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鶴春堂,雖然太陽已經開始偏西了,但是楊如欣卻并沒有往回走,而是朝著鎮子南邊而去,邊走還邊順便在路邊的攤位上買了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周曉看了一眼楊如欣,沒問要做什么,只是緊緊的跟著她。
鎮子南邊這一塊的鋪面就相對便宜一些,不是二層小樓了,都是那種院子前面有廂房,廂房開門做鋪面的類型。
在扣子街的西頭,有一家油坊,據說是家老字號了,已經傳了三代了,只不過一代不如一代,倒不是說榨油的手藝不行了,而是做人不行了,缺斤少兩是常有的事兒,所以惹得周圍的鄰居寧愿多走點路去別家都不會在這邊打油了。
這正是田家油坊,楊安氏的姐姐嫁過來的人家,如今楊百合也住在里面。
楊如欣就在油坊的對面的一家餛飩鋪里坐了下來,要了兩碗餛飩。
“吃吧。”楊如欣很欣賞周曉,明明跟著自己很好奇,但是自己不說他也不問。
周曉點點頭,低頭吃了一顆餛飩,卻掃了一眼店鋪之后沖著楊如欣齜了一下牙:“沒有欣姐姐做的好吃。”
“馬屁精。”楊如欣笑著拿筷子敲了一下周曉的頭,“明天早上給你們做餛飩吃。”
周曉就笑的眼睛都瞇起來了。
剛吃了兩口,楊如欣就看見有兩個人勾肩搭背的從油坊里出來了,不由得皺了一下眉頭,因為出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成子和田家的大孫子田家梁,他倆怎么就這么哥倆好了呢?
田家自祖上就經營油坊,生活條件算是不錯的。
大安氏那也是因為長得好才被田老大看中的。
當年大安氏嫁到田家之后據說肚皮很爭氣,成親第二個月就懷孕了,轉年開春就生了個閨女,第三年又生了一個兒子,可謂是先開花后結果,一下子就在田家站穩了腳跟。
但是那閨女命短,一歲多的時候發高燒夭折了,而兒子田耕雖然沒死,卻是自此體弱多病,求醫問藥也不見好轉,很多人都說養不活的。
后來田家老二過世,媳婦改嫁了,留下個兒子田耘沒人照顧,田老大就將弟弟的兒子田耘給過繼過來了。
當然,那大安氏怎么可能給小叔子養兒子啊?她之所以答應,是因為二叔家還有十五畝地呢,將孩子接過來,那地自然也就是他們的了。
不過還別說,自從侄子過來之后,田耕的身體反而越來越好了。
古人迷信啊,覺得可能是這個田耘給田耕擋了災了,大安氏漸漸的對這個過繼過來的兒子也好了不少。
但是,雖然不打罵但是也不會是真的好,起碼不會真的替他打算前程未來的。
兒子身體好了,大安氏就覺得田耘是多余的了,怎么會愿意給他出錢娶妻呢?最后竟然 為了二十兩銀子將田耘倒插門去了百里之外的鄭家了,據說那田耘“出嫁”之后就再也沒回來,就是在大前年,大安氏的丈夫田老大死的時候回來過一次,之后就再也沒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