得想苦笑。他郝仁不是三歲小孩子,對兵權的重要性非常清楚。若是大汗忽必烈不清楚軍隊的重要性,府兵制度就不會審慎的議論再三才會最終同意。

  府兵本身并非是私軍,這支軍隊的選拔是地方推薦,軍府審核,訓練是由鷹揚府的校尉執行,軍隊指揮官又是另外一波人。如果府兵不堪使用,自然按照制度對責任人實施懲處。這是一支完全依照制度建立的軍隊,是一支國家的軍隊。所以忽必烈大汗思忖再三才會答應。

  然而當府兵剛開始組建,很多人就嘗試插手進去。這讓郝仁不得不感嘆權力斗爭真的是無時無刻。

  阿合馬的親信走了沒多久,郝仁的老師郝經派人要郝仁到他家去。雖然心里面已經從唯心的理學門徒轉為樸素唯物主義的荀子門徒,郝仁對老師郝經還是有足夠的尊重。哪怕沒去堂兄真金家,老師郝經家還是得去。

  郝經家還是那么的簡樸,至少與他執政的身份相比,院落與家里的擺設都很普通。師徒兩人面對而坐,郝仁靜靜的等著老師開口。

  “府兵到明年大概就能用得上了吧。”郝經率先切入話題。

  “只怕還是不夠。到制度運行順暢只怕得三四年時間。”

  “善始者不必全功,郝仁,你已經為國家立下了大功。”

  聽了老師的意思,郝仁語氣堅定的答道:“此事乃大汗交給我來做的,我自己不會辭退。”

  “這又是何必?”郝經的語氣中滿是遺憾。

  “老師,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郝仁的語氣里都是堅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