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我不答應你說的,咱的烤鴨鋪子,從租賃鋪面到購置那些器具,到你去找師傅學藝,又跟周家那邊訂了三十只鴨子,咱眼瞅著過完清明節就能開張了,咋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又打退堂鼓呢?我不答應!堅決不答應!”
床上,楊華梅一邊給懷里的四斤喂著乃,并加重語氣跟徐元明說出自己的意見。
“茶園那邊的差事,你都已經交接得差不多了,再把烤鴨鋪子這邊的事情給推了,咱一家人吃啥喝啥?”
“梅兒,你說的那些我都清楚。”徐元明在床前來回緩步走著,繼續給懷里的閨女三斤撫背。
“我并沒有要打退堂鼓,而是,想要延緩開張時間。”
“你也曉得,最近時日,三個孩子都生病了,醫館那邊已經掛了賬,尤其是咱閨女,更是體弱,這波下來,我估計沒有二兩銀子是不行的!”
“馬上到了月底,還得給花姐和桂花嫂子開工錢,這還不算咱一大家子的吃喝花銷。”
“老徐,花姐和桂花嫂子都是老熟人,咱可以跟她們商量下,工錢延緩到下個月一起結付?等下個月咱開張了賺錢了,不就有進項了么?”
為了籌劃這個烤鴨店鋪子,楊華梅和徐元明幾乎將手頭最后的錢都一股腦兒砸了進去,最近這一個月的生活費,有一半都是譚氏的貼補。
沒辦法,烤鴨鋪子那邊的租金有點貴,而且還是押一付三的那種。
開春后三個孩子在之前其實就斷斷續續的生過病,前前后后往里砸進的錢,也都是在計劃內。
尤其這次,三個孩子一起鬧肚子,每天都要吃藥和艾灸,貼各種膏藥,花銷又不小。
當這些計劃外的開銷加入進來,就讓原本一環套著一環的預算開始吃力,這種寅吃卯糧的事情一旦多了起來,到最后,積貧積弱,想要達成當初的開鋪子計劃就越發的艱難。
徐元明左思右想之下,他不想去跟老楊家那邊借錢,而他唯一想到的突破口,就是先將周家那邊的烤鴨定金拿回來,用來應付家里三個孩子的醫藥錢。
“梅兒你別急,你聽我跟你細說,我是這么想的……”
“咱先把那邊的定金拿回來,醫館那邊就好辦了,不至于抱著三孩子去貼膏藥還要硬著頭皮說好話掛賬,人家是看你娘家老楊家的面子,才給咱掛賬的,但這總歸不是什么光彩事。”
“所以,咱拿錢去給孩子們看病,咱也理直氣壯!”
楊華梅看著兩人身邊的三個孩子,沉默了下,“可是,月底給花姐和桂花嫂子的工錢咋說?實在不行,我跟她們說幾句好話,拖一拖?”
“不!”徐元明打斷了楊華梅的話,“花姐和桂花嫂子各自家里的情況,比咱好不到哪去,咱原本開出的工錢就不高,咋能繼續拖欠?”
“不拖欠,咱哪來的錢開工錢?咱也要吃飯啊!”
徐元明說:“不要慌,每年這段日子,很多大戶人家講究自己做茶葉,都會花錢請師傅去家里做,我可以去接這個活計。”
“除此外,我還可以抽空去縣城碼頭那邊卸十天半個月的活,要是順利的話,不僅能趕在月底前把她們二人的工錢賺到,還能把鴨子的定金攢下來,等四月中旬,到時候咱的烤鴨鋪子差不多就能開張!”
楊華梅花了小半碗茶的功夫吸收了徐元明的話,遲疑著說:“聽著,好像還行。”
在不驚動到其他人的情況下,在維護著自己夫妻的面子的前提下,似乎是一條渡過難關,闖過去的唯一最優的法子。
“只是,我擔心這么繁重的活計,會把你身體累垮掉。”楊華梅抬起頭打量著徐元明,“咱雖然不老,我三十多,你四十多,可咱也算不上如何的年輕,萬一你累垮了,那咱就更難了……”
若是老徐累垮了,不僅賺錢的環節再次被打破,他本人身體受創遭罪,還得再往里搭錢……
烤鴨鋪子想要開起來,就更難了!
徐元明明白楊華梅的擔憂,他朝她露出一個讓她放心的笑容。
“梅兒你別多想,我心里有數的,不會出意外!”
他看了眼懷里已經睡著了的小閨女,“為了你和孩子們,我累一點沒事,我有干勁呢!”
“老徐,你這樣說,我心里很寬慰,我沒找錯人。”楊華梅仰頭望著徐元明,被他的擔當感動到了,眼圈泛紅,“只是,我也很想幫你,但我到了鎮上就是個廢物,沒有田地種菜養雞鴨,啥都要花錢去買,我針線活也拿不出手,鎮上的針線鋪子那里也接不到活計來貼補家用,我,我就是個廢物,啥都幫不上忙……”
楊華梅越說越懊惱,很是后悔當初在娘家當姑娘的時候好吃懶做,明明三嫂和五嫂針線活那么好,咋就不跟著學一學呢?
聽說去針線鋪子接活計,幫忙繡一條手帕,能得到兩文錢的工錢。
若是納鞋子繡花啥的,做的入了掌柜的眼,一雙鞋子自己能拿到十文錢的工錢。
可是自己,卻是一個子兒都掙不到的廢物,只能靠老徐養著……
徐元明來到床邊,一手輕輕摸了下楊華梅的頭:“你在家,照顧好三孩子,照顧好自己,就是幫我最大的忙!”
“養家糊口,本就是一個男人該做的事。”
“若真說羞愧,也該是我羞愧才是。”
“我娶了你,卻不能給你更好的日子,這半個月的伙食費,都還是丈母娘貼補,是我委屈你了……”
“老徐,你也不要這樣說,我不覺得委屈,反倒覺得心里踏實!”
“踏實就好,不要害怕,難關肯定能闖過去的!相信我!”
“嗯,我相信你!”
“小閨女睡著了,放床上?”
“給我,我給她放我邊上……”
“姑姑,姑父,你們在屋里不?”
屋外,突然傳來了楊若晴的聲音。
很快,屋門就開了,徐元明率先出了屋子,楊華梅也緊隨其后。
“晴兒?棠伢子?你們咋有空過來了?”
“我們從縣城回來,順道過來看看你們。”
“歡迎歡迎,來,先堂屋喝茶……”