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62章 交易(二十二)

  想到監獄中的‘豪邁’,使者心中忍不住咋舌。他當然不想二進宮,索性掉頭往回走。眼見日頭西沉,許多店家開始搬了家伙出來,支起鍋灶卻不不張燈結彩。此時隨從拉了拉使者的衣袖,指向斜向。就見他手指方向一隊穿著異鄉服飾的色目人,看容貌的確與眾不同。使者早就注意到了,只是裝作沒看到。就見街上的人也沒有特別轟動,大家只是看并沒有說話。

  這幫色目人并沒有注意到足利家的使者,他們都來自東羅馬,奉巴塞勒斯之命前來大宋參觀。大宋已經到了歐羅巴地區很久,東羅馬境內還是有些人以為大宋是個虛幻縹緲的存在。特別是教會里面不少人更是認為東方這個國家有可能不存在。

  在東羅馬甚至有種傳說,通向大宋必須經過一道神奇的門,如果不能在指定時間里面通過就只能看到一片被薄霧籠罩的空蕩蕩的土地。出來也是如此,所以大宋歐羅巴行省的宋人并不多。

  抱持各種觀點的人得知將有一次大規模的出訪團隊,全部想盡辦法擠進來,或者推薦自己信得過的人成為出訪團隊的一員。最初名額從十二人增加到一百二十人,還有更多人想方設法加入。歐羅巴行省看人數不斷增加,最后爽快的給了他們五百人的名額。讓東羅馬朝廷能從容的在報名的四千七百人中比較寬容的篩選。

  五百人的代表團完成了傳染病檢疫之后踏上了這趟平淡的旅程,在海上航行,下船步行穿過地峽,在地峽對面的碼頭再次乘船。在長江口的松江府下船再次接受防疫觀察,之后沿著蘇州、杭州、鎮江、徐州、開封這一條線路參觀了大宋。

  便是再堅持懷疑大宋其實不存在的人也改變了原先的觀點,這個國家真的存在。更多的是疑惑在參訪團團員心中冒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是‘為什么會存在這樣偉大的國家’。

  且不說現在的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就是羅馬國全盛時代所有疆土加上地中海也沒有大宋廣闊。在江南的平原上有刀砍斧剁般整齊的水田,在丘陵地帶有茂密的樹林竹林與依托地形而成的精致田地,隆起的翠綠色遠遠看去仿佛是一顆無比繁盛的巨大神木。到了黃淮平原上,東羅馬人第一次看到了地平線。不管船只走了多遠,看到的都是一片片農田與整齊的樹林組成的哨兵。

  沿途看到的城市讓君士坦丁堡這座千年古城瞬間失去了光彩,東羅馬人無法想象上百萬人要如何居住在同一座城市里,東羅馬的居住條件并不好,祖孫三代的大家庭擠在一棟小小的石質塔樓里已經不能算是最惡劣的居住。

  大宋的城市里有著數不清的樓房,寬闊的馬路上永遠都熙熙攘攘,夜晚站在高處看下去就能看到比璀璨的星河更加明亮的城市。回想君士坦丁堡入夜后的局面,參觀團終于明白寫下《東方游記》的波羅教士為何會將杭州稱為上帝之城。僅僅是杭州這一座城市所擁有的財富就超過了羅馬的全部,甚至超過了整個歐羅巴的全部財富。

  正如波羅教士記述的那樣,宋國人看著都很年輕,甚至可以說年輕的有點不像話。可他們的個頭很高,特別是那些年輕人。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孩子都長得與東羅馬成年男子一樣高。更遑論那些依舊在長身體的男孩子。他們甚至被安排參觀了許多宋國普通人的餐桌,孩子們吃的是牛肉,成年人則對雞肉、豬肉等更容易烹調出美味的肉類有興趣。在餐桌上少不了的還有許多東羅馬從未見過的蔬菜和水果。

  如果到了宋國菜市場,晚上收攤前那些水果會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處理。用四方交鈔來估算價格,只有東羅馬的蔬菜價格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遙遠的東方存在著如此偉大的國家,偉大到能讓它的人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個事實本身就足夠虛幻,虛幻到已經不再真實。與東羅馬相比,這里的空氣洋溢著香甜的味道,混合了富裕、和平的香甜味道。

  出訪團中不少篤信十字教的人相信上帝的后花園一定如大宋這般,否則就沒辦法容納那么多信徒死后的靈魂。另一部分篤信十字教的人則反對這樣的看法,因為宋國從來不信奉十字教。可他們也不敢斷言上帝真的能夠按照經文所說,將這些不信教的人死后的靈魂打入地獄。既然大宋如此強大,在背后必然有更加強大的神明在庇佑他們。經書中的神真的能戰勝這股強大的力量么?

  如果大宋有意愿發動無情的遠征,整個歐羅巴都會被摧毀。有信仰者便是死后能升入天堂,可他們活著的生活難道只是在痛苦中尋求救贖,他們命中注定要忍受饑餓、戰亂與瘟疫?

  在內部激烈的爭論中,有一部分出訪團選擇到更遠的地方去。前來倭國的少數成員中也分為兩派。有些只是希望看到更多,畢竟他們未必有下次機會再到遙遠的大宋。有些則堅持認為在神秘遙遠的東方必然有不亞于大宋甚至超過大宋的國家。遍觀地圖,存在這種可能的只剩下一個海上的倭國。

  后者無疑失望了,他們看到的國家只是個與東羅馬差不多的國家,甚至還稍有不足。此時天色昏暗,四國島上穿著制服的人出來爬上街道兩邊高聳的木桿,沒多久桿頭就掛上了散發出明亮光線的玻璃燈籠,街道上明亮起來。不管是人口還是城市的規模,高松城與大宋城市完全沒辦法相比。參訪團成員有些不屑的逛著街,對于之后前往倭國京都以及當下倭國朝廷所在的鐮倉城抱以最后的期待。

  等參訪團走遠,足利家的使者完全搞不明白這些色目人到底是咋回事。而且使者的注意力已經被高桿上的煤氣燈吸引住了,昨天他見過這樣的燈,只覺得這是神奇的法術。今天再見到的感覺依舊如此。在明亮燈光照耀下的是堪比京都節日的買賣,普通的店家和看著普通的居民操著四國口音進行買賣。然后居民拎著買到的東西回家去了。使者仔細觀察之后不得不承認足利彩云沒說錯,這里看起來真的不是在搞慶典。

  第二天上午使者剛起來就被寅一郎叫去,之前寅一郎說找人商議,此時有了結果。寅一郎告訴使者,他已經和上頭的人說過,上頭覺得可以和足利家做生意,只是有條件。使者認真聽著寅一郎講述的條件,聽了一陣后覺得這些條件似曾相識。好像是四國軍向鐮倉幕府提出的條件。都是開放港口,允許貿易之類。

  聽完條件,使者小心翼翼的問:“答應這些條件,四國軍會賣鋼甲與戰斧給足利大人?”

  “我只能談到這樣的條件,若是足利大人不答應,我就愛莫能助啦。”寅一郎平靜的答道。

  這種平靜在貴族中代表著沒有商量余地的意思,使者只能選擇接受或者拒絕。如果是有商量的話,身為貴族的寅一郎就會用虛張聲勢的語氣來指責足利家的各種罪責,之后漫天要價。使者不敢自作主張,只能表示回去之后向足利大人稟報。當天中午寅一郎就送使者們上了回本州島的船,使者晚上回到四國島,第二天天沒亮就往回趕,第三天傍晚終于趕回到足利家的主城。

  在燈籠黯淡的光照下,使者被帶進足利大人的宅邸。他突然感覺這里好暗,每一重門旁用來照明的火把影影綽綽,反倒讓黑暗更加濃厚。進到足利大人的客廳,一支蠟燭靜靜的燃燒著,放射出柔和的光亮,讓使者想起喜歡點兩支蠟燭照明的足利彩云。

  足利大人并不知道使者在想什么,聽完了使者帶回的條件,足利大人爽快的表示,“我們先買一千套鋼甲和戰斧,等送到之后再談別的。”

  “這樣可以么?”使者提醒道。

  “我不能相信寅一郎的話,要是四國軍派來的商隊是他們的軍人化妝的怎么辦?”足利大人果斷回答了使者的質疑:“幕府軍步步緊逼,我們當下先要打敗幕府軍。告訴寅一郎,如果我們抵擋不了幕府軍,就沒什么好談。”

  雖然足利大人對使者這么說,卻派出了新的人員組成了新的使團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得知這個消息之后使者有些不解,不過他很快就明白足利大人對這次談判有懷疑。可知道了又能如何,使者只能等著結果。并且趁著這個時間把足利彩云和足利彩霞托使者帶給她們父母的禮物給送去。

  禮物由鋼質頂針、錐子、繃床、刺繡工具、尺子、鉤針、劃線粉餅、各種尺寸的鋼針以及上百張刺繡圖紙樣子組成。這些工具當然不夠,共計十匹彩綢彩布搬進來的時候累得那些仆人都氣喘吁吁。在這個貴族們得家里女人縫制衣服的時代,這份禮物不可謂不厚重。看著足利家旁支夫婦喜悅的笑容,使者卻高興不起來。足利大人的擔心是對的,如果沒辦法阻攔幕府軍猛烈的攻勢,眼前的厚禮不過是未來被幕府軍繳獲的戰利品罷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